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医学QA回复技巧!
专栏作者/蓝齐儿
医药行业,别忘初心,我们都可能是患者~
MSL日常工作中少不了回复KOL“医学QA”,在通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个操作可能是口头进行,或者通过邮件/微信等,也许看起来是微小操作,却也包含着大大学问。尤其是对于新入职MSL来说,这其实是最好了解KOL的契机。
一想:思考医学问题背后含义
除了单纯查资料回复,首先应思考KOL出于何种目的提出该问题,某种程度上可以提炼出KOL的medical insight。
案例一:
比如KOL询问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抗血小板药物A和B对比数据和优劣势?
首先,这种情况极有可能KOL本身对A药和B药有较深了解,他询问时内心有铺垫,需要你补充数据进一步增强他对某个药物的信心。
其次,冠心病和糖尿病本身也是危险因素重叠的大规模人群,又均是对方的预后不良因素,这类患者群很庞大,也不太可能在临床研究中被完全剔除,无论是出于医学意义还是市场方面考虑,这个问题都非常重要。
最后进一步分析,KOL这么问是更担心出血风险还是血栓更不容易控制?所以对于该QA,公司相应策略都可以随之完善。
案例二:
再比如AML治疗药物C药需要按体表面积连续给药7天,但KOL要求查找固定剂量5天方案数据。
首先,这很有可能是KOL暂时对该药上市研究和既往数据不太熟悉,继而某种程度“凭感觉”给予一个好操作或者对于患者“最省钱”方案。
其次,作为厂家方,我们只能提供充足科学研究的证据,这时可以多部门联合,进一步进行研究证据的展示和分析,树立其信心。
二回:回答问题时提炼总结,切忌堆砌数据
建议邮件给予QA回复,如果是口头/微信回复的,也建议稍后给予邮件正式回复,体现专业度和责任心。
另外,邮件里不要单纯甩一篇篇文献,而是转化成你的语言,帮助专家快速了解全部数据。
比如专家需要某类药品在某种肿瘤中的数据,除了全部附上参考文献外,你在正文当中应当有一个高度概括的对比表格:
先讲各个药物在该肿瘤的研发时间线,目前进度,是否已经获批/正在做III期/入组是否结束/中国情况与欧美有无不同;
已有数据的,列出表格,入组例数/主要入排/中位随访时间/主要疗效终点/主要安全性终点,一些特别数据标亮,如果文献很多,正文中列出每一个附件对应哪个研究。
这样KOL看到你的邮件时,就对这个问题有了基本答案,如果感兴趣又能快速找到相应文献细看。如果只是完成search功能,KOL是不太可能再继续问你问题的。
<1>客观清晰,数据完善
针对问题回复时,不要耍滑头,要既呈现我们的产品,也体现竞品,又反映前沿趋势,客观大方,不隐瞒;毕竟专家面对的也不止一个厂家,故意对别人的优势数据或者自己的劣势数据视而不见是自欺欺人;
<2>巧妙突出产品优势
在满足真实客观的条件下,仍有方式给自己的产品“highlight”,比如突出产品策略所要强调的特质,比如起效快、针对特殊人群、安全性等等。这个“highlight”可能是邮件中予以加粗、标亮等方式,或者在总结中进行突出;
<3>站在医生和患者角度思考问题
多站在医生和患者角度思考问题,让回复的语言看起来更亲切,而并非高高在上的“指导治疗”或者“推销”自己的产品
三跟踪:长期跟踪,关注KOL观念变化
每一个问题的回复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可以持续跟踪KOL的学术观念变化。事实上,学术无绝对对错,很多时候专家的观念都是动态变化的。
<1>沟通证据归类保存,时常更新
很多QA会被反复提及,归类保存有利于我们日常工作更有效率。
<2>主动出击,问KOL我们关心的医学问题
除了被提问,我们更应当主动出击,提出问题,有的放矢,了解KOL心中真正诉求。了解其疾病治疗理念,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产品策略,定位目标患者人群,使患者获益更实际,更真切。
头已秃,点在看求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