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人事部·卷二十九
○声
《周书》曰:师旷见周太子晋,太子曰:'吾闻汝知人年寿,幸以告我。'师旷曰:'汝色赤白,声火声,不寿。'太子曰:'余后三年上宾於帝,汝慎无言,殃将及汝。'三年而死。
《毛诗·关雎序》曰:情发於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左传·宣上》曰:初,楚司马子良生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又《襄十八》曰: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歌咏八风,南风音微,故曰不竞。惟歌南北风者,听晋楚也。)多死声。楚必无功。'后楚师败。
又《昭二十八年》曰: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曰:'长叔姒生男。'姑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遂不视。
《春秋演孔图》曰:伊尹大而短,赤色而髯,好俯而下声。
《家语》曰: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对曰:'非但为生离别也。'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恒山之鸟生四子,羽翼既成,将分於四海,其母悲鸣送之,哀声有似於此。'孔子使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卖子以葬,与之长诀。'子曰:'回也,善於识矣。'
《史记》曰:初,楚成王将以商臣为太子,语令尹子上,子上曰:'商臣,蜂目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之。'王弗听。
又《秦始皇本纪》曰:大梁人尉缭曰:'秦王为人隆准,长目鸟喙,鹰呼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战国策》曰: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为质於齐。怀王薨,太子辞於齐王,齐王曰:'与我地五百里则归子。'太子曰:'臣今有傅,请问傅。'傅曰:'献之。'齐归太子。太子归即位,齐使来求地,上柱国子良曰:'王身出玉声,许万乘之齐,而弗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结约诸侯矣。'
《后汉书》曰:卢植字子幹,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
《东观汉记》曰:更始纳赵萌女为后,有宠,遂委政於萌,日夜与妇人饮宴后庭,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见。时不得已,乃令侍中坐帷内与语,诸将识非更始声,出皆怨之。
华峤《后汉书》曰:何熙字孟孙,少有大志,身长八尺五寸,体貌魁梧,善仪容。举孝廉,为谒者,赞拜殿中,音动左右。
《江表传》曰:关羽欲袭鲁肃,甘宁与羽俱会益阳。濑浅,将渡,宁有所约,令羽遥闻之,曰:'此甘宁声也。'遂不敢渡。
王隐《晋书》曰:王褒少立操尚,非礼不动,音声清高,辞气雅正。
《汉晋春秋》曰:王敦为扬州刺史,潘滔曰:'处冲蜂目已露,但豺声未发,今树之江外,是见贼也。'
《梁书》曰:吕僧珍字玄瑜,东平范人也。始童儿时,从师学,有相工历观诸生,指僧珎谓博士曰:'此人有奇声,封侯相也。'
《梁太清实录》曰:中宗讳绎,字世诚,高祖第七子也。既长而壮,聪明博涉,殆谓生知,声若撞锺,辩如河泻。
《越绝书》曰:越栖会稽,行成於吴,引兵而去。勾践将降吴,吴王许之,子胥大怒,声若哮虎,曰:'此越未战而服,天以赐吴,其可逆天乎!臣惟君王急制之。'吴王不听。
《庄子》曰:曾子居卫,缊袍无表,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屣而歌《商颂》,声若出金石。
《贾谊书》曰:豫让衅面变容,吞炭变声,必执襄子,一夕而五易处。
《风俗通》曰:声所以五者,系五行也;音以八者,系八风也。
《新序》曰:原宪见子贡曳杖行歌,声若金石。
《郭林宗别传》曰:林宗仪貌魁梧,身长八尺,音声如锺,当时以为准的。
《裴楷别传》曰:贾充等治法律,楷亦参典其事。事毕,诏专读奏平章当否,楷善能讽诵,音声解畅,执刑书,穆若清咏焉。
《异苑》曰:陈思王尝登鱼山,临东阿,忽闻岩岫里有诵经声,清道深亮,远谷流响,肃然有灵气。不觉敛襟祗敬,便有终焉之志,即效而则之,今梵唱皆植依拟所造。
《项氏始学篇注》曰:有龙渊者,桓灵时善相人也,於听音声尤妙。二千石相者,龙渊下床赞之;令长,起侍赞之;自六百石以下,皆坐而言之。先相张济,当以财得三公。济常依渊以观,视有相者辄往求之。会解渎侯往相,至门问:'当有至相,何忧贫乎?'侯去,渊谓济曰:'可厚事之。'济遂往,尽为偿债,别数百万修居业。桓帝崩,无嗣,解渎侯入为天子,而济遂至司空。
