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敢:我与王汝梅先生(《我与师友》之二十二)

在与师友的通信(电邮不计)中,王汝梅先生所写信仅次于刘辉兄、卜键兄和魏子云先生,数量排在第四位。计总68封:

王汝梅教授

⑦1984年:5月7日,6月30日,7月25日,8月7日,8月17日,8月25日,10月20日;

⑪1985年:1月4 日,1月16日,4月13日,5月5日,5月17日,5月28日,6月29日,7月18日,9月1日,9月30日,12月15日;

②1986年:1月4日,2月15日,10月15日;

②1987年:9月28日,11月5日;

①1988年:12月5日;

②1989年:1月10日,4月8日;

③1990年:元旦,7月13日,12月11日;

①1991年:7月3日;

①1995年:11月11日;

①1996年:11月22日;

⑤1997年:4月23日,6月24日,7月24日,11月22日,12月5日;

①1998年:元旦;

③1999年:元旦,8月29日, 11月11日;

③2000年:元旦,元旦,9月30日;

⑤2001年:元旦,3月20日,3月24日,4月9日,12月30日;

③2002年:元旦,1月6日,4月10日;

①2003年:元旦;

②2004年:元旦,4月25日;

④2005年:3月20日,9月16日,10月3日,12月16日;

①2006年:12月20日;

①2009年:12月14日;

①2010年:4月15日;

①2012年:12月25日;

①2013年:4月15日;

②2014年:5月3日,5月8日;

①2015年:6月5日。

①2020年:2月22日。

注:(红色为《我与王汝梅先生》收录者。)

《王汝梅解读金瓶梅》

1984年3月13—18日,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我1982年由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今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在徐州市文化局小说戏曲研究室工作,代表业师郑云波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

与会人员下榻在湖北省三招,我与浙江文艺出版社李庆西、山东《戏剧丛刊》编辑部王晓家同居401室。

其时我刚出茅庐,人微言轻,在会上没有发言的机会,也很少会间的交流,仅与李庆西、王晓家、陈飞(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77级本科生,杭州大学中文系刘操男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接谈甚恰(参见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陈飞、吴敢、李庆西)。

1983年3月吴敢、李庆西、陈飞合影于武汉

后来在金学界颇有名望的宋谋玚、王汝梅、侯忠义、黃霖、周钧韬、陈昌恒、罗德荣等,还有以后过从甚密的陈美林、王永健、鲁德才等都在会上,可惜均未能相识。

当时,云波师正与江苏人民出版社约定,筹划编著一部《中国古代小说辞典》,便以实战代课业,要我承担宋元话本、长篇小说和小说论著三部分的编撰。宋元话本计有173条,利用现成资料,依据体例,采撮删合,写来顺手,1983年春交出版社,是本书交稿最早的一部分。

小说论著截止1982年底,亦得202条,叙录琐细,评判尤难,颇费斟酌,成文匪易,可惜本书出版拖延八年,新著迭出,不及续补,只好割爱。

长篇小说,即所谓通俗小说、章回小说,总成811条,是本辞典最大的一个部类,也是最难写好的一个部类。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阿英《晚清小说目》以外,簿录记载尚多,而公私藏书,未见著录者亦夥,为了将这一部分写出当代水平,除了全数收集现有出版资料外,我几次北上京师,中入郑州,南下金陵,西溯武汉,将这几地各大图书馆的馆藏小说,叙录一过,采摘入编,共补缀未见著录小说近十目,增添小说版本数百款,新得小说内容提要数十例。

《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

我因此阅读了不少《金瓶梅》的版本,对张竹坡批评《金瓶梅》有一粗浅的认识。汝梅先生提交会议的论文正是《再谈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自然引起我的注意。而张竹坡家世生平的缺失,更是引发了我的兴趣。

返徐以后,得到云波师的赞许,计划将《中国古代小说辞典》条目拟稿完毕和硕士论文分解为单篇竣工后即入手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

就在此时,5月14日收到汝梅先生5月7日信,说他会后在汉口到上海的长江客船上与陈飞等结伴而行,方知我在徐州市文化局工作,因此要我查访张竹坡的家世著述和新版本的《铜山县志》《徐州府志》,尤其是彭城张氏宗谱和张竹坡的诗集《十一草》。

于是,我停下手中事宜,全力投入彭城张氏的调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访求,在很多友朋的惠助下,5月29日终于在铜山县罗岗村张伯吹先生处访得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张氏族谱》。接着,又访得多种彭城张氏文献。6月25日发汝梅先生函,报告了此一发见。

7月4日收到汝梅先生6月30日信(参见下图),云:

1984年6月30日王汝梅信函

吴敢同志:

六月二十日大札收悉。您以一种极其兴奋的心情,让我先知您的发现。我想亲去彭城盼望找到的材料,您均已发现,使我感到同样兴奋。您为竹坡的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向您致以亲切的慰问。

我的拙文《再谈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已初定在我校学报刊出。《张竹坡家世考略》,如能赐稿我校学报,我想一定是欢迎的。盼能挂号寄我,我阅后转交学报,争取和《再谈》同时发表,以引起国内学术界重视、反响。您如直接寄给学报编辑部,他们也要交我写评审意见。

我对竹坡生平思想及评点的研究,已耗去五年的光阴,因占有材料有限,对其生平只作了大略考证。请参见《文艺理论研究》1981、2期与《再谈》。您凭据《族谱》确认竹坡生于1670,卒于1698,年二十九。我的考证判断卒年约四十五岁左右。关于道深、道渊等家系,我曾见马隅卿先生划一张表,较简略。

我们编的关于张竹坡与金瓶梅的资料书,是以张评为主体,兼具《金》书会评、竹坡研究资料、《金》书明清研究资料三种性质。编辑正在审稿,争取年内或明春出书(这应该说是比较快的)。国内,可能另有人在编《金》书研究资料,但不会与我们重复。也不怕同时出,或谁先谁后。是在北京一家由出版社出。您如同意,我想把《张竹坡年谱》(吴敢编)、张竹坡诗文补入上书。如同意,请您复印或复写一份寄来。

愚见,《张竹坡家传汇编》《张竹坡家诗丛钞》可以缓。您从张竹坡生平、家世角度,我从张竹坡小说理论角度配合起来撰写一批论文,在有影响的刊物上连续发,以引起重视。

现在知道和了解张竹坡的人太少,待学界了解、公认了张竹坡的地位,再出《汇编》《丛钞》。您如同意这种研究计划,待我们把张竹坡论文写出若干、发表若干篇后,可以我们二人名义编一本《张竹坡研究论文集》(后附一部分资料,也可只收我们二人的论文)。

我于五十年代初在徐州参加高考,又在峄县、枣庄一带工作过,彭城也可以说是我的故乡。您在南,我在北,期望在短时间内、共同完成对张竹坡的研究。

学界也有不正之风。1981、2期文艺理论研究发表我的关于张竹坡一文后,引起了学界对竹坡的注意。此后有人参考了拙文,在写书时写入张竹坡,但只字未提我的拙文。我撰文,如有受别人启发或有人提供了资料,均注明,决不掠人之美。

您发现了《族谱》等资料,今后我如有引用,当均注明您发现的劳绩。因有不正之风,这些材料,在公开发出之前,仍应控制一定范围。因有共同的研究目标,我谈的计划、设想,也是先此呈闻。

六月二十八日拜阅大札。六月二十九日来大连。今日在大连复信。约七月六日,即可回长春。

辽宁春风出版社已出十五种明末清初小说。《明清小说论丛》第一辑也已出版,其中有拙文:《鸳鸯针》及其作者初探。待买到该书后,寄上请指正。辽宁出版社于去年和今年六月已开两次明清小说座谈会,我都参加了。这次座谈会,王利器先生应邀莅临。多次向王先生请教,受益匪浅。

顺颂

撰安

汝梅

六月三十日匆草于大连

1984年6月30日王汝梅信函

汝梅先生每有长信寄来,此即为其一。此信提供了很多学术信息,也提出了很好的合作建议。当年希望合作研究张竹坡与《金瓶梅》者,还有刘辉、周钧韬、邓星雨诸兄,可见学界对此课题的关注。

收到汝梅先生1984年7月25日信函(参见下图),云:

1984年7月25日王汝梅信函

吴敢同志:

