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齋书话|雪泥鸿爪岁月痕——冬月淘书小记


一入了冬,长安的霾就像少女的春心一样如期而至,讨厌它却又让人无奈。天地的阴沉更加剧了人心的忧郁,整天龟缩在狭促的斗室之间做困兽斗,然漫天的尘仿佛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怀念天高气爽的日子,却不得不面对这时过境迁的霾。

又是周末,天气预报说是晴天,早晨起来却仍是一片的昏天暗地。书柜里还放着几种与书友当面交割的书,昨天晚上约好今天八仙庵见,想了想依然在7:00起床了。简单洗漱完毕,收拾一下心情,经过半个小时的周折,天完全放亮的时候,终于来到了书友们约会的地点。

明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废都陡然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改造,遍地都在开挖。或许不破不立吧,破坏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我们一直这样认为的,难道不对吗?

先见到了姚老师,把他之前订购的两本师东兵的书给了他。也是有意思,本来一个月前就应该给他的。结果先是下雨,然后是西马封路,再然后又是下雪,一直推到了今天。整体上姚老师还是比较满意,毕竟是新书,关键还是正版,而且称得上物美价廉。

等高老师和许老师来,中间逛了几个地摊,一无所获。只有在小刘的书摊上买了两本刘小强摄影作品集,一本是《半个城》,另外一本叫《窑做》,前者选择了西北地区的同心县城的穆斯林生活的日常,后者全程记录了陕北一个手工作坊,每本只印了500册。刘小强老师学音乐出身,有艺术的通感,对乡间艺术之美发现得淋漓尽致。并且两本只印了500册的画册,遇到就是一种缘分吧。

在小肖的书摊上看到了一本儿章女士的《如烟》,《如烟》的旁边放着一本儿包着书皮的小书,打开却是《毛泽东选集》的第5卷,里面还有批章罗梁胡的文字,真的是有意思,就像冥冥中上天注定了一样,两本书放在了一块。进入新时代以来,毛选一时间洛阳之贵,之前的5元10元,现在都炒到了50 100元了,我以前从来不买的,这次因为是包着书皮儿,品相不错,就决定拿下了。然后小肖又给推荐了另外一本《文博》杂志的秦俑·秦文化专刊,他知道这才是我的菜,于是算是在小肖的书摊上收获了三本书。

柳师的人缘好,每一次都能收到好货,所以他出来摆摊儿,刚刚立定就被人蜂拥而至,不用他帮忙卸货,每个书迷都抱着一个袋子,对于晚至的我来说从来没有这种机会的,只有捡拾残汤剩羹的份儿。今天也是如此,到的时候只有柳师一个人了。蹲下来看了一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瘸子里面挑将军选了几本书,具体如下:

《唐诗长安》,16开精装上下两册,西安出版社的库存新书,2016年出版的。有关唐诗与长安故事的图书很多很多,大多数不过是热剩饭而已,这一套其实也不例外。讲述唐诗故事,显摆汉唐辉煌。废都人永远活在回忆里,回忆着回忆着废都好像就不是废都了一样。不管怎么说吧,书毕竟讲的是唐诗的故事,读起来还是饶有趣味的,关键是封面设计的水墨山水非常漂亮,爱上一种书,往会被他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久入其中,戕毒至深矣!

       张洲老师的《周原环境与文化》是研究先周文化的经典代表作,家里早就有了一本了。但淘书就是这样,遇到好书就不忍心让她流浪街头,于是便拿在了手中,打开一看,在前面的彩图页里面的间隙中,竟然看到了张老师的签名,上款是西北大学张立民老师的。没有被别人买走,肯定是因为没有发现签名的原因。当然,我更认为是这本书的宿命上,一直在等待着我的到来。

《现代新儒学人生哲学研究》,对于作者并不熟悉,对于这套书也不熟悉。之所以买下来是看到了目录里面是关于梁漱溟、熊十力、牟仲三等两岸三地新儒家的人生哲学探讨,于是一下子提起兴趣来了。买回来或许不会再看,或许也会偶尔翻翻然后再束之高阁。但高山仰止,遇到这些大师级的内容总是想据为己有,自私的贪欲在作怪吧。

        这一套走向未来丛书曾经买过很多很多,以至于到现在一旦看到都望而止步了,唯独对萧功秦老师的这本《儒家文化的困境》情有独钟。所以今天也就选了这样一本,刚好与前面的那一本书《现代新儒家》对照着看,期待有新的感受吧。
       钱穆先生说过:欲了解中国历史,必掌握两种技能,一是地理,二是制度。张晋藩先生作为政治制度史研究大家,他80年代末出版的《中国政治制度史》风靡一时,大学的时候已经拜读过。今天遇到了这本近乎全品相,看或者出都可以吧。
       从柳师处买的最后一本书,是这本小册子。本来对军事和战争这方面素无兴趣,之所以要他,是因为看到里面关于同光年间陕甘农民起义的相关记载。这种资料越来越少见,尽管挂一漏万,但却聊胜于无。遇到就拿下了,何况不贵呢。
       再转了一圈,一直没有新的发现和收获,但遇到了高老师和许老师,把他们两个很久之前就在我这订购的两本小书给了他们。一直逛到最东头,天却愈发冷了,霾也更重了。于是把头埋在了外套的帽子下面。在一个书摊前蹲下来慢慢的翻。这个书摊是另一个小刘的,他周六在大唐西市摆摊儿——路途遥远,我从来不去。好几个周没有在八仙见过他了,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就显得很是开心,老友久别相聚的感觉。
        小刘给我说,有几种书我一定会喜欢,然后就推荐了罗锦堂先生的《元杂剧本事考》和这本《五代冯晖墓彩绘砖雕保护修复报告》,罗先生是49年胡适入台后所带的第1个博士生,也是49年之后台湾地区的第1个博士生,《本事考》是他的博士论文。冯晖墓考古报告现在可遇不可求,砖雕乃是这是发掘的菁华所在。小刘的眼光的确不错,也知道我的爱好是什么。