《世说》曰:蔡司徒说,在洛阳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龙为人文弱可受,士衡长七尺馀,声作锺声,言多慷慨。
又曰:杜预为荆州刺史镇襄阳。时有宴集大醉,辄闭斋独眠,不听人前后。常醉,闻斋中呕吐,其声甚若,莫不侧足悚懆。有一小吏便开户看之,正见床上有大蛇垂头床边吐,都不见人。
《语林》曰:胡广本姓黄,五月生,父母置瓮中投之於江流。下闻有小儿啼声,往取,因以为子,遂登三司。广后不治本亲服,世以吻讥。
又曰:王武子葬夕,孙子荆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哭毕,向灵坐曰:'卿好我作驴鸣,今为卿作驴鸣。'因作驴鸣,似真声,宾客莫不笑。孙闻笑,顾谓曰:'诸君不死,令王武子死。'宾客莫不皆怒。
又曰:董仲道常在客宿,与王孙隔,共语同行。人曰:'此人行,必为乱。'后果为乱阶。
○色
《说文》曰:皙,人色白也,皤,老人色也。
《韩诗外传》曰:闵子始见夫子,有菜色,后有刍豢之色。子贡问其故。闵子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闻夫子切磋之教,窃乐之。出见羽盖龙旂,又乐之。二者相攻胸中,是以有菜色。今被夫子之文,出见羽盖龙旂,视如粪土,是以有刍豢之色。'
《尚书大传》曰:撞钟,衰蕤宾在外者皆金声,在内者皆玉色。
《礼记·表记》曰:是故君子縗绖则有哀色,端冕则有敬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
又曰:君子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又曰:《玉藻》曰:'立容德,色容庄。'
又曰:盛气阗实阳休,玉色。(言身中气盛,阗蒲若阳气之休,物王色,言不变也。)
又《文王世子》曰:文王之为世子也,朝於王季日三。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也。
《左传·僖上》曰:齐桓公与蔡姬乘舟於囿,荡舟。公惧,变色。
又《定十四》曰:卫太子蒯聩谓戏阳速曰:'从我而朝少君,少君见我,我顾,乃杀之。'速曰:'诺。'乃朝夫人。夫人见太子,太子三顾,速不进。夫人见其色,啼而走曰:'蒯聩将杀余。'(见太子色变,知其欲杀己。)
又《哀上》曰:肉食者无墨。(墨气色下。)
《公羊传·桓公》曰:宋督杀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孔父存,则殇公不可得杀。於是先攻孔父,杀之皆死。孔父正色立於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於其君,孔父可谓义形於色矣。
《论语·公冶长》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又《阳货》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又曰:子张问:'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何如?'子曰:'忠矣。'
又《乡党》曰: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々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愉愉,颜色和。)
又曰:色思温,貌思恭。
又曰: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色斯举矣。(颜色不善则失之。)
又《阳货》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又《颜渊》曰: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又《宪问》曰:贤者辟世,(世主莫得而臣。)其次辟地,(去乱国,适理蚌拢)其次辟色,(色斯举矣。)其次辟言。(有恶言乃去。)
《汉书》曰:李广出右北平,胡急击,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会暮,吏士无人色。(言惧甚也。)
又曰:李陵降,边塞以闻,上欲陵战死,召陵毋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
又曰:汲黯好游侠,任气节,行修洁。其谏,犯主之颜色。常慕袁盎之为人。上方招文学儒者,黯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魏氏春秋》曰:嵇康寓居河内,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世说》同。)
《魏志》曰:夏侯玄格量弘济,临斩颜色不变,举动自若。
《续晋阳秋》曰:刘毅至黑,时人谓之铁色。