惠寄《徐州戏剧》并大作、大札,均收悉,因忙,未复,甚歉。您近年论文甚夥,待抽时间一一拜读。

今日上午接到大作《生平考略》手稿,已初步拜读。书影两片亦收到。我当尽力争取此稿与拙文《再谈》同期刊用。因尚未及转交编辑部阅,不知他们的意见怎样。吉大学报双月一刊,五期已下稿,六期已定稿,估计明年一、二期发表,就是最快的安排。

昨日晚,我系萧善因同志启程赴徐州师院中文系(应郑云波先生之邀)参加十三院校协作编写中国文学史等项目的协商会。我即把您我关于张竹坡研究之简单情况说了一些。萧让我给郑写信,并赠《再谈》油印稿一本,以求教正。

给郑先生信亦表示了我想把您撰《年谱》及竹坡诗文增入我与侯忠义兄合编的金瓶资料汇编中,并想于八月中旬,趁去南方招生之机,到徐州向郑先生与您请教,借阅您掌握的张氏族谱等资料。因您信中说郑先生是业师,与我系又有密切协作关系,所以提及以上,未把郑先生当外人。萧善因同志处已请遵嘱暂守秘密。

《年谱》、诗文两项收入《汇编》,不影响在江苏《丛刊》或其他刊物发表。出版社只支付编辑费,上两项编辑费将会如数付寄。《汇编》正排印中,不久即会出书。待出书后,寄上请指正(汇编之主要内容,上信已介绍,不赘述)。

如欲给辽宁《明清小说论丛》惠稿,寄我转呈或直接寄上均可。如寄我转呈,我可多加美言。地址:辽宁省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沈书社)《明清小说论丛》编辑部。

写“竹坡论金瓶”是计划中题,何时完成尚不能说定。您手头文稿很多,望能与您的大作同期在贵母校学报刊用。

八月中旬,您如在徐州,我去后不知食宿等有无困难,将给您增添麻烦。望来信告知情况,以促我成行。见面后并可商谈今后研究之大计也。

顺颂

撰安

汝梅

七月二十五日

王汝梅教授

余生也晚,汝梅先生长我十岁,在学术上先我一代,他当时已是副教授(后来红极一时的名人多还只是中级职称),学术敏感与课题意识较强,给我很多启发。

1984年8月14日14:00,王汝梅先生到徐,即宿市体委招待所。晚去体招访汝梅先生,长谈至23:30。

8月15日上午,偕汝梅先生骑自行车去罗岗访张伯吹。晚偕张远芬兄去体招访汝梅先生,长谈至23:00。

8月16日上午,陪汝梅先生两次造访云波师。晚邀汝梅先生小酌于寒舍,云波师、远芬兄作陪。数次长谈的话题,不仅是张竹坡与《张氏族谱》,而且关乎整个《金瓶梅》研究,包括课题扩延、人际联络、刊物出版、会议筹办、资料整合,俨然一次极小型座谈会,真是“金学兴亡,匹夫有责”!

8月17日晚,送汝梅先生乘124次去京。汝梅先生质朴纯真,治学严谨,因将拙稿《张竹坡年谱简编》和《张氏族谱》之“仲兄竹坡传”付之。吾等略尽地主之谊,汝梅先生亦可谓不虚此行。

收到汝梅先生8月25日信函(参见下图),云:

1984年8月25日王汝梅信函

吴敢同志:

感(谢)您的热情接待,祝您的夫人小李与令爱令郎泉源健康。感谢云波先生、远芬同志的接待,请代致意,不另。

侯忠义、王汝梅编《金瓶梅资料汇编》,约40余万字。社科新书目114期已登征订说明。您撰《年谱简编》补入。关于《竹坡仲兄传》(《仲兄竹坡传》),我如实把您的意见,向责编与忠义兄转达。他们的意见是:想全文辑入《汇编》,但我们决不就此“家传”写文章,请您就此作专题论文。他们认为此项材料不易节录。他们让我速寄函与您商量。您如能同意全文录入《汇编》,请速给我一信,我再通知他们。

在京四日,处理书稿,去北大图书馆借阅抄本《三续金瓶梅》两天。只安排一天时间走访,且在离京前一日,先访问了王利器先生、胡文彬同志。下午三时才到刘辉同志家,他住一间房,门锁着,我等了半个小时,仍未见,只好离去回北大招待所,第二天上午离京,未能再访。无法从刘辉同志处了解研究情况、资料情况,甚憾。

胡文彬编金瓶梅研究论文集(五四—1983),文化艺术出版社今年十月出版;国外港台金瓶梅研究论文集稿,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书时间未定。王利器先生撰水浒全传注释,确定交齐鲁书社出。王先生撰文镜秘府论校注已出版。王先生定于明年三月去京都大学讲学。王先生正研究水浒,并有三种水浒之说,定水浒成书在宋元之际。王先生谦虚地说:对金瓶资料未收集研究,询问请教关于竹坡、金瓶的资料,均未提供情况。

我有一不成熟想法,可否以我俩名义编一本《张竹坡与金瓶梅评点》(论文集),辑入您我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关于竹坡、关于金瓶评点论文各七篇(每篇后注明撰写者姓名),后附资料若干(读法108条,非淫书论、致张潮信、仲兄竹坡传、十一草、乌思记),可争取在齐鲁书社出书,并争取在明年上半年印出。

如能同意,可请王利器先生题写书名。此书出来之后,您仍可编撰:张竹坡评传、张竹坡研究资料汇编、张氏族谱校正、张竹坡研究论文集(或曰张竹坡研究)。您如不同意,也不必客气。合编一集的长处之一,是可以争取时间,产生一定影响,然后,再拿出您的专著若干。

《十一草考证》待学报编辑阅后,再把结果告知。徐州师院学报年末一期可否同时发您我各一篇,请尽早与主编、责编联系,并请把结果告知我。日本影印词话本,请抓紧与邓星雨同志联系,烦您代为复印一套,复印费后寄。《瓶外卮言》《小说画引字汇》将代您复印一套。

撰安

汝梅

八月二十五日

《张竹坡与金瓶梅》

我的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系列文章在有关报刊登载十几篇后,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邱思达先生1985年1月22日亲至徐州约稿,乃决定以《张竹坡与金瓶梅》为名单独出版(后于1987年9月出书),遂与汝梅先生等相关师友未再合出(仅《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第二期刊登一篇吴敢、王汝梅《张竹坡与<金瓶梅>》)。

可以看出,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有预感先觉的师友便捷足先登。1984年前后,正是收集资料蓄势待发方刚起步之时。

很多年后,李庆西兄已是著名文艺批评家,曾撰文谈到此一际遇,说:

1984.3武昌首届全国古代小说理论研讨会,同住一室有徐州师院年轻教师吴敢和杭大研究生陈飞,那时吴敢刚研究生毕业,已将张竹坡身世捋过一遍。他告诉我,张竹坡是解开《金瓶梅》诸多谜团的一把钥匙,犹如脂砚斋之于《红楼梦》。

会议有半天安排游归元寺,吴敢、陈飞和我聊了一路,听说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做的是《三国演义》,他俩竭力鼓励我搞古典小说。可是,我混到这里边能做什么呢?我想,他们做的完全是另一路学问。后来我再也没有往古典小说上下功夫,后来吴敢成了《金瓶梅》研究权威。”(李庆西《开会记》,载《书城》2009年10月号即新第41期,并附有吾等三人在归元寺的合影)。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我与汝梅先生迄今36年的交谊,就此开篇。

1985年1月,我被任命为徐州市文化局副局长。4月12—18日,首届中国古代戏曲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我与刘辉兄出席了该次会议,并住在一个标准间。会议期间,我们曾多次同访徐朔方先生,议论成立中国《金瓶梅》学会与召开第一次《金瓶梅》会议事宜。

于是,1985年6月8—12日,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举行(参见下图,前排右起第八人即王汝梅),汝梅先生与刘辉、欧阳健、李灵年为小组讨论召集人。我在开幕式报告筹备情况时说:

1985年6月8日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徐州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交流研究成果,开拓研究领域,动员研究力量,推动研究发展,准确地公允地评价这部在其出现不久就被称为‘四大奇书’之一的历史名著,挖掘和发挥这部号称‘第一奇书’的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在今天的欣赏价值与借鉴意义,全国的《金瓶梅》研究者,都很希望有一次聚会的机会。

这种愿望开始在小范围内酝酿,北京的、江苏的、东北的、上海的和其他地区的一些研究者先后动议,经过联络,终于获得全国各地研究者的赞同。近几年来,江苏省和徐州市对《金瓶梅》与张竹坡的研究,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大风》杂志成为发表《金瓶梅》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

