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才叔死磕《金匮要略》38
与才叔死磕《金匮要略》38【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01】
腹满就是腹胀;寒疝不是疝气,是寒性腹痛;宿食就是积食,消化不好。
趺阳部的脉象微而弦,应当有腹部胀满的症状,如果腹部不胀满,一定会出现大便困难,两侧胁下、双下肢疼痛,这是由于下焦虚寒,寒气从下上逆的缘故,应当用温药治疗。
这一段要体会以下几点:
1,趺阳脉微弦,趺阳脉有异常了,提示脾胃有毛病了。我们现在极少摸脉摸趺阳脉了,一般是寸口脉,右关脉就是脾胃病的重要体征。脉微就是阳气不足,脉弦主寒主水也主痛。那么,趺阳脉微弦今天我们可以理解为右关脉微弦,提示脾胃阳虚,寒气上逆。也就是说脾胃阳虚,肝寒之气壅滞脾胃。
2,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主症是:腹满,大便不通,两胁疼痛或者双下肢疼痛。这个两胠疼痛有的认为是胁下疼痛,也有人认为是下肢疼痛。反正都说得通,肝寒嘛,胁下痛下肢痛都可以有。
3,此虚寒从下上也,这是解释上述脉象和症状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脾胃阳虚,寒气上逆。
4,当以温药服之。又是阳虚,又是寒气,治疗一定是温药了。
这一段其实不大需要翻译了,病人有腹部胀满的症状,按之不痛的为虚证;按之疼痛明显的为实证。实证应当用泻下法治疗。如果腹满而舌苔黄,没有用泻下法的,用泻下药后黄苔自然就会消退,腹满也会消失。这是临床腹满腹痛的辨别虚实的关键,同时对于实证,要攻下,通过泻下,可以消除黄苔。这一段偏于介绍实证腹满的体征和治疗。
腹部胀满不经治疗有时会自己缓解减轻,但随即又腹满如故,这是寒证,当用温药治疗。这一小段讲明了虚寒腹满的临床特点,治疗用温药。
病人面色痿黄,肢体无意识躁动,口不渴,阴寒实邪结于胸中,又下利不止的,这是死证。
面色萎黄,提示脾胃虚寒、脾气败坏。由于胸中寒实内结,阴寒内盛格阳,所以见到肢体躁动不宁、口不渴。如果再出现下利不止,提示脾气衰败、脏气下脱。那就成了上实下虚、正虚邪实、阴阳离绝的危证,所以预后不良。
寸口脉象弦的,则两胁下拘急而疼痛,并有畏寒怕冷的症状。寸脉主上焦主表,弦脉主寒主痛主肝,所以说寸口脉弦,会有胁下拘急而痛,啬啬恶寒的表现。
这一段是上焦有毛病,肝也有毛病,就是肝肺一起出毛病了。那么,肝乘肺这种病,张仲景给它一个病名叫横,还记得吗?在《伤寒论》第109条:“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就是这一条,横这个病,还有纵,是肝乘脾,治疗都是刺期门。肝乘肺这种横病,如果用汤药治疗的话,可以选择柴胡桂枝汤。
素体虚寒,容易感受寒邪的人,常常打呵欠;如果是表寒,病人表现出流清鼻涕,发热,面色正常,打喷嚏。如果是里寒,寒邪直中于里,就会腹泻,这是脾胃虚寒所致,这种里气不足,不能鼓动喷嚏,所以里寒一般不打喷嚏。
身体瘦弱的人,出现肚脐周围疼痛,一定感受了风寒,因为还有大便不通,就用苦寒泻下法通大便,那么下焦阴寒之气必然上冲;假如没有气上冲的,邪气陷于心下则为痞。
一般见到绕脐痛、不大便的,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伤寒论》239条:“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也很容易就开出承气汤攻下。事实上,绕脐痛、大便不通也有属于虚寒证,这种虚寒腹痛,一般喜温喜按,口不渴,舌苔白滑。这时候应该用温药治疗,如果用了苦寒泻下,就会加重脾胃损伤,造成气上冲或者心下痞。
什么情况下出现气上冲?什么情况下出现心下痞呢?一般认为气上冲是正气尚有抗药能力的表现;如果正气不足不能抗药,就会出现心下痞。治疗气上冲可以给桂枝加桂汤;心下痞参考用半夏泻心汤。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收听。如果您觉得才叔的读书分享有帮助,请点亮下面“分享”、“赞”和“在看”。感谢关注经方才叔,下期更加精彩,谢谢大家,再会。
最好的二流中医
经方才叔名片
郭进财.2017年取得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资格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门诊楼2楼脑病科②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