涉县,固新村,响马寨
2020-11
古镇固新《响马寨》
响马寨俗称“麻麻寨”,响马一词源于山东,一说自东汉以后,山东土匪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马跑起来,铃铛很响,故称士匪为响马:一说认为他们在行动前习惯先放响箭示警,既做绿林大盗,与那偷鸡盗狗的不同,也断不肯悄悄下山,放支响箭,就如告诉那行人,我是响马,我来打劫。响箭一响,马匪就会杀出,抢劫货物辎重。
山东历史上多次农民大起义,也有人把响马称为英雄好汉的代名词,河北则把土匪称做响马,许多响马队伍不是土匪,而是农民起义军。
固新就有“火烧柯栳寨,沙挡石堂岩,要想逃活命,跑到西坡小寺岩”的古话流至今。
明代马政危害甚远,当时政府推动马匹“民牧”,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实行,订有应纳马驹数,若不够,养马户需赔偿,养马户多因此破家,转为“响马”,以此谋生。河北地区,尤为严重,时称“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之最”。
古代逢荒年出现骑马结队盗匪,据史料记载,义军李自成与明总兵左良玉在涉县地区开战,有150多难民顺势参加义军队伍。这帮队伍应该就是盘据在响马寨的农民起义军队伍。
通往响马寨有东西两条山道。两条道路均在最险要处建石券寨门,易守难攻。在券门下散落石头上刻有楷书内容为:“至正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 清明置造”(至正,元代的年号1341-1367,元朝第十ー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
发现毛石房屋根基遗址50多处,西部低注处有水窑遗址。插旗杆处明显。直接开凿在山石上的春米碓窝5个,因地制宜,就山岩开碓窝,全国仅此一处。
山顶中有疑是石脸盆一处,山寨散落大量陶器碎片待考。
沿着村西的华满园路,就到了响马寨的脚下,这段蜿蜒的土道约一公里长。
杂草乱石路约走半个小时,就到了半山腰。
快到山顶的这条道,坡势陡,石崖多,手脚并用才易攀爬。
这是东寨门前的山寨寨墙遗迹,原来高大宏伟,弓箭手日夜守护。
寨顶近在眼前。
寨顶地势相对平坦,基本上是一块大石头地面,依稀可见,古街道,街道两边的房屋遗址。
元代末用于舂米的岩臼。
巧用杠杆省力原理,脚踏式岩臼,此臼窝直径约50公分,深40多公分,是最大的一个。
山顶正中开阔处,有1块约1米见方的池子,有很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估计是脸盆兼镜子。
此方型洞不知作何用。
据说岩臼里刮下来的土,可以治疗皮肤病。
插旗杆的旗杆眼。
房屋遗迹,年代太久,乱石嶙峋杂草丛生,很难辨认具体数目,明显的有约二十多处。
散落在房屋四周的陶瓷碎片。
拴马桩插孔。
旗杆插孔。
在绝壁边儿上开着的系绳桩孔,方便拉着绳索在绝壁上攀爬。
寨西的天然屏障火焰山。
西边山体上的寨墙,高大宏伟,其两边都是悬崖绝壁。是由弓箭手守护的嘹望台。
西券门,券门只能容一匹马通过。
石门 至正十八年二月卄一日清明置造。
固新响马寨遗址白恩亮民牧马政实苛捐,官逼民反响马干。
元代至正十八年,固新山道建石券。
义军闯王在此战,顺势参军勇向前。
舂米碓窝开山岩,全国唯一属首见。
石盆陶器均待考,插旗杆处特明显。
来源:糖水 心净则国土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