今年,是张竹坡诞生315周年,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暨《第一奇书》刊行290周年。因此,全国《金瓶梅》研究者多希望会议在徐州举行。本次会议的筹备,辛原、周钧韬、吴敢、杜维沫、刘辉、王汝梅等付出较大的努力。

会议即将结束,与会人员意犹未尽,6月12日上午大会间隙,辛原、吴敢、刘辉、周钧韬、王汝梅、张远芬、王旭、胡文彬、侯忠义、张国星等商计,建议组成全国第二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以徐朔方、袁世硕、王汝梅、刘辉、吴新雷、黄霖、杜维沫、吴敢、孙逊、沈天佑、胡文彬、张远芬、周钧韬、辛原等为委员,由吴敢、胡文彬、张远芬、周晶、马美信、张国星、及巨涛组成秘书处,吴敢为秘书长。

这是中国召开的第一次《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其开创意义,不言而喻;其深远影响,莫可估量。孙家正当时看望与会人员时说:“在徐州召开这次会议,我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这在当时是极具见地、极见睿智、极暖人心的一句话。时过景迁,今已见喜少忧,然金学同人言及此语,仍然感慨良多。

1985年10月11日9:40,偕刘辉、侯忠义、及巨涛自北京乘209次,12:01到达长春,出席第一次《金瓶梅词典》编务会。当晚偕刘辉、侯忠义、王汝梅诸兄小议会务事宜。该书后由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11月出版,王利器主编,王汝梅、刘辉、张远芬副主编。汝梅先生牵线搭桥,缝合善后,居功至伟(参见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张远芬、赵洪林、刘辉、王汝梅、吴敢)。

1985年10月与张远芬、赵洪林、刘辉、王汝梅合影于长春《金瓶梅词典》编务会

1986年1月10—15日在徐州市召开了全国第二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暨第二次《金瓶梅词典》编务会。王汝梅、辛原、吴敢、丁肃、邱鸣皋、张远芬、刘辉、杜维沫、袁闾琨、徐彻、周晶、赵洪林、张学峰、及巨涛、赵兴勤、李申、张爱民、于盛庭、纵山等与会。

1986年10月21—25日,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市举行。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八人即王汝梅)。本次会议期间,于10月18—28日举办了一期《金瓶梅》专题讲习班,为学习班讲学的专家有刘辉、张远芬、袁世硕、周中明、周钧韬、宁宗一、徐朔方、王丽娜、王利器、胡文彬、卢兴基、杜维沫、王汝梅等。

1986年10月21日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徐州

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筹备动议,早在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召开期间就已产生。

1988年5月9—10日,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徐州召开(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二人即王汝梅)。

1988年5月9日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合影于徐州

鉴于国家文化部的批复中提到会议以学术单位名义举办为宜,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筹备工作遂与中国《金瓶梅》学会的筹建工作同步进行。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会议形成了“关于组成中国《金瓶梅》学会筹备委员会的意见”,汝梅先生为委员。

8月10日筹委会向海外学人发出预备通知,1989年1月1日向国内学人发出预备通知。

收到汝梅先生1989年4月8日信函(参见下图),云:

1989年4月8日王汝梅信函

吴敢兄:

香港梅节兄来函云:寄筹委会金瓶梅全校本一套,不知收到否?请把情况告知。弟之回执、论文提要与发言提纲已寄上,不知收到否?

五月五日在临清市召开学术专题片金瓶梅小型座谈会并拍摄临清外景,请您光临指导。食宿由会议承担,路费原单位报。计划会后,摄制组一行十人左右,约于八至十日到徐州拍摄:1、张竹坡墓碑;2、吴敢工作照、著作照;3、张远芬工作照、著作照;4、张氏族谱文献照;5、国外学者回函要求参加国际会信函资料照;6、泥塑金瓶梅人物照;7、首届、二届金瓶梅讨论会资料照;8、其他(请兄提供)。烦您帮助安排食宿,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

请速函复。  顺颂

近安

弟  汝梅 上

四月八日

1989年4月8日王汝梅信函

随信附有座谈会通知。5月11日,王汝梅、李文焕带“《金瓶梅》专题片”摄制组到徐。当晚徐州教育学院宴请摄制组,王玉楼(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远芬、杜长缨(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姚桂华(教育学院副院长)在座,余作陪。子夜访汝梅先生,商谈至翌日2时,全面落实了摄制相关事宜。

5月12日午宴请摄制组于希尔顿大酒店,张远芬、杜长缨、董春荣(徐州市演出公司经理)、及巨涛、苗艺明(徐州市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等在座。

首届国际金会期间,6月17日上午,与会人员于徐州师院电教室观看了长春电视台摄制之《<金瓶梅>专题片》。

1989年6月15—19日,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市举行。6月14日上午在会议主会场(市电影公司试片室)召开国内学人预备会暨中国《金瓶梅》学会成立大会,与会人员108人,吴敢代表学会筹委会、大会秘书处和徐州八家承办单位作会议与学会筹办情况通报。

会议选举产生了学会理事会(参见下图,前排右起第三人即王汝梅),以及学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金瓶梅学刊》主编、副主编、编委,汝梅先生当选为副会长、学刊编委。

中国《金瓶梅》学会第一届理事会1989年6月15日合影于徐州

汝梅先生提交的论文题目是《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初探》。其会议活动有:6月15日上午在开幕式主席台就坐,大会合影在前排就坐(参见下图,左起第三人即王汝梅),6月16日上午与魏子云一起主持第三次大会并发言,参加第一组讨论。

1989年6月15日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徐州

1990年10月20—24日,第四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临清市举行,由中国《金瓶梅》学会、聊城师范学院、东昌《金瓶梅》学会、临清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期间,汝梅先生有意在长春市举办本次会议。

会后,学会即留意本次会议的筹备。后来,鉴于山东聊城、临清在《金瓶梅》研究方面的努力和会议召开所具备的条件,决定本次会议改在临清召开。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开幕式并在主席台就坐。

1990年12月王汝梅赠书《金瓶梅探索》

收到1990年12月汝梅先生赠书《金瓶梅探索》(参见上图)。

收到汝梅先生1991年7月3日信函(参见下图),云:

1991年7月3日王汝梅信函

吴敢同志:

您好。长春《金》学会议,各项工作筹备就绪,欢迎您届时莅临与指导。请柬已寄上,谅已收到。请您以副会长兼秘书长身份代表学会在开幕式上致辞,请将致辞稿拟就后寄下,以便提前与其他会议文件一起打印(由会务组办理)。

是否去长白山,请回函。如去,必须回函,以便预作安排。大作论文,请打印150份带来。游松花湖为会内活动。

主管部门要求民间学术团体必须在六月份重新登记完,各项要求非常严格。不知《金》会是否已去民政部重新登记?

正式通知与请柬发出后,又有50余人要求与会。经商量,因向省里报告外地代表只120人,现已超额。请柬发后要求与会者一律不接待。及巨涛同志荐王林同志,恕不能接待。

给小及发去两次预备通知,均未见回函。是否与会,望告知,以便预作安排。

即颂

政祺!

汝梅

七月三日

长春会议筹办,以答谢徐州市文化局、临清市政府、扬州社联之盛情接待。还有四年即退休,今后无精力再进行《金》研究,由研究生、青年教师继续工作。您可以借助工作岗位之便,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此为向友人所诉之衷情!  又及

会议以开得和谐、轻松、愉快、活泼为宗旨。又又及

汝梅先生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6—10日召开,我因为江苏省水灾要求部门、单位一把手必须坚守岗位而未能到会。

1992年6月15日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枣庄

1992年6月15—20日,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枣庄市举行。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上图,前排左起第八人即王汝梅),学会副会长均为组委会委员。

收到汝梅先生1996年8月4日赠书《金瓶梅女性世界》(参见下图)。

1996年8月4日王汝梅赠书《金瓶梅女性世界》

2000年10月23—25日,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五莲县举行。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四人即王汝梅),开幕式在主席台就坐,与陈昌浩先生一起主持第三次大会发言,与陈昌浩先生一起为第一讨论组召集人。

2000年10月23日第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五莲

收到2001年3月汝梅先生赠书《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参见下图)。

2001年3月王汝梅赠书《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2002年5月9-11日,中国《金瓶梅》学会、山东省邮政局、临沂市政府在临沂市召开“《金瓶梅》邮票选题论证会”(参见下图,右起第三排第五人即王汝梅)。

