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聚桂醇注射术治疗老年性内痔出血30例临床分析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年第20卷第4期

聚桂醇注射术治疗老年性内痔出血30例临床分析

文科 王晓鹏 金淳民

(苏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江苏苏州 215009)

摘要:

目的: 探讨聚桂醇注射术在老年性内痔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采用聚桂醇注射术治疗的30例老年性内痔出血患者的治疗资料。

结果:30例治愈21例,占70%,好转9例,占30%。术后无大出血、肛门狭窄。

结论:聚桂醇注射术治疗老年性内痔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痛苦等优点。

关键词:

聚桂醇;老年;内痔出血

老年性内痔出血患者由于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尤其心血管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等并发,患者不能耐受手术,给手术治疗带来困难。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苏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采用聚桂醇注射术治疗老年性内痔出血,既可解决患者主要症状,保证治疗疗效,又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原有基础性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对我科30例老年性内痔出血行聚桂醇注射术,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性内痔出血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5岁,平均71岁。部分患者合并有外痔。

1.2 治疗药物

聚桂醇注射液采用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聚桂醇注射液(SFDA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445)。

1.3 治疗方法

术前嘱患者排空大便,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肛门内放置肛门镜,消毒后观察痔核数目和部位,用5ml注射器抽取聚桂醇注射液原液,作痔核黏膜下层注射,针刺入后回抽无血,可注入2~3mL药液,以痔体肿胀呈灰白色水泡状隆起,血管纹理清晰为标准,注射完毕抽出针头,用干棉球压迫1~2min,避免出血及药液外溢。一次注射≤3个痔核。注射完毕置入复方角菜酸酯栓2枚。
术后24h禁排大便,使用广谱抗生素3d,保持大便通畅。

1.4 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自诉加肛门镜检查,观察出血、脱出及痔核萎缩情况,3个月随访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治愈:排便时无出血、无脱出,肛镜检查痔核消失;好转:排便时无出血、脱出减轻,肛镜检查痔核缩小。无效:排便时仍有便血,脱出无改善,肛门镜检查痔核大小前后无变化。

1.5 结果

30例治愈21例,占70%,好转9例,占30%。疗程3~7d,平均5d,术后无一例大出血、肛门狭窄。

讨 论

内痔注射疗法是用注射器将药物直接注入痔核内,使痔核坏死、硬化或萎缩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治疗方法。因此临床时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最常见的是大出血、肛门狭窄等。聚桂醇又名乙氧硬化醇、聚多卡醇,是目前欧美国家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硬化药物,主要应用于静脉曲张、静脉畸形、血管瘤、内痔、囊肿性疾病等的硬化治疗,1936年被首次引入德国用作麻醉剂,1963年,Herschel发现血管内注射高浓度聚桂醇呈现血管壁刺激作用,并对上市后的聚桂醇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报道了聚桂醇的硬化治疗效果[1]。1967起聚桂醇被用作硬化剂。聚桂醇的安全性已被国际医疗界公认[2],是德国迄今唯一被批准用于硬化治疗的药物,并已经在其他欧洲国家应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于2010年3月批准聚桂醇上市。我国2008年开始临床应用聚桂醇,现主要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而我科根据聚桂醇的硬化治疗机理,将其应用在内痔硬化治疗上,其机理是:聚桂醇注射液注入到内痔黏膜下,基底部或痔核,可对内痔黏膜下层及痔核内的静脉及小动脉产生刺激,迅速破坏血管内皮细胞,是作用部位的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凝聚、沉积、形成血栓;同时由于药品的化学作用使内痔静脉团及周围黏膜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内痔静脉及黏膜损伤,纤维细胞增生,血栓纤维化,以达到使内痔静脉团缩小,萎缩的效果。由于纤维化形成,可见松弛的黏膜借纤维组织重新固定在下方的肌肉壁上,防止黏膜再脱垂[3]。

老年性内痔出血患者由于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尤其心血管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等并发,患者不能耐受手术,这就给治疗带来困难。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结合目前我们采用聚桂醇注射术,治疗老年性内痔出血,既可解决患者主要症状,又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原有基础性疾病对疗效的影响。总之,聚桂醇注射术治疗老年性内痔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痛苦的优点,应作为老年性内痔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宜于推广应用

硬化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