这本《延安石窟碑刻题记》是2019年的新书,16开精装彩色印刷非常漂亮。延安属于农牧文明的交界处,古来多为兵家必争之地。三边兵燹,百姓遭殃,生无所恋,期待来生。于是历史上该地区的佛教遗迹遍地皆是,当然石窟的碑刻题记也是文化的宝藏。本来担心小刘开价太高,结果他说杜老师要的话还有优惠。犹豫了一番,最终还是拿下了。

       最后一本是关于刘铭传的,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本来想200元传到网上去的,某网却以85年港台出版物的名义给拒绝了。这个理由真的不能成为理由,但却的确是个理由,并且应该不是网站自己的理由。好吧,言多必失,不多说了。
       另外,昨天也买了几本,时间过得久了,便懒得编辑了,上个图片聊做纪念吧。
(0)

相关推荐

  • 双11,你家买新书没?

    双11了,到处都在抢打折货.自然也免不了俗,于是淘了一堆书,表示没有错过占便宜的机会.但是话说回来,货比三家之后发现,总的来说,你是占不了什么便宜的.满百减五十的,书价必定很高,有的甚至是原价.而满百 ...

  • 胡子随拍|85《旧书摊》

    记得在读书的时候,在校门口有一个三轮车推着的旧书摊,应该是趁着我们学生下课了才赶到这个的,当然,每次我都会不例外要翻翻有没有喜欢的书,有一次发现一本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记>当然毫不犹豫的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有书做伴不孤单/鲁向辉

    不是文人,但我还是愿意看书的. 看书的时候,整理好心情,至少可以让自己暂时安静下来,少了些浮躁和悸动.在我看来,看书就是和文字默默地交换感受,是一种彼此之间的倾情投入和诉说,不用再相互掩饰心灵深处的不 ...

  • 齊斎微书话|记一本有意思的小书

    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书.最初它在地摊上放着,之所以能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它的主编魏立安的名字.魏老师是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党总支书记,不带课,当时学院还没有实行党委一把手负责制,各院系的支部书记一般 ...

  • 齊斎书话|正月十一春节书市淘书记

    齊斎随筆 这两天西安的天气湿冷湿冷的,过了大年初十,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了,一切基本都恢复了正常.本来不打算再逛书摊儿的,但春节期间在家里发现了一箱没有拆包的书,打开后竟然是英文版的<唐陵石刻艺术& ...

  • 齊斎书话|2019年西安春节书市淘书记(第九天·下)

    十五分钟车程,到了兴善寺西街,果不其然,大部分书摊老板已经将夜间蒙在书上的防潮布揭去,还有两户正在从电动车上卸书--这说明来的正是时候,整体上书摊上的书卖不完的不动,第二天只是再拉上两三袋子,这两三袋 ...

  • 齊斎书话|2019年西安春节书市淘书记(第三天)

    今天周一,正常上班,上午第四节有课,上完课后又排练迎新联欢会的节目,结束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半了.吃饭罢,骑车子至兴善寺西街,好在距离不远,也就十分钟左右车程.春节书市进入了第三天,但因为工作日的缘故,人 ...

  • 齊斎书话|2019年西安春节书市淘书记(第二天)

    因昨天晚上捣鼓第一天的淘书记,睡的时间比较晚,再加上在外面折腾了一整天,故而今天早晨就没有早早起床,也没有去八仙庵书市的打算.8点起来洗漱完毕,继续修改自己第一天的淘书记,近十一点,因崔文川先生的老母 ...

  • 小红书博主排行!5月小红书热门创作者排行榜

    本文关键词:小红书投放工具.小红书数据平台.小红书品牌排名.小红书博主排行.千瓜数据 小红书走出了美妆的"围城",向着更加多元的方向迈进.美食.时尚.母婴等行业快速崛起.他经济也开 ...

  • 齊齋微书话|文史资料——乡土文献的精神载体

           这是由岐山县政协编辑出版的一套地方文史资料,对,没错,就是那个凤鸣岐山的岐山!岐山是周文化的发源地,是先周的周原,是周初第一次分封之后周公的封邑,是<诗经>十五国风中第1部分 ...

  • 齊齋书话|乾隆状元毕沅和他的关中记录——《关中胜迹图志》修订版推介

          毕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清代著名学者.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 ...

  • 齊齋微书话|毕沅和他的关中——《关中胜迹图志》修订版简介

             毕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今江苏省太仓市)人,清代著名学者.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