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汇昆:光,他们开始发光了
光,他们开始发光了
文/金汇昆
“老师,咱们什么时候交札记本啊?”昨天晚上,一凡同学看着我说,顺便把札记本递给我。
“明天交,写的怎么样啊?”接过札记本,我担心地说,担心的内容是他的札记可能写的不好,这份担心里还夹杂着些许的不信任。
然而,事实上,是我的不对,我不该有这样的担心,更不应该有这样的不信任。如果写的不好,他就不会主动给我看。
“老师,昨天读了那篇文章,我写了两页多的感悟。”他看着我,笑着说。
“老师,我写了三页呢。”旁边子涵同学笑着说,这种笑是得意的笑。
“你们较劲儿呢,你是1号,你是3号?”听完他们说,我感觉有点儿意思了,所以这么问,就在这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一凡的这份读后感是多么美丽。
“不,老师,他是2号。”子涵提醒我道。
没有再说话,我翻开一凡的札记,果然,他写了两页多的感悟。而且,字也很漂亮。于是,我决定读一下这份感悟。然后,进行完之后,我发现不是读,而是欣赏。我惊叹于一凡对梦想有如此深刻的思考。更让我惊叹的是,一凡在最后用金笔写的一句自评。
“第一次以类似于《乡土中国》的写法来表达,我知道我的论点很不成熟,结构也不完整,语言也需要锤炼,但不免想尝试一下。” 一凡最后写了这么一句题外话。
“《乡土中国》这本书是一个富矿,大家一定认真读,认真学习,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丰富的传统中国的思想,还在写作上给我们以启发和示范,因为这本书处处都体现出创新的理念,大家不妨模仿一下这本书的写作方法。”一凡的话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我说过的一句话,可以理解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一凡同学,有心了。读完后,我抑制住内心的喜悦。拿着本,出了门,到了我另外一个班,偷偷地在讲桌上把这句话拍下来。
然而,就在这个班,我又发现了一位同学特别棒的札记,这位同学名叫浩。与一凡不同,浩以诗歌的形式写的感悟。诗歌并不长,但字行中情感丰富、思想深邃,最难得的是这首小诗把理性和爆发力巧妙字融合在一起。
“很棒,有时间你给大家分享这首诗。”我给他批阅道。
如果教师的工作是点燃孩子的心灵,那么昨天我一定收获了一些幸福。因为,我看到他们开始发光了。精神的种子被种在心灵中,一定会在经历风雨后发芽、生长,成为新生的长青树。
榷山
辛丑竹春(09.26)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金汇昆,笔名江一,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生命的启蒙不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