2002年5月9日《金瓶梅》邮票选题论证会合影于临沂东蒙山庄

会间我邀请有关师友合影(参见下图,左起依次为吴敢、沈天佑、宁宗一、王汝梅、杜维沫、刘辉、王丽娜、杨扬、程毅中),也有缓和汝梅先生与刘辉兄关系的用意。

2002年5月9日与沈天佑、宁宗一、王汝梅、杜维沫、刘辉、王丽娜、杨扬、程毅中合影于临沂东蒙山庄

2005年9月17、18日,第五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开封召开。9月17日8:30,在河南大学老校区新办公楼大会议室举行开幕式,张生汉(河大文学院院长)主持,王发曾(河大副校长)致词,荒木猛讲话,黃霖致开幕词,张进徳讲会务,余与赵兴勤在主席台就坐。

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九人即王汝梅)后大会发言,王汝梅、铃木阳一主持,曹炳建、藤原美树、赵兴勤、张进徳、杨绪容、何香久发言。

2005年9月17日第五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开封

晚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于汴京饭店2号楼二楼会议室召开第一次全委会,黃霖主持,余做“原中国《金瓶梅》学会被注销经过与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筹备情况”报告,王汝梅、陈诏、王平、叶桂桐、孙秋克、许建平、何香久、张进徳、杨绪容、杜明德、陈维昭、赵兴勤、曾庆雨、翟纲绪、霍现俊出席。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遂正式成立,王汝梅与冯其庸、徐朔方、魏子云、梅节、宁宗一、卢兴基、沈天佑、袁世硕、杜维沫、林辰、陈诏、许继善、傅憎享等14人为顾问。

2005年9月18日“全真七子”(吴敢、王汝梅、陈诏、孙秋克、赵兴勤、齐慧源、黄强)合影于开封第五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

9月18日,下午参观铁塔、龙亭、大相国寺。晚与王汝梅、陈诏、赵兴勤、孙秋克、黄强、齐慧源小酌于书店街某酒店,余做东,共渡中秋节,所谓“全真七子”“江南七怪”云(参见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赵兴勤、齐慧源、陈诏、王汝梅、吴敢、孙秋克、黄强)。

收到2007年4月王汝梅赠书《王汝梅解读金瓶梅》(参见下图)。

2007年4月王汝梅赠书《王汝梅解读金瓶梅》

2007年5月11—13日,全国第七届《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枣庄市峄城区召开。汝梅先生在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五人即王汝梅)后作大会发言(主持人卢兴基、铃木阳一),另与杜贵晨兄一起主持13日下午大会发言。

2007年5月12日第七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峄城

2008年7月11—13日,第六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临清市召开。汝梅先生在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二人即王汝梅)后与卜键兄一起主持第一次大会发言。

2008年7月11日第六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临清

2010年8月21—22日,第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清河县召开。汝梅先生开幕式在主席台就坐,并在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右起第四人即王汝梅)后作大会发言(主持人王平、崔溶澈),另与顾春芳先生一起主持下午第二场大会发言。

2010年8月21日第七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清河

2011年3月13日,汝梅先生为拙著《金瓶梅研究史》作序,云:

1
巨大潜在效应的起点

与吴敢先生的交往,建立了不同寻常的学术友谊,共历艰难险阻,共尝酸甜苦辣。有成果时,也享受丰收的喜悦。因为《金瓶梅》被禁数百年,在误解、打压下,委屈地生存,曲折地传播,给《金瓶梅》学术带来特异性、艰难性。

研究《金瓶梅》,很容易被曲解为“不是正经的学问”。尽管如此,认定了它的伟大不朽,它的永久的艺术魅力。认定了它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高峰地位,它的世界影响。我们的研究从不言放弃,三十年如一日,产生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成果。

1980 年春,有幸入华东师大中国文学批评史师训班(郭绍虞先生指导,徐中玉先生任班主任)。在师训班聆听到施蛰存、王元化、朱东润、程千帆、钱仲联、钱谷融、蒋孔阳、

舒芜等前辈专家的专题报告。吴组缃先生应邀给学员做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报告。郭绍虞先生向学员提出加强对古代小说戏曲理论研究的要求。

在郭、吴两位先生启示下,在徐中玉先生具体指导下,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借阅张竹坡评本《金瓶梅》(乾隆丁卯刻奇书第四种本),大约用了半年时间,抄写了三大本笔记(因是善本古籍,不允许复印),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评张竹坡的〈金瓶梅〉评论》(提交在武汉东湖宾馆召开的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第二届年会,会后载《文艺理论研究》1981 年第2 期)。初步考证了张竹坡生平,肯定了张竹坡在小说理论上的贡献,对其评点的理论价值概括为四点:

《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

(1)以发愤而作的文学思想来评价《金瓶梅》,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泄愤的世情书,是一部史公文字,而不是淫书。

(2)重视对作者阅历的研究,认为作者经历患难穷愁,入世最深,作者有深沉的感慨。

(3)总结《金瓶梅》写实成就。他认为作者描绘市井社会,逼真如画,“使人不敢谓操笔伸纸做出来的”。强调以作家阅历为基础的艺术真实,强调写现实日常生活,又重视作家激情,强调两方面的统一。

(4)分析《金瓶梅》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点,丰富了金圣叹提出的典型性格论。论文引起了同行学友的关注,被誉为“中国大陆第一篇张竹坡研究专题论文”。

据《徐州诗征》载张竹坡诗二首并小传,竹坡名道深,着有《十一草》。据《幽梦影》竹坡评语、《在园杂志》知竹坡生活贫困,和张潮有密切关系,《金瓶梅》总评、回评均出自竹坡之手。关于其生平、评点《金瓶梅》的具体情况,所知甚少。在华东师大图书馆查阅《徐州府志》《铜山乡土志》,未出现有关张竹坡生平家世资料。因此想到徐州考察,找张竹坡的后人,找《张氏族谱》。

1984 年3 月13-18 日在武汉召开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讨会,提交论文《再谈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引起吴敢的关注(当时在徐州市文化局小说戏曲研究室工作),与吴敢初次相识。武汉会后,到上海、大连、沈阳访师友访书,4 月15 日返回长春。

4 月16 日给吴敢写一信:请在徐州考察:(1)徐州师院图书馆、徐州市图书馆或民间是否藏《张氏族谱》。(2)徐州市有无张竹坡的后人。(3)有没有张竹坡《十一草》。大约经过一个多月即接到吴敢回信说:一个月里,足迹遍彭城,三个问题全部解决:找到《张氏族谱》《十一草》在族谱中,寻访到了张竹坡的后世子孙。并附乾隆四十二年刊本《张氏族谱》封面复印件。

《话说张竹坡》

得知这一重要文献被发现的信息,甚为兴奋,决定去徐州。为节省经费,利用到马鞍山雨山湖宾馆招生之时,完成招生任务后,于8 月14 日到徐州,在吴敢向导下,二人骑自行车到铜山汉王乡访张氏族谱藏家张伯吹。此时,吴敢已撰写关于张竹坡家世生平的系列论文。

我俩深夜交谈,今后关于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相互配合,逐步深入。并提出倡议: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在徐州召开《金瓶梅》学术研讨会。吴敢撰写的系列论文,后来结集成《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张竹坡与金瓶梅》。对张竹坡家世生平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动了《金瓶梅》学术的发展繁荣。1985 年6 月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召开,这是《金瓶梅》学术史上的第一次,是历史上的首创。

1985 年12 月,经过五年搜集整理,《金瓶梅资料汇编》(侯忠义、王汝梅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印数六万册,参加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产生了较大影响,人民日报刊发书评。

第二年9 月修订再版,印数增加到十万。吴敢提供《仲兄竹坡传》《张竹坡年谱简编》等珍贵资料与论着,积极参与了汇编工作。汇编辑录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总评、读法、回评及生平资料,成为汇编的主体部分。崇祯本评语据北大藏本辑录,广泛搜集了明清《金瓶梅》研究资料。《满文译本金瓶梅序》《张竹坡致张潮信》等都是首次排印。该数据集最先出版发行。

2009年朱一玄题签“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

1987 年1 月,《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点本),经国家新闻出版局(86)456号档批准,由山东齐鲁书社出版。吴敢关于张竹坡与《金瓶梅》的研究,促进了张评本的整理工作。张评本在大陆排印出版,在历史上是第一次。

