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争取整合“健康码”、公交卡、市民卡和老年卡等证件,方便老年人出行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日常的出行、就医、消费等场景中遇到不便,不能充分地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11月26日举行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表示,我们绝不能让一位老年人因为智能技术的运用而挂不上号、看不成病、办不了事,要充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切实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王海东表示,不能把“健康码”作为出行的唯一的凭证,对于不使用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替代“健康码”查验。

王海东介绍,“健康码”在此次疫情防控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依托相关平台,实现了疫情防控信息共享,还把核酸和抗体检测的结果纳入到了“健康码”当中,做到了“一码通行”。但是,这种方式的大规模应用,也给不会使用健康码的老年人带来不便。

王海东介绍,国家卫健委多次发文强调,不得把“健康码”作为出行的唯一的凭证,要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这种手段,方便群众出行。

王海东表示,国家卫健委鼓励有条件的场所为老年人开设“无健康码通道”。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与各个部门协调,通过技术手段,争取把“健康码”和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证件整合起来,作为替代“健康码”的凭证,最大限度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据了解,《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其中第一条便提到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完善“健康码”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

王海东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医疗卫生机构都使用智能技术为患者提供挂号、缴费、打印检查检验结果等服务。应该说,这极大便利了广大患者看病就医,提高了便捷性,也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对一些不使用和不会使用智能技术的老年患者带来很多的麻烦和困难。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老年人看病就医的问题,特别是在智能技术面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创新服务方式“两条腿”走路原则,在使用智能技术的同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还要保留传统的服务方式。

二是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渠道,一定要保留这个渠道,还要畅通这个渠道。

三是保留人工服务窗口。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服务,一定要保留人工服务窗口,这是老年人熟悉的服务方式。同时,还要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等现场为老年人服务。

四是进一步简化网上预约挂号、网上问诊等智能技术,要能适合老年人的需要。同时,通过互联网这个网上服务和医院智能终端的连接,我们要强化这个连接,更加适合老年人的服务,还要提供语音咨询、引导服务等,尽最大的力量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王海东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开展两项工作:一是在全国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这项活动,在医疗机构中要推动友善的管理、友善的服务、友善的文化、友善的环境,便利老年人看病就医。这是我们卫生健康系统责无旁贷的一项工作任务。二是发挥全国老龄办职能。全国老龄办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下一步我们要开展智慧助老行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机制、加强培训和宣传等,让老年人能够用得上、用得好智能技术,在智能社会、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能够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