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说新闻 | 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嫦五”探月、牛津词典年度词汇(11.22-11.28)
小童/播讲
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关注新闻,或是留意街边的宣传标语,可能听到或看到过小康社会这个词。 最早是我们的古人提出来的一种美好社会的理想,后来经过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引用和诠释,成为了我们规划社会发展蓝图时确定的概念。
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满足发展的需要。今年2020年,是国家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
上周的11月23日,当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时,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图片来源:网络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可以说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知道小童或是经常收听我们节目的小朋友,也许你们都生活在大中型城市,对贫困这个词没有切身的体会与了解。我们国家疆域广袤,城乡发展存在差距,一些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是不少的。
按照我们国家制定的《扶贫刚要》,所谓脱贫的标准,指的是到人均纯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2020年标准)。同时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也就是“两不愁、三保障”。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的551万人,再到今年最后几个省市全部清零,标志着这场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的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场战役来打响呢?因为,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性质决定了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目标。也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所以,才有了省对省的帮扶,才有了那么多扎根基层的驻村书记、扶贫干部,为改善当地百姓生活不懈努力。
如今,脱贫摘帽是暂时的句点,更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收入的浮动、生活的变化,都有可能对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
所以,贫困县摘帽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马上撤摊子、甩包袱,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对那些处于不稳定和边缘的容易导致贫困的家庭,要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将其与国家正在大力推动的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脱贫致富的可持续能力,方能真正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嫦娥五号开启探月之旅
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五号开启探月之旅。
很多小朋友都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正在亲眼目睹古代的神话传说成为真实的科学探索之旅。不同的是,传说中的嫦娥是美丽的女性,而现实里的嫦娥是圆圆胖胖的科学探测器。
媒体报道说,嫦娥五号是中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次空间活动,将实施中国首次月球自动采样返回。
在成功升空后,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1月24日、25日顺利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轨道修正。11月28日晚间,嫦娥五号经过4天多的奔月飞行,成功实施近月制动,在太空中踩了一脚“刹车”,被月球引力捕获,从而顺利进入环月轨道。
月球距离地球大约38万千米,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蕴含丰富的资源,已知有100多种矿物,其中有5种是地球上没有的;还有大量的核聚变物质、丰富的水冰资源。月球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可以成为人类探测更遥远宇宙深处的“踏板”。所以,很多国家的空间探测活动都是从探索月球开始。
我们中国的探月工程开始于2004年,至今已经16年了。如果是一个人的话,这正是一个高一新生的年龄。那么探索工程这个“高中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中国探月工程制定了“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实现了绕月飞行的目标,还获取了世界第一幅全月图;第二步是落月探测,实施了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飞行任务,完成了月球软着陆、落月探测等目标。
正在奔向月球的嫦娥五号承担的正是第三步“回”的任务,也就是采样返回。嫦娥五号在抵达月球后,将进行无人情况下的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带着2千克月球物质样本回家。这个过程,被人们幽默地称为“嫦娥到月球去挖土”。
这不仅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具有不平凡的意义。这是40多年来,人类再一次获得来自月球的研究样本。此前,只有美国和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从月球取回岩石和土壤等物质。
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月球的历史和演变,也会促进我们对地月系统、地球和月球关系的认知,为探索宇宙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我们中国的科研人员并不止步于此。未来,我们还将把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送往月球,它们分别承担着新的、更深入、更复杂的任务。最后,我们将可能在月球建立一个有人值守的科研基地,甚至扩大为月球基地,真正实现千百年前祖先们的登月幻想。
前几周,小童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中国“奋斗者”载人深潜器下探深海的新闻。无论是距离地球38万千米之外的月亮,还是海面1万米之下的马里亚纳海沟,都是我们在孜孜不倦探索的未知领域。
探月工程和深海探测都是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奋斗的结果。新闻报道里常常用“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这样诗意、豪迈的语言形容这两项成就,这两句话来自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爷爷的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这首词是这样写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亲爱的小朋友们,小童也把这句话送给你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牛津词典选不出年度词汇
马上进入12月,世界各大英语词典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年度词汇”评选,比如大家熟知的牛津词典、剑桥词典、韦伯词典、柯林斯词典,等等。“年度词汇”,word of the year,通常选的都是最能反映当年度全世界趋势和重大议题的代表性词汇,因此很受关注。可是今年,老牌代表牛津词典却破天荒地表示,今年的年度词汇实在选不出来。为啥?因为今年发生的震撼性的、影响力巨大的事件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他们觉得,没有一个单独的词可以作为代表。
牛津词典负责人格拉斯沃说,“这既前所未有,又有点讽刺——在2020这样一个让我们无言以对的年份里,充满了不同于以往的新词。”
无奈之下,牛津词典首次推出了“年度词汇表”。咱们来看看这张表上的词语都有什么——
首先毫无争议的,一定是新冠疫情相关的词。它们是:“冠状病毒”(coronavirus)、“封锁”(lockdown)、“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 “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此外还有大规模新冠检测(moonshot,英国政府推出的大规模新冠检测项目的名称),“在家工作”(WFH)、无薪休假(furlough)等。
听着这些词,是不是脑海中会浮现出这一年来疫情相关的很多新闻报道、甚至日常生活的画面?突如其来的疫情破坏了世界的常规运转,也使得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新词汇以超高速积累,并迅速成为语言的核心部分。牛津词典通过对来自网络新闻、博客和其他文本来源的110多亿个词汇进行追踪分析,得出了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报告。报告显示,与2019年相比,“追随科学”一词的使用频率增加了1000%以上,“大流行”一词的使用率更是增加了57000%以上。而这个词在以往是很少出现在生活中和新闻里的。
此外,入选年度词汇表的还有1月份的高频词“丛林大火”(bushfires),6月热门短语“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以及随着美国大选成为8月高频词的“邮寄选票(mail-in)”等等。
跟着这些词,我们可以串起这一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无奈的是,这一年,好像真的有些沉重。另一家著名词典《柯林斯词典》此前选出的年度词汇是“封锁(lockdown)”,因为各国面对新冠疫情所普遍采取的封锁措施,使全球数十亿人因为共同的经历而联系在一起。这个词,足以成为这一年留给人们最深的记忆。
其实小童觉得,牛津词典倒也未必是选不出来一个代表词。他们用“词汇表”的形式来展现这一年,更多的还是表现一种态度,以及对这样一个特殊年份的特殊记录。
年底临近,其他几家著名词典的年度词汇也即将纷纷出炉。我们不妨继续关注看看。以及,如果让你来选的话,你心目中的2020年度词汇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