1988 年11 月,《金瓶梅词典》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与刘辉、吴敢、张远芬等二十三位学者集体撰稿。收录《金瓶梅词话》读者不易弄懂原意的词语4588 条。王利器先生审定,撰写前言。继姚灵犀编着《瓶外卮言》(1940 年8 月),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1980 年12 月)之后,诠释词语最多的一部词典。

学术电教片《金瓶梅:天下第一奇书》,总制片王汝梅,导演杨晨光、何长林。艺术顾问陈家林。1989 年录制,吉林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录像片介绍了《金瓶梅》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及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由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与聊城师院中文系等联合录制。

解说词由王汝梅、叶桂桐、王志强、郑颂编撰。共分四集:(1)情欲世界;(2)冷热四百年;(3)作者之谜;(4)十年新探。集文献性、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深入浅出,令人耳目一新。

摄制组在山东临清等八市县,沿运河故道拍摄了明代文化遗迹,用以说明《金瓶梅》故事景观与文化背景。通过电视屏幕向观众介绍《金瓶梅》,开展学术普及,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吴敢发现《张氏族谱》及其关于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在录像片中作了重点报导。

张竹坡墓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会校本,经国家新闻出版署(88)602 号文档批准,由山东齐鲁书社1989 年6 月出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0 年2 月重印(海外发行)。整理会校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为底本,以日本内阁文库藏本、首都图书馆藏本、天津图藏本、上海图藏崇祯本甲、乙两种本,吴晓铃藏抄本、日本东京天理图书馆藏本等海内外现存十种版本进行校勘,每回回末出校记。

通过此一部会校本可以了解各崇祯本的面貌特征。这是《金瓶梅》问世以来,在大陆第一次繁体直排出版的崇祯本的足本。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国际汉学界关注。“1990 年由齐烟、王汝梅校点,香港三联书店、山东齐鲁书社联合出版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会校本,这个本子校点精细,并附校记,没有删节,对于绣像本《金瓶梅》的研究十分重要”(美国哈佛大学田晓菲着《秋水堂论〈金瓶梅〉前言》)。

在张评本《金瓶梅》版本研究与校点工作告一段落后,即着手《金瓶梅》崇祯本的整理。张评本的校点出版、吴敢的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给崇祯本的会校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1991 年8 月,由吉林大学筹办召开了中华全国第五次《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教育部直属高校可以自主决定召开全国学术会议,考虑到《金瓶梅》学术活动的敏感性、特殊性,为了得到省委的指导与支持,还是由学校向省委宣传部提交申请报告,获得了省委宣传部红头文档批准,宣传部部长许中田(后来任人民日报社长)到会参加开幕式并讲话。刘中树校长(当时任副校长,主管文科科研与教学)一直在会上坐镇指导。

《金瓶梅研究史》

研讨会未设主席台,公木先生、朱一玄先生、魏子云先生都坐听众席第一排。这年8 月,我国闹水灾,各单位一把手不准外出。吴敢时任徐州市文化局局长,未能出席这次研讨会,只好远距离配合、关心祝愿研讨会圆满成功。《金瓶梅》的学术活动敏感,组织这种研讨活动何其难啊!

何况,吴敢兄在徐州主办了多次国际研讨会与国内研讨会。即使在临清、峄城、诸城、五连、清河等县市召开的研讨会,都是吴敢先生协助会长安排部署研讨会的全部活动。只有研究能力学术水平,没有组织策划能力能行吗?吴敢具有创造发现与运筹帷幄的双重才华。

在整理校点张竹坡评本时,基本理清了张评本内部各版本之间关系。当时在国内只见到两种张评康熙年间刊本。两种本子,总评都缺《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凡例》两篇,在兹堂本不缺。我们判断此两篇为原版所有,非书商伪作,有的本子装订时漏掉,从内容、文字风格看,亦出张竹坡之手。

台湾魏子云先生,就此问题来信提出疑问。接到魏先生信后,我们进一步思考研究与考察,在大连图书馆发现一部完整的张评康熙原刊本,总评中不缺《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凡例》两篇。

王汝梅校注《金瓶梅》

1993 年10 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米列娜教授应邀来中国作学术访问。笔者与米列娜共同在大连馆考察张评本时,发现〈寓意说〉最后227 字,为其他张评本所无。这部张评康熙本,使我们得见张评原刊的完璧,是继《张氏族谱》之后,《金瓶梅》研究史上令人兴奋的可喜发现。

经过与吉林大学图藏本比勘与研究,判定大连图藏本刻印在前,为张竹坡原刊本。吉大图藏本是据大连图藏本由张竹坡的弟弟张道渊加工修饰而成。1994 年10 月,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注本,以吉大图藏本为底本,参校了大连图藏本。

从《张氏族谱》的发现,到张评原刊本发现,再到张评《金瓶梅》校注本出版整整经过了十年。吴敢着《金瓶梅研究史》出版,是对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的总结,必将进一步推动“金学”向前发展。三十年来,在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这一重要课题上,我们二人长期配合,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与总结的学术个案。这一课题对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个人来说,它影响了个人的人生志趣,决定了研究的方向,对个人来说,这一课题的起点与新文献的发现,其潜在效应又是“巨大”的。

2
冷热四百年 繁荣昌盛三十年

《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

吴敢先生每次提到《张氏族谱》的发现,总要加一句“吉林大学王汝梅先生的督促”,

这种尊重朋友,实录史实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从《张氏族谱》发现到张评原刊本发现,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仅仅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三十年“金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十年来已形成老中青三结合,勇于探索,十分活跃的团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正如吴敢所说:“一门新的显学——金学,已经赫然出现在世界文坛。中国的《金瓶梅》研究,经过八十年漫长的历史,终于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登堂入室,当仁不让也当之无愧地走在了国际金学的前列。”吴敢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实录精神,全面真实有深度地编撰研究史,是其成功的保证。

《金瓶梅研究史》重点在上编,上编的重点又在二十世纪尤其近三十年研究。近三十年的研究史,身在其中,既是史的编撰者,又是史的众多传主之一。吴敢参与组织了众多研讨会。关注《金瓶梅》研究的每一个动态,几乎阅读了所有出版的专着。

三十年研究史给我们描绘了金学发展的详情详貌,给历史一个存留,给今人一个启示。明清时期的《金瓶梅》研究史,时冷时热,冷热四百年。以脂砚斋评为重要分界,在此之前,把它与《三国》《水浒》《西游》比较,盛赞它为四大奇书中的第一奇书。在《红楼梦》问世之后,批评家、读者的注意力转向把《金瓶梅》与《红楼梦》相比较,因而有《红楼梦》是暗《金瓶梅》,脱胎于《金瓶梅》,继承发展《金瓶梅》之说。

2001年3月王汝梅赠书《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显然,崇祯本评点、张竹坡评点、文龙评点合称“明清三大家评点”,是吴敢《研究史》明清时期论述的重点。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进行反思,吴敢指出《金瓶梅》研究存在专家认识与民众认识的脱节,学术地位与文化地位的失衡,呼吁金学同仁共同努力把《金瓶梅》研究推向一个新境界、新层面,并希望调整限制出版《金瓶梅》,限制影视制作《金瓶梅》的规定。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积极支持出版了《金瓶梅》的主要版本,虽然基本满足了学术研究的需求,但仍然满足不了广大读者的需求,更无法满足《金瓶梅》走上世界的需求。

1986 年至1988 年,有两位剧作者花费两年时间把《金瓶梅》改编为四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改编本尊重原著形象体系,浓缩原著结构,挖掘原著的文化蕴含,审视深化原著思想的原则进行改编,并吸取了87 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经验,召开了由专家参加,《红楼梦》电视剧组成员出席的征求意见的座谈会。陈家林出任导演,并下决心拍成高文化品味的电视剧,向主管部门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终因条件不成熟而搁浅。

学者专家、艺术家的意见,这样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总有一天会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搬上银屏。三十多年的金学成果,也正为此目标准备条件,打下学术基础。吴敢提出《金瓶梅》影视制作问题,这是富有远见的战略性的目标方向,需要金学同仁、影视艺术家共同努力。

3
前程总归有新篇

刘辉、吴敢辑校本《会评会校金瓶梅》

吴敢有诗写道:“从此天地别一番,依然人生求妙玄。自信灵心长不老,前程总归有新篇。”自己谦虚地说“误入仕途二十年”“现在又飞回了自然”。回归学术,回归自然,生命之树会更绿、更茂盛。

