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 | 电除颤关键问题总结,这些要点值得学习!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等,以下以室颤为代表)是导致心血管意外的最常见原因,早期除颤转复心律,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抢救此类患者并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
因此在抢救前了解双向波除颤与单向波除颤,在抢救过程中规范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颤即利用医疗器械或特定药品终止心室颤动的过程。在医学上,除颤一词通常特指用除颤器以对心脏放电的方式终止心室颤动的操作。
一般除颤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电除颤,被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列为最高的推荐级别。
心室颤动
1774年,心脏电复律技术产生
1775年,Abelard实验研究发现鸟可以电击而死亡,再电击又可飞走
1889年,provost证实狗室颤能被电击而复跳
1947年德国鲍克于开胸手术中应用胸内复律而使病人恢复心跳。为此,世界上第一台除颤器诞生
1956年到60年代德国医生卓尔(ZOLL)证明电击还可以用于室颤以外的其他心律失常
80年代以后被认为电除颤是终止室颤的最有效的方法
室颤发生后,部分心室肌已经复极,另一部分心室肌仍处于不应期,心室肌所处的激动位相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因此,任何时候(时间)高压强电流通过心脏,都足以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除极。异位心律暂时消失,并且中断其折返,有利于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恢复其主导心律地位。
1.按除颤时电流的不同分为:
交流电除颤
直流电除颤(常用 )
2.根据除颤器按波形不同可分为:
单相波:电流只是单方向流过心脏。
双相波:电流首先从一个方向通过心脏,然后再逆向通过心脏。
室颤、室扑是最主要的适应症,还有就是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速。
1.电除颤的能量选择
成人单相波360J,双相波120~200J,儿童1~8岁单首次每公斤体重2J,第二次续后每公斤4J
2.具体操作
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选择除颤能量,确认非同步方式。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单向波除颤的缺点是:
1.除颤的电流峰值比较大,能量水平较高,对心肌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2.对高经胸阻抗者除颤效果不佳,因为其对人体经胸阻抗的变化没有自动调节功能。
双向波除颤的优点是:
双向波减低通过心肌的峰值电流,从而减少对心肌做成的损伤,双相波在不同阻抗的患者身上保持不变的波型,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单相波形与双相波形的电流峰值之间的差别为40%。因此除颤所造成的心肌损伤主要取决于波形的电流峰值而不是使用能量的焦耳数。
1.皮肤处的损伤,通过电来除颤,所以会引起皮肤局部的烫伤。
2.心律不齐,会发生心率减慢或者甚至是室颤。
3.肺水肿、心肌损伤,由于电流峰值比较大,冲击心脏时对心肌和肺造成的损伤。
4.呼吸中枢抑制,部分患者由于药物治疗时大量的镇静剂导致。
5.血压降低,和室颤本身有关系,如果心肌受到损伤,电流经过后会更加严重损伤心肌。
6.肺栓塞、脑栓塞
7.心力衰竭,电流对于心脏本身造成一定损伤引起。
作者简介:
林明宽 副主任医师
三亚市人民医院
林明宽,三亚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介入。曾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进修一年。目前担任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广东医学杂志、实用心电学杂志、重庆医学杂志、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的审稿专家。2020获得哈特瑞姆医师节答疑训练营最佳学习之星。担任海南省绿色电生理常委,海南省心血管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心律失常委员会委员。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林明宽,仅用于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