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脉象,方能洞悉病情的深浅和由来,学好脉诊关键是这点!

脉学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桥梁,但却是中医诊断方法中较难掌握的一种技法。自古习学脉法,往往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之感。而脉法之所以难学,未能将脉理与医理合参是原因之一。脉理源于医理,两者同一理,不可偏废。学脉必须同时把“理法方药”贯穿,缺一不可。今天许多学习中医的人不在医理上下功夫,对脉学仅局限于文字的解说,甚为可惜。
现在的教材号称是“集众家之精华”。可惜的是,“面面俱到”反而导致中医临床思维主线不明。我校苏培庆教授对此曾有个形象的比喻:驴的耳朵挺好,大象的鼻子挺好,老虎的爪子挺好,凑一块还好不好?那是四不像。习中医者,特别是涉猎广泛以后一定要注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理法”的贯穿。现行教材就是没有讲透脉理与医理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了很多学生脉诊学完后依然无法指导临床的尴尬情况。
因此本课程是基于“中医之理”,阐述“中医之法”。先明其理,才能明白脉象;知道了脉象,才能洞悉病情的深浅和由来,最终掌握诊法。如此方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黄帝内经》云:“能合脉色,可以万全......微妙在脉,不可不察。”《难经》云:“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中医凭三个手指头摸人体一段小小的脉,就可测定身体内在气血的规律,让人感觉非常玄妙。而事实上,它的原理非常朴素。这个道理从生活实践中也可以体会。正如俗语所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都有高手。
我们经常听到或碰到有些卖肉、卖豆腐的高手,不用称量,一刀切下去就是顾客所要的分量。是否感觉很玄?记得电视节目里修车的高手,通过听汽车的声音就可以判断车子的问题所在,不用拆开车来检查。近年来,《最强大脑》节目非常火爆,里面有很多人的能力超越常人。对于这些,我们是否也会感觉很玄?因此,不能因为我们个人能力达不到,就否定一件事情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古代中医没有现代仪器的帮助,诊断疾病只能依靠四诊。而四诊所用的工具,是人人具有、天天在用的基本感官。望诊用的是眼睛,闻诊用的是耳朵和鼻子,问诊用的是嘴巴来进行语言交流,脉诊用的是手指的触觉。事实上,古人在探究外界事物时也只能用这些感官了。理论上来讲,只要经过科学的训练,人人都能够将感官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所以学中医要注意对生活的感悟。若能够懂得将中医诊断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就会处处有悟处,时时在学医。
名医彭子益先生曾讲,学医最好的实习医院就在自己身上。古人言,“知行合一”,亦是此理。
学脉不是仅仅背诵几篇脉诀就能行的,需要理论与实际结合,而理论的贯通是关键。明日12月1日《脉诊一点通》就正式开课啦,欢迎大家准时走进直播间,让我们领略王雷老师的精彩课程。
授课形式:视频直播授课(共七次课程,每次课程60分钟)
课程收费:169元(永久学习)
课程优惠:99元
注:本课程为网络课程,支付后不支持退换。
王雷,副教授,中医博士,国家执业中医师,国家执业中药师。
2011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师从潘朝曦、李其忠教授。2015年拜安徽中医药大学顾植山教授为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沙医学流派后备传承人。2019年拜师李氏砭法虎符铜砭刮痧创始人李道政老师。现任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健康管理专业负责人。
一直从事中医教学与中医临床工作,先后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等教材,发表学术论文28篇,主持厅局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医注重融合“儒释道”传统文化,博采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逐步形成“平脉辨证,追本溯源,经方时方融为一炉”的学术思想,善用伤寒经方与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
购课问题咨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