2002 年12 月,笔者给书法家王鸿涛先生抄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写的序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王鸿涛先生以七十高龄,用时七年抄写两部名著,显示体制规定的‘离退休’以后的生命历程是一个发展、成长、创造的新阶段,有活力、有潜力、有毅力。王鸿涛先生与他的两部名著抄本显示青春再现,显示人生的成熟之美,给我们以启示,以鼓舞,其意义远不止于书法艺术与名著流传。两部名著抄本可以说是老有所为、老有所长、老有所美的一曲人生旅程新阶段的奏鸣曲。”冯友兰先生九十五岁这年才完成他的《中国哲学史》七卷本,也显示了人生旅程新阶段的活力、创造力。冯友兰先生把人的境界分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最高。2010 年6 月,纪念恩师、解放军军歌歌词作者、教育家、学者、著名诗人公木先生百年诞辰,笔者主持编纪念文集,题为“天地境界,德艺流芳。”

2010 年11月到南开大学参加朱一玄先生百岁华诞庆典,宁宗一教授提出“要读懂一玄先生这一代人的这部人生大书。”笔者的感言说:“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平民教授,是一位敬爱的世纪老人。他创造了生命奇迹、学术奇迹,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伟大的前辈大师,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什么是人性的成熟之美。面对前辈们的高大形象,我们自觉低矮了许多,有待修炼提升。吴敢兄也进入了人生旅程的新阶段,但愿有冯友兰先生、朱一玄先生等前辈们那样的活力、创造力,再奋斗二三十年,在《金瓶梅研究史》这部新成果之后,再写出《金瓶梅》研究更多新著作。祝愿学术青春永驻,学术生命之树常青。

王汝梅

2011 年3 月13 日长春

1996年8月4日王汝梅赠书《金瓶梅女性世界》

2011年7月16—17日,“《明清小说研究》百期纪念暨明清小说金陵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南山专家楼召开。17日上午大会研讨,第一场李时人主持,余为评议人,第一位即汝梅先生发言(参见下图)。

2011年7月17日吴敢、李时人、王汝梅、黄强等在金陵明清小说研讨会

2011年9月6—7日,“台儿庄古城金瓶梅文化研究座谈会”在古城赵家大院召开,拟分期建设“金瓶梅文化陈列馆”“金瓶梅文化博物馆”,以将其逐步建成《金瓶梅》研究基地。。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下图,从左到右依次为陈维昭、何香久、王汝梅、黃霖、吴敢、王平、张进徳、许志强)。

2011年9月7日吴敢、黃霖、王汝梅、王平、何香久、陈维昭、张进徳、许志强合影于台儿庄古城《金瓶梅》文化研究座谈会

2012年8月24—27日,第八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台湾召开。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并在台北开幕式上与梅节、黃霖、吴敢、陈益源、张进徳、张蕊青一起向台湾国家图书馆捐赠魏子云先生的书信、著述、照片等文献(参见下图)。

2012年8月23日吴敢、黃霖、梅节、王汝梅、陈益源、张进徳、张蕊青向台湾图书馆捐赠魏子云文献

收到2012年12月25日汝梅先生赠书《中国文学批评史》(参见下图)。

2012年12月25日王汝梅赠书《中国文学批评史》

收到2013年4月7日侯忠义赠书侯忠义、王汝梅编《金瓶梅资料汇编》增订本(参见下图)。

2013年4月7日侯忠义赠书《金瓶梅资料汇编》

2013年5月11—13日,第九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五莲召开。汝梅先生在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右起第三人即王汝梅)后作大会发言(主持人为何香久、铃木阳一)。

2013年5月11日第九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五莲

5月12日下午并出席了“五莲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座谈会”(主持人王平)。会议组织了文化考察,在光明寺我与王汝梅、袁世硕、欧阳健走在一起(参见下图)。边行边聊,畅所欲言,开诚布公,何快如之。

2013年5月与王汝梅、袁世硕、欧阳健合影于五莲

2014年6月14日,电视连续剧“兰陵笑笑生传奇”论证会在枣庄市峄城区开幕。9:00开幕式(参见下图,左起第三人即王汝梅),余主持,在主席台就坐者王平、霍现俊、宁宗一、王汝梅、闫羲和(峄城区委宣传部部长)、孙方、于建成(山东省演艺集团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闫羲和致欢迎词,宁宗一、王汝梅、王平、孙方先后讲话。

2014年6月14日“兰陵笑笑生传奇论证会”开幕式

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右起第七人即王汝梅)后大会发言、分组讨论。

2014年6月14日电视连续剧《兰陵笑笑生》剧本论证会合影于峄城

17:00闭幕式,王平主持,张弦生、孙秋克分别介绍小组讨论情况,余作会议总结。晚聚饮,与宁宗一、王汝梅、王昊、霍现俊、杨国玉、赵兴勤、孙玉明、冯子礼、孟昭连、褚半农同桌。

收到2014年9月3日汝梅先生赠书《明代艳情小说解读》(参见下图)。

2014年9月3日王汝梅赠书《明代艳情小说解读》

第十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后来2014年11月15—16日在兰陵县召开,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八人即王汝梅)。

2014年11月15日第十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兰陵

2015年8月16—18日,第十一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徐州召开,汝梅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十一人即王汝梅)。

2015年8月16日第十一届国际(徐州)金会合影于徐州工程学院

我在闭幕式所做会议总结中有一段话说:

参加本次会议的郑云波、宁宗一、王汝梅、侯忠义、黃霖、张惠英、欧阳健、鲁歌、高振中、冯子礼、甘振波、张弦生、叶桂桐等先生(均为年长于在下者),都是我的师长、学长。

郑云波先生是我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攻读硕士学位的导师,是我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和文献学的启蒙老师,早在1984年就发表文章鼓励我深入研究张竹坡与《金瓶梅》,如今已是鲐背高龄,仍时有电话询示,并决然坚持参会,令我感奋涕零。

对宁宗一、王汝梅、侯忠义三位先生,我可说是其私淑弟子,他们耄耋之年仍然逢会必到,且到会定有宏论新知,王汝梅、宁宗一两位先生为拙著《金瓶梅研究史》作序书评,多有补益,尤其是王汝梅先生,自1983年我武汉识荆以来32年如一日,关爱倍加,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老一辈学人对金学的热爱和对后进的启导。

2015年10月23—24日,“《金瓶梅》文化高端论坛与版本文献展览”在长春举办。22日晚汝梅先生宴请于御诺大饭店,我与宁宗一、侯忠义夫妇、刘心武、张进徳、霍先俊、石钟扬、刘勇强、杨庆杰、高振中、张青松同桌。

23日9:00,《金瓶梅》文化高端论坛举行开幕式,王汝梅主持,徐正考(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致欢迎辞,黃霖、刘中树(吉林大学原校长)致辞。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六人即王汝梅)后去吉林大学图书馆参观“《金瓶梅》版本文献展览”。

2015年10月23日长春《金瓶梅》高端论坛合影

下午为论坛主题发言,霍先俊主持,黃霖、吴敢、宁宗一、刘心武、石钟扬、杨庆杰、苗怀明依次发言。

24日9:00—11:00为座谈讨论,吴敢主持,刘勇强、史小军、张进徳、张惠英、杨庆杰等先后发言,最后吴敢致闭幕词。

我在闭幕词《高举杏黄旗,走在大路上》中说:

继1991年8月在长春召开第五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是在长春召开的第二次金学会议。东北三省的《金瓶梅》研究者,以吉林大学王汝梅、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傅憎享、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王启忠为代表,拥有二三十位研究人员。

其中,王汝梅先生又可谓首席代表。汝梅先生曾任中国《金瓶梅》学会副会长,现任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顾问。

王汝梅的《金瓶梅》研究,有4部论著、4部编著(其中3部与人合编)、60篇论文,还有校点校注本3部(其中1部与人合作),并主持摄制了4集电视专题片《金瓶梅:天下第一奇书》,内容涉及思想、艺术、人物、语言、作者、版本、评点、文献、文化、传播(含翻译、续书)、金学史等诸多课题,可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金学全能。他“精于版本、目录、校勘及文献之学,不竞竞于名利,而矻矻于事功”(吴晓铃《〈金瓶梅探索〉序》),尤其是在原著校注、资料汇录、绣像本研究、张竹坡研究、源流研究、文化研究等方面,卓有成效。

王汝梅与宁宗一可为当今中国金学老一辈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但笔耕不辍,老当益壮,而且奖掖后进,关心金学。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金学会议与活动,他们都是尽可能的参加,均提交出高水平的论文,并奉献出启迪与会人员的即席即兴发言。

