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冷轧钢(CFS)住宅设计——选型法
前言
(2020年)
一、冷轧轻钢建筑设计相关标准简介
(一)建筑结构设计的母规或总规
建筑结构设计的母规或总规是《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其设计方法是“极限状态三系数法”( S=γGSGK+ψQγQSQK+ψwγwSwK)。这个标准是1949年之后,全国各行各业一边倒向前苏联学来的。在此之前,ZG结构设计方法是安全系数法(ASD)。
也就是说,从1949年开始,将近70年的时间,ZG建筑行业在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方面就一直是“阎锡山的铁路”,和国际建筑界脱轨。
现在,ZG是全球唯一一个釆用“极限状态三系数法”( S=γGSGK+ψQγQSQK+ψwγwSwK)进行结构设计的国家。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基本是搞现浇混凝土建筑的人掌握了话语权。不但冷弯轻钢领域,即便是搞重钢的专家、学者,那怕是院士,在这份标准面前,也是一点话语权都没有。
“极限状态三系数法”( S=γGSGK+ψQγQSQK+ψwγwSwK)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母规或总规(如来佛),任何建筑结构(现浇混凝土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轻钢建筑、轻木建筑,以及其它任何新型建筑都是它的臣子)都要服从于它(冷弯轻钢这个孙悟空本事再大,也始终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近些年,房子成了金融产品,“快”字为先!“当天出图”、“两天一层”才有粥喝,设计、施工质量每况愈下,全国工程事故频发(主要是混凝土建筑),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安全度?最简单粗暴(既没有理论研究成果支撑,也没有科学试验结果支撑)的方法,就是提高荷载分项系数(即“极限状态三系数法”中的三个系数值),近日《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发布,最引人注意的变化就是恒荷载分项系数由1.2调整到1.3!活荷载分项系数由1.4调整到1.5!
(二)冷弯构件截面特性设计方法
全球冷弯构件截面特性都是采用有效截面设计方法。但是由于“迭代方法”不一样(或者说“精度”不一样),其计算结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在《低层轻钢骨架住宅设计一一工程计算》(纸质版)和《低层轻钢骨架住宅设计一一工程计算II》(微信公众号版)这二本书中都有详细介绍。
(三)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
1、历史渊源
1957年以前,ZG还没有自己的冷弯型钢结构规范,只能借用美国的冷弯型钢结构规范(1946版),所以当时的钢结构设计方法采用的总安全系数的容许应力(ASD)设计方法。
在学习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ZG全部建筑设计标准都完全套用前苏联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
1957~1974年采用的是“苏修”的“极限状态三系数法”。
S=γGSGK+ψQγQSQK+ψwγwSwK
ZG最早一本《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是1969年编制的。由于政治原因,该规范要区别于“苏修”的“极限状态三系数法”和“美帝国主义”的“容许应力法”,标准编制人员力争把该标准编制成具有ZG特色的规范,所以该标准的设计表达式为“标准荷载、基本应力和区别对待的各种条件的调整系数”的设计方法,即“基本应力法”。
实际上,69版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只是起了一个具有ZG特色的名字,“基本应力法”内容还是以“苏修”的“极限状态三系数法”为主。
75版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只是对69版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作了部分修改,采用了基于单一安全系数考虑调整系数的容许应力法,与69版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所采用的“标准荷载、基本应力和区别对待的各种条件的调整系数”的设计方法没有本质上的变化。
87版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采用了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并以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基础理论没有重大突破,设计方法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只是根据工程实践总结和一些试验数据来调整一些系数。在物理概念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物理名称上的ZG特色少了很多,这主要是为了国际交流而被迫作出的让步。
2002版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只是在87版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基础上调整了一些参数和时限。标准中所涉及的一些物理名称更加接近国际标准,这就更加方便了国际交流。
由于《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8-2002设计方法太过于简单和保守,因而该规范正在修订中。
(四)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
由于《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8-2002都具有ZG建筑规范特色,在这二本规范的制约下,《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JGJ227-2011能跳得出如来佛的掌心吗?当然不能。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JGJ227-2011是根据《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极限状态三系数法”)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8-2002来设计计算的,属于阎锡山的铁路,与国际冷轧轻规范不接轨。实际上,这本规程是设计不了轻钢建筑的,因为它没有具体的设计方法(公式、表格、软件小程序等)。
即便要强行“硬算”,其用钢量也会大得离谱。尤其是在《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发布后,恒荷载分项系数由1.2调整到1.3!活荷载分项系数由1.4调整到1.5!。
就是因为它有设计方法,所以PKPM无法提供冷轧轻钢设计模块。
体制内轻钢领域的专家、学者也都知道这个现状。但是他们不能,也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因为太得罪人了。而且,搞轻钢的人势单力薄,捅也捅不破,捅了只会自讨没趣,所以20多年来,体制内专家、学者都没有人去捅这件事。
二、国际通行的冷轧轻钢建筑设计标准
(一)历史渊源
1939年,由美国钢铁学会(AISI)出资,由康耐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的乔治·温特(George Winter)教授负责对薄壁冷轧钢材构件进行实验和设计理论研究。
1946年,第一本薄壁冷轧钢材构件的容许应力设计(ASD)规范问世。
1986年,美国钢铁学会(AISI)首次采用屈曲强度理论和允许应力设计(ASD)方法编制了《冷轧钢材结构构件设计规范》(AISI 1986)。
1996年,美国钢铁学会(AISI)首次采用荷载和抵抗系数设计(LRFD)方法编制了《冷轧钢材结构构件设计规范》(AISI 1996)。
2004年,美国钢铁学会(AISI)首次采用直接强度方法(DSM)编制了《冷轧钢材结构构件设计规范》(AISI 2004)。
1946~1996这60年是国际上薄壁冷轧钢材应用技术普及期,发达国家的《冷轧钢材结构构件设计规范》基本都是采用容许应力设计(ASD)方法。
1996年以后,是国际上薄壁冷轧钢材应用技术高速发展期,发达国家的《冷轧钢材结构构件设计规范》基本都是更换成荷载和抵抗系数设计(LRFD)方法。
1996年以后,是国际上薄壁冷轧钢材应用技术高速发展期,发达国家的《冷轧钢材结构构件设计规范》基本都是更换成荷载和抵抗系数设计(LRFD)方法。
但是几十年来,ZG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在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上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都是在“极限状态三系数法”基础上做文章,与国际上通行的允许应力设计(ASD)方法,以及最近非常流行的荷载和抵抗系数设计(LRFD)方法严重脱节,根本就谈不上先进与落后。不但是钢结构规范,几乎所有建筑规范都成了阎锡山的铁路,都基本无法与国际先进建筑规范接轨。
目前北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欧盟、澳大利亚(包括新西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冷轧钢材结构构件设计规范》基本都是采用允许应力设计(ASD)方法,、荷载和抵抗系数设计(LRFD)方法,以及直接强度方法(D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