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金锭:不能空抱发财梦
金锭是古代最值钱的流通货币,但能流传至今较为少见,品相完好的更是稀 少,属于不 可 多 得的收藏品。而且从目前的市场行情上来看,金锭的成 交价格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价位,未来也具备了很好的升值潜力。
锭”指形状,多指条块状的金属或药物,作为融铸成块状的起于西汉,多为马蹄状称麟趾金,唐时出现长立方体的“银饼”和底平上翘船的型“银铤”,宋代的“银铤”则是束腰状的银块,俗称为“猪腰银”。元代沿袭唐代“银铤”模式并始称为“元宝”,只是在这之前的元宝中间还是凹的,明朝以后流通领域整体船型、中间圆润突起的金、银锭才正式成形,而国库的库金、库银依然多是中凹或微突的。
金锭是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媒介。由于资源的稀 缺性与金锭所特有的收藏文化,金锭成为了收藏市场中的宠儿。曾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有少量的大清金锭出现在一些综合性的拍卖场次中,就引起了收藏界的巨大关注。
“金元宝”像这种珍 稀的收藏品,一直以来都是大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刘益谦曾说,对于这种极 具收藏价值的藏品,收集到便是缘分,福气。现在市面上 流通的,大多数为赝品,因为真品存世量是极为稀 少的,真品“老掉牙的金元宝”,一直都是有价无市。
熔铸成锭的金锭,作为中国古代货币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金银锭可分为几种:船形、条形、饼形,不同形状的金锭有着不同的名称,船形的一般称金锭,条形的一般称金铤,饼形的一般称金饼。
金锭是古代最值钱的流通货币,一般都是银元宝和铜钱为主要流通货币。金锭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此藏品为光绪三年大清金锭,藏品长:4cm;宽:4cm;高:4cm;重量:约504g。它正反两面为大清帝王像,并在正反两面的右上角竖写着“上上”,左上角竖写着“赤足”。左右两侧还分别刻有“大清金库”“光绪五年”的八个大字非常清晰可见。此大清金锭造型规整,风格明显,戳记清晰,原始包浆,上美品,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文物价值。像这样的金锭,它身上聚集了岁月积淀,同时又有历史文化,自然超越了本身,具有很大收藏价值。
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曾经很惊人(如王莽时代,仅宫廷贮藏的黄金就在140吨以上),那时候黄金的购买力却非常低(在汉朝,黄金一镒,折合今天300克,才只够买10袋小米),所以君王们才舍得拿出那么多黄金来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