我与汝梅先生可说是情有独钟。我们相识于1983年春武汉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讨会,相契于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相知于金学创建,相感于金学兴衰。王汝梅先生是我进行张竹坡研究的引路人之一,1983年武汉会后,正是汝梅先生的敦促(还有业师郑云波先生的鞭策),才有我彭城张氏族谱的寻访,以及随后的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也正是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才使我完全进入金学圈中,并随着金学一同成长。

王汝梅先生对金学贡献多多,让我们以热烈掌声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

《中国小说理论通史》

2016年10月10—12日,第十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10日8:30,开幕式在暨南大学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黃霖、胡军、吴敢、梅节、王汝梅、铃木阳一、陈益源、陈东有、张进徳、霍现俊、程国赋、史小军在主席台就坐,史小军主持,胡军(暨南大学副校长)致欢迎词,吴敢宣读崔溶澈的贺信,黃霖致开幕词,程国赋(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致词。

旋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八人即王汝梅)。毕举行《金瓶梅》版本展览揭幕式与《金瓶梅版本知见录》首发式。

2016年10月10日第十二届国际(广州)金会合影余暨南大学

11日下午闭幕式,黃霖、吴敢、陈东有、张进徳、霍现俊、王汝梅、侯忠义、沈伯俊、周钧韬、史小军、王进驹在主席台就坐,王进驹主持,吴敢做会议总结并宣布理事会决定,沈伯俊发表与会感言,明年与其后会议计划主办人张进徳、胡衍南、曾庆雨讲话。

晚乘船看珠江夜景,偕拙荆与王汝梅夫妇、侯忠义夫妇、黃霖、张惠英、沈伯俊、铃木阳一同室,气氛热烈,情绪高昂,互有抢拍镜头。

12日上午考察陈家祠堂、粤剧博物馆,下午考察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沙面。沈伯俊兄会后有诗曰:锦里犹余桂子香,又来粤海数花行。未偕兄弟尝菊酒,却与友朋论五羊。

2018年10月13—14日,第十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开封市河南大学召开。13日8:30—9:40,于金明酒店二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开幕式,张进徳主持,张宝明(河南大学党委副书记)致欢迎辞,黃霖致开幕词,王宏林(河南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致辞,张宝明、黃霖、吴敢、宁宗一、王汝梅、葛本林、王宏林、张进徳、徐永斌、马达、胡衍南、李志宏、董玉振在主席台就坐。

旋合影(参见下图,前排左起第九人即王汝梅)。

2018年10月13日第十四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于河南大学

14日 10:15—12:00闭幕式,徐永斌主持,杨国玉、曾庆雨、梅东伟做小组讨论情况汇报,余做大会总结,胡衍南发表与会感言,霍现俊致下次会议欢迎辞,马达致闭幕词,黃霖、吴敢、宁宗一、王汝梅、王宏林、陈东有、许建平、张进徳、霍现俊、史小军、徐永斌、马达、胡衍南在主席台就坐。

大会发言间茶叙时,汝梅先生说:“我们俩相交35年,风风雨雨,一路相伴,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寻访的磨难,人生苦短,不觉垂垂老矣。”言谈之间,感慨万端。

金学将我们连接在一起,我们也为金学做出了奉献。历史记载下这一小段行程,金学史定格着我们的探索。于是,在主席台前拍摄了一张合影(参见下图)留作存念。

2018年10月13日与王汝梅合影于开封

收到2019年汝梅先生赠书《金瓶梅版本史》(参见下图)。

2019年王汝梅赠书《金瓶梅版本史》

另有汝梅先生所寄历年贺年卡8张(参见下图)。

王汝梅贺年卡(1989、1998—2004)

在拙著《金瓶梅研究史》下编学案中对汝梅先生有如下评介:

王汝梅,男,1935年生,山东省兖州人,195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原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金瓶梅》学会副会长、《华夏文化论坛》副主编、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荣获国家级、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七项。获吉林大学颁发的老有所为奉献奖。

编撰出版学术著作《金瓶梅探索》《解读金瓶梅》《中国小说理论史》《中国文学批评史》等二十多种,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校点本张竹坡批评《金瓶梅》、会校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合作)、校注本张评《金瓶梅》,分别由山东齐鲁书社、香港三联书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4年3月10日王汝梅赠书《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王汝梅的《金瓶梅》研究,有4部论著、4部编著(其中3部与人合编)、60篇论文,还有校点校注本3部(其中1部与人合作),并主持摄制了4集电视专题片《金瓶梅:天下第一奇书》,内容涉及思想、艺术、人物、语言、作者、版本、评点、文献、文化、传播(含翻译、续书)、金学史等诸多课题,可说是一位金学全能。

他“精于版本、目录、校勘及文献之学,不竞竞于名利,而矻矻于事功”(吴晓铃《〈金瓶梅探索〉序》),尤其是在原著校注、资料汇录、绣像本研究、张竹坡研究、源流研究、文化研究等方面,卓有成效。

王汝梅与宁宗一可为当今中国金学老一辈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但笔耕不辍,老当益壮,而且奖掖后进,关心金学。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金学会议与活动,他们都是尽可能的参加,均提交出高水平的论文,并奉献出启迪与会人员的即席即兴发言。

兹以金学史为例,一斑窥豹,看一看王汝梅的学术识见。《王汝梅<金瓶梅>研究精选集》(台湾学生书局“金学丛书”第二辑之一)说:

可以根据《金瓶梅》研究史自身所存有着的质的规定性、阶段性和层次性,根据其所展示出的批评形态,而把时至今日的《金瓶梅》研究史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时期,即古代批评时期、现代批评时期和当代批评时期,它们在历史特性、批评形态与研究的侧重点上,皆存有着明显的标志。

古代批评时期的《金瓶梅》批评与研究生成并运作于中国封建社会末世的明清时代。作为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此时期的《金瓶梅》研究以序跋、书信、随笔、评点等多种批评形式负载着批评主体的有关文本解释与作者探索的多种努力和自身的局限性。

2014年3月10日王汝梅赠书《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其贡献主要体现在版本与文献的刊行和存留、文本的解读和重构等多方面;其局限主要体现为批评形式的非成熟性、非自觉性,体现为视小说为“小道”、视小说为封建教化之工具的文学观与文化观,体现为视小说为史之附庸的小说观等方面。这是金学的肇始阶段。

现代批评时期的《金瓶梅》批评与研究,指的是20 世纪初期到40 年代的有关《金瓶梅》的批评实践。之于此时期的批评与研究,是其理论、观念与方法之更新的一个重要时期,西方文论及其模式业已传入,传统的方法仍然存在,有关古典小说的新的批评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成熟与完善,这一切皆深刻地影响着现代《金瓶梅》研究者,使他们的研究打上了独具的时代色彩。可以说,对《金瓶梅》进行真正科学的分析是从现代批评时期开始的。

当代批评时期的《金瓶梅》研究指的是运作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有关《金瓶梅》的批评实践。其间有历史延续,有断裂,亦有高潮。50-60年代可称之为延续期,“文革十年”可谓是断裂期,而“文革”结束,中国则随之进入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金瓶梅》批评与研究亦随之进入了自身的繁荣期。……

2014年3月王汝梅赠书《张竹坡批评金瓶梅》

一般言之,新时期金学研究与批评的发展与繁荣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其一是出版行业的繁荣。排印、影印了《金瓶梅》的各种版本;整理出版了《金瓶梅》研究的各种资料;出版金学专着近百种,发表论文近千篇。

其二是研究队伍的壮大。老、中、青三代人共同研读《金瓶梅》,硕果累累。

其三是批评形态较之以前有所成熟与完备。这体现在《金瓶梅》批评与研究的理论、观念、方法及批评形式等方面。

其四是研究较之以前亦更为深入与系统。新时期的金学研究的确得到了全方位、多侧面、多视角地展开,这不仅体现在对过往金学论题的梳理、开掘与深入的论证上,而且亦体现在新的金学论题的提出与解说上。其五,一个包括“瓶内学”与“瓶外学”的金学学科系业已形式。……

新时期金学研究,其明显地存有着这样几种学术模式:其一是实证分析模式。这种研究模式有自身悠久的传统,在古典批评时期与现代批评时期皆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当代批评时期的金学研究在此种模式上正是对前两期的继承与发展。

这一模式的研究意向与适应范围主要是对作者、序跋者的猜测与推证、版本的比对与考索、成书方式及其年代的论说、历史背景的考察、本事的探寻、地理背景的索解等方面。当代台湾著名金学家魏子云的金学研究正是此种模式的代表,……

