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市场综合监管“正面清单”在沪实施

由上海市质监局等部门制定的全国首个市场综合监管领域的事权“正面清单”——《市场监督管理所通用管理规范》3月1日在沪投入“实战”,全市16个区级市场监管部门、200多个市场监督管理所成为“试验田”。

监管事权尚未理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2014年1月1日,浦东率先实施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管“三合一”的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改革。截至目前,上海已形成由四个市级执法机构承担专业性、跨区域执法工作,16个区级市场监管部门携同200多个市场监管所承担区域性市场监管执法的工作格局。

然而,改革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底至2016年初,上海市质监局覆盖全市200多个市场监管所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些区域的市场监管体系尚未理顺,虽然上层机构完成了“四合一”后事权的划分,但基层市场监管单位却没完全弄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存在上级多头管理、执法流程各条线并行、工作要求和执法程序不统一等问题,基层单位要求明确监管事权、统一执法流程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正面清单”实施首日,浦东陆家嘴市场监管所监管一组的两位姑娘顿时如释重负。“过去要做大型卖场的全套检查,事先起码找20种表格,不带齐它们,一些检查都不能做,而现在只要一个表格就够了。”组长张心怡口中的一个表格,就是上海市质监局制定的《市场监督管理所综合检查表(大型卖场)》,特种设备、食品经营、药品经营、医疗器械经营、化妆品经营、物价、产品质量、计量、工商等9大类100多项涉及大型卖场的日常市场监管项目一目了然,监管人员只需按项目逐一检查,不符合要求打叉、符合要求打勾即可。

一周六次到一年四次

看似只是表格数量和厚度的降低,但实际上却极大地提升了基层监管单位的检查效率。

“现在是为检查对象定制检查项目,而过去是按照监管条线制定检查项目。”陆家嘴市场监管所所长金永顺介绍说,以往针对大型卖场的日常综合检查,涉及特种设备、广告宣传、消保维权、产品质量、价格等11个条线,这些条线对应不同的上级监管部门,每个部门各定一套检查标准,且都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假设一个条线的检查事项一年至少做两次,那么11个条线加在一起至少做22次。

事实上,许多检查内容完全重复,比如查看相关证照,监管人员做得累、被检查对象也觉得烦。现在,“正面清单”彻底明确了基层市场监管所的事权,不管原来这些事权归属哪个上级部门,现在全部整合成一个清单执行,更方便操作。

“遇上法定节假日或重大活动集中的时间段,一个星期大概要接待六拨监管,提供六次证照、签六次字、盖六次章。”“超生活”超市国金中心店店长张琼对全新的“正面清单”十分期待,她被告知,以后如果没有出现相关问题,一年市场监管人员上门进行日常综合检查的次数只有四次左右,一次尽可能把所有检查项目做全,被检查者的正常经营秩序不受影响。

基层主动往身上揽活

“只有明确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如何更加规范化运行和强化依法行政的问题,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才能更进一步释放活力。”上海市质监局局长黄小路表示,上海市场综合监管领域的事权“正面清单”已经梳理了137项事权,是上海以标准化手段创新政府治理、优化政府服务的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将为全国市场监管综合体制改革提供“他山之石”。

上海市场综合监管领域的事权“正面清单”还为后续改革留了空间。黄小路透露,“正面清单”并非一成不变,将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以及对市场监督管理所进行能力评估与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

目前“正面清单”中的58项事权,可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选择是否实施以及具体的实施主体。此外,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辖区的“正面清单”。比如,浦东市场监管局就拟将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等14项全新事权赋予基层的市场监管所。“‘正面清单’压缩了原先重复的监管事项,让基层监管人员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查找和发现问题。”浦东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主动往身上揽活的精气神,是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来难得一见的新气象。

(  图片编辑:苏唯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