又曰:初,太宗诸子继夭,乃令扈谦卜,云后房有一女当诞二男。帝乃召相者,示诸宠妾,皆曰非其人。又示诸妇,时织坊中有一人,形长色黑,宫人谓之昆仑。至,相者惊曰:'此其人也。'帝以大计幸之,生烈宗也。
《前秦录》曰:苻坚举国伐晋,登城而望晋军,见部伍齐整,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怃然有惧色。
《后赵录》曰:延熙玄年,石虎遣丞相郭殷持节入,废弘为海阳王。弘安步就车,容色自若,百官莫不流涕。
《春秋后语》曰:魏文侯谋事而当,群臣莫之逮者。(逮,及也。)朝而喜色,吴起进曰:'昔楚庄王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问曰:'君有忧色何也?'庄王曰:'吾闻诸侯择师,王者择友,霸者自足,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议於朝,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於亡乎?(几,近。)吾是以忧色。''
《山海经》曰:不死民,为人黑色,寿考,不死。
《郭子别传》曰:林宗秀立高峙,詹然渊渟。蔡伯喈告卢子幹、马日磾曰:'为天下作碑铭多矣,未尝不有惭色,惟郭先生碑颂,无愧色耳。'
《列仙传》曰:桂父象林人色,时白、时黄、时赤。
《竹林七贤论》曰:王戎女適裴氏,用匮,女为贷钱一万,久而不还。女归,戎色不悦。遽还钱,乃怿。
《濑乡记》曰:老子为人,黄色美眉。
《孙卿子》曰:皋陶之色如削瓜。
《燕丹子》曰:荆轲入秦,秦王陛戟而见燕使,锺鼓并发,群臣皆呼万岁,秦武阳大恐,面如死灰色。
《郭子》曰:卢志於众中问陆士衡:'陆抗是卿何物?'答曰:'如卿於卢毓。'士龙失色。既出户,谓兄曰:'何至於此?彼或有不知。'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识者!'疑两陆优劣,谢安以此定之。
《世说》曰:石崇要王敦入学戏,见颜渊像,石叹曰:'若与人同昇孔子堂,去人何必有间?'王曰:'子贡去卿差近?'石正色曰:'士处世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瓮牖语人?'
○影
《尚书·大禹谟》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东观汉记》曰:西羌祖爰剑为秦所奴隶,而亡藏岩穴中,见焚,有影象如虎,为蔽火,得不死。诸羌以为神,推以为豪。
《魏略》曰:何晏性自喜,行步顾影。
《山海经》曰:寿麻之国,正立无影,疾呼无响。(郭璞注曰:'言其形气有异于人。')
又曰:长留山,神白帝少昊居之。主司反影。(日西入则反影东照,言司察之也。)
《孙卿子》曰:夏首之南有人曰涓蜀梁,其人愚,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仰见其发,以为立魅,倍道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卒。
《庄子》曰: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足举逾数而迹逾多,走逾疾而影不离。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又曰:罔两问影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影曰:'吾有待而然者耶?'(罔两,影外之微阴也。)
《太玄经》曰:老子行则灭迹,立则隐影。
《风俗通》曰:陈留有富室,公年九十无子,取田家为妇,一交接而死。后生男,其女诬其淫佚有儿。争财,数年不能决。丞相邴吉曰:'吾闻老公子不耐寒,又无影。'时岁八月,取同岁小儿解衣裸之,此儿独言寒。又日中独无影。大小叹息,因与其财。
《抱朴子》曰:韩终丹久服,立日中无影。
《列仙传》曰:河间王家老舍人自言父世见玄俗,玄俗无影。王呼着日中,实无影。
《地镜图》曰:人行日月中无影者,神仙人也。与虚合体,故居日月中无影。履霜无迹,火中无影也。
○迹
《史记》曰:姜嫄为帝喾卸晰,出野见巨人迹,心欣然践之,而身动如孕。期月而生后稷,故《诗》曰:'履帝武敏歆。'(武,迹也。)
王子年《拾遗》曰:石崇筛沉水之香如麋末,布置席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即赐真珠百琲,若有迹者,便节其饮食,令体轻弱。故中国相戏曰:'尔非细骨轻躯,那得百琲真珠?'
又曰:燕王时广延之国献善舞者二人,王设麟文之席,散荃芜之香,使二人舞其上。弥日无迹,体轻故也。
《述征记》曰:齐有龙盘山,上有大脚,姜嫄所履迹。
盛弘之《荆州记》曰:零陵县石上有夸父迹。
又曰:湘东阴山县北数十里有武阳、龙靡二山,上悉生松柏美木。龙靡山有盘石,石上有仙人迹及龙迹。傅云昔仙人游此二山,常税驾此石。又於其所得仙人遗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