2014年5月3日王汝梅信函

这种研究模式在寻求、梳理历史典籍中与《金瓶梅》相关的历史材料上的确有很大的学术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模式仍存有着许多问题,它往往使金学研究远离了自我的本体与职责,流于琐屑繁杂,其极端常常陷于索隐的泥潭而不可自拔。可以说,作者、成书、版本等问题的考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瓶梅》的问题,金学研究的中心仍然是《金瓶梅》文本的本体分析与评价。

其二是社会历史批评模式。此种批评模式的出现虽然与中国古典批评有一定的关系,但作为真正的科学批评形态的产生却依赖于西方文论中社会历史批评学派之理论方法的绍介与引入,这种批评模式在现代批评时期已得到自身的深化与发展,并产生了运用此种模式进行金学研究的大家,诸如鲁迅、郑振铎等。

而在当代批评时期,这一模式更是得以完备化与系统化,以至于成为当代古典小说研究中的主要批评模式。这一点在新时期的金学研究中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体现。

可以说,在《金瓶梅》批评与研究中,学者们皆能自觉地运用社会历史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对小说文本的主体创作、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及其行为、性描写、主体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运用此模式者,有的并未从深层次上把握住小说作为独特的文学样式的本体含义,而往往使自我的研究与分析流于机械论甚至庸俗社会学,这亦是《金瓶梅》分析与评价上所存有的一种倾向。

2014年5月3日王汝梅信函(目录首页)

其三是文化分析模式。文学的文化分析模式无论在当代西方还是在东方文坛皆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这种研究模式一方面将《金瓶梅》文本置于中国封建文化的大系统之中来进行分析,从而说明其生成及造成现实影响的文化原因;另一方面,又把《金瓶梅》文本的语言形式、意识结构与意义世界作为一种具有内在质的规定性的艺术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从小说文本内部来反观中国文化甚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批评效应。

综观文化分析模式及其方法在金学研究中的应用,虽然探讨了一系列《金瓶梅》文本内在的或相关的文化问题,诸如《金瓶梅》与运河文化,小说文本中的婚姻家庭形态、宗教与民俗形态问题,《金瓶梅》与宋明理学的关系问题等,但从整体上看,这种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许多方面的研究还存有着明显的肤浅草率的痕迹,于理论与实践上还有待深化。

其四是文本本体分析模式。这是一种在西方20世纪开始的几种理论批评模式如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德国的文本内在含义派等的影响下而在中国批评界产生的一种批评倾向,但即使如此,在《金瓶梅》研究中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果,但有待研究的问题更是不少。可以说,这是新时期金学研究的最为薄弱的环节,亦是学术潜力最大的一环。……

2019年王汝梅赠书《金瓶梅版本史》

除了以上的四个主要模式外,语言批评、原型批评、心理批评、接受美学等理论模式与系统论、信息理论、控制论等方法皆在金学研究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金学研究在研究模式与方法上的确存有着一个多元化的态势。但不可否认的是,运用这些方法与模式进行《金瓶梅》研究还仅是处于初级阶段,其所取得的成绩还甚少,亦未能得到金学界的充分注意和重视。……

综观金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以下问题的研究会成为以后金学研究的热点,而对这些热点研究的深入,必然会构成为金学研究的新的突破点。这些新热点和突破点是:

(1)对与《金瓶梅》作者相关的众多候选人作为一个特定的作家群来进行总体、系统的研究;(2)古典人学与《金瓶梅》的人学描绘——传统文化与人;(3)“金瓶梅世界”—《金瓶梅》文本艺术世界的泛文化批评;(4)《金瓶梅》文本的艺术形态;(5)《金瓶梅》文本的意识结构及其美学意义;(6)文化重建与“金瓶梅现象”如此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所谓热点仅是《金瓶梅》多元化研究的一些组成部分,它们并不能代替金学研究的全部。也只有以科学精神来全方位、多侧面地对《金瓶梅》进行分析研究,才能促进《金瓶梅》批评与研究的整体发展。

2014年9月3日王汝梅赠书《明代艳情小说解读》

(2020年2月19日于彭城预真居,时新冠肺炎猖獗,小区封闭,已足不出户26日矣。)

(2020年3月17日修订,时新冠肺炎日衰,公共场所开放,唯须量体温、戴口罩而已。)

(0)

相关推荐

  • 吴 敢:张竹坡著述交游三考

    张竹坡与<东游记> 张竹坡虽然只活了二十九岁,却著述甚富,今知存世者计五种:诗集<十一草>,散文<治道>.<乌思记>.<幽梦影>批语,< ...

  • “金学”何为?

    "金学"何为? 清末文人朱昌鼎酷爱<红楼梦>,人问其治何学?答云:"吾所专攻者,盖红学也."(见均耀<慈竹居零墨>)从一句玩笑话到今天, ...

  • 《金瓶梅》研究的悬案与论争(四)

    八.关于<金瓶梅>评点的悬案与论争 围绕这一专题,金学界出版有7部专著,另有40多位研究者发表了近百篇论文. 马廉.戴维·特·罗依.潘寿康.叶朗.刘辉.王汝梅.陈昌恒.吴敢.黄霖.蔡国梁. ...

  • 王汝梅:《金瓶梅》《红楼梦》合璧阅读

    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在1995年写的文章中说,<金瓶梅>像<红楼梦>一样,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学瑰宝,不仅属于我们民族,更属于全人类的文学巨著. 到下一个世纪,我们有可能更深刻地理解到 ...

  • 王汝梅: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影印北平图书馆购藏本《新刻金瓶梅词话》

    摘  要   北平图书馆购藏本<新刻金瓶梅词话>的版式.字体.书口白鱼尾.有墨丁与断版,可判定为词话本初刻版后印本. 初刻年代约在万历四十八年(1620).初刻版后印本,约在崇祯二年(16 ...

  • 王汝梅:换种方式读书可好

    [总第077603期] 换种方式读书可好 作者:王汝梅 在一抹阳光中.一缕灯光下,一杯清茶.一本书,空气中充溢着闲淡的味道,恰无凡事叨扰,心情又刚刚好,沉浸书香渐如禅定入境.无我空灵......时时想 ...

  • 《广州棋坛六十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六王争鼎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六王争鼎 香港文园酒家棋坛自周德裕.董文渊作持续两旬的棋战之后,引起了苏天雄等名手出面竟逐的豪情.苏天雄首先请缨,并分别征求得周德裕.董文渊.卢辉.冯敬如.方少钦同意,举行一次群雄大赛 ...

  • 强到没朋友!静待王炸归来!十一冠已到手,十二冠还会远吗?

    CBA总决赛昨晚正式落下帷幕,辽粤双方此前战成1-1平,高居CBA今年三场两胜的赛制,第三场也就变成了一场定冠军!而广东队并没有让支持他的球迷失望,如愿捧起了最终的至尊鼎! 比赛从第一分钟就让人窒息, ...

  • 朱冬梅 | 小艳的婚事(二十二集)

    兰花的老公因为到澳门去赌钱,输了六十万而被扣在赌场了.他那当大队书记的姐夫带上钱到澳门,把他赎了回来.可是这个败家子在家呆了没几天.又上舞厅鬼混去了.后来在舞厅结识了个比兰花年轻的小三,就逼着兰花跟他 ...

  • 蓝月跟诗题彩照 梅门立雪拜元宵 —— 之二十二 ||崔月明 {蓝月亮 }&北地梅香(吉林)

    蓝月跟诗题彩照  梅门立雪拜元宵--  之二十二文/崔月明 {蓝月亮 }& 刘景山(北地梅香)编辑/落英小桥 1.和弟子蓝月亮<情醉荷塘>折腰体北地梅香同坐扁舟赏藕塘,船夫羡慕笑一 ...

  • 吴仕人:(臭老九的狗屁文章之二十二)重要讲话

    重要讲话 吴仕人 自从我当上文联书记之后出席文联这个圈子的会议就空前的多了,出席会议一多,主持人要我做"重要讲话"也空前的多了. 面对台下一排一排的文化人和文艺界的行家里手,我能说 ...

  • 【东吴名家之二十二】醉在江南写吴韵

    在苏州,只有提起磨漆画,就不能不提到市职大工艺系的教授李小康. 如果说,苏州书画作为吴文化的一部分而扬名天下的话,那么,磨漆画对于许多的中国百姓来说,则是那样的遥远和陌生,到是那些老外对于李小康创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