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电商的“危”与“机”

最初在考虑南极电商的时候其实没有研究Fommos,因为当时还没有南极电商要进入海外的消息。近期,南极电商的Fommos要上线了,也针对Fommos给南极电商的“危”与“机”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思考。

当然现在对南极电商的估值当中也不应该考虑Fommos,毕竟运营的怎么样还是未知数,而且我相信Fommos的成长必然需要大量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投资者现在大可不必对Fommos抱有任何期待。最终只有时间才会证明一切。

作者:笨是治不好的

来源:雪球

前段时间跨境电商领域发生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全球第一大电商亚马逊大量封杀中国“大卖”。官方的说法是中国“大卖”违反亚马逊“刷单”等管理规定。亚马逊在此之前也曾针对违规行为进行封禁,但是措施相对保守,仅针对单店行为。这次的封杀面积之大,杀伤力之强,确实是让人始料未及的。甚至可能对深圳的房价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有上万家依托于亚马逊等品平台的商家位于深圳,当然这是题外话。

我们大可不必深究亚马逊此次封杀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其中真真假假错综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明确两个确定的事实,大量的中国玩家出海对于亚马逊的生态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导致大量现有的玩家营收以及利润率双下滑;第二是大量依托于亚马逊平台生存的卖手会受到影响;当然其中不确定的部分就是产生影响的时长。

下面让我们看一组来自于亿邦智库的数据,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入驻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亚马逊43%,速卖通32.7%,eBay25%等。根据Marketplaces的数据,中国买家在亚马逊全球9个主要站点中的占比数据未:美国42%,英国33%,德哥32%,法国46%,意大利48%,日本26%,加拿大56%。这些国家当中中国卖家是除了本国卖家之外最大的卖家群体。

那么中国卖家是怎么占据了亚马逊的半壁江山的呢?其中分为两个问题1.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中国卖家去亚马逊上面卖东西。2.这些玩家的生存情况如何。

结合这两个问题,我与我在海外做电商的朋友深入的交流了很多次。总体感觉,国内现在呈现头部玩家越做越大,底部玩家越来越难做的态势,而且竞争非常激烈。很多玩家要么是觉得国内不好干,要么是有出海发展的需求,所以导致这两年出海的中国公司特别多。同时我们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也探讨了一下近两年国内大形势的一个变化,我们发现。

需求端的变化:1. 国内流量红利见顶,消费意愿的趋缓,人口结构变化不大(淘系的下降)

2. 人口增速放缓,类似美国“婴儿潮”带来的经济影响正在逐渐消退

3. 新增长主要是由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其中包括老龄化,城市化,人口迁移的进程等带来的。(pdd等的崛起)或者由于新技术的变革带来的,比如电动车革命。

供给端的变化:

1. 从增量市场的竞争逐渐进入了存量市场的竞争导致国内电商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形成红海市场

2.  由过去数年需求侧增长带来的供给侧的持续增长,造成的短周期产能过剩

3.  产能过剩导致部分产品同质化严重

4.  电商平台的头部玩家增长放缓,部分中小玩家的规模不断被侵蚀。显现出中等收入陷阱,增收不增利等情况

5.  供应链的效率高,从设计,到开模,到生产出成品的时间短

我们探讨了一下美国电商市场的一个供需状况,先说一下结论总体上我们认为美国市场长期处于一种纳什均衡的状态,但是伴随着疫情的加剧,以及现在大量中国大卖出海,并采用各种极端手段进行引流等,破坏了现有的纳什均衡,导致短期供应量急剧上升,本地玩家,以及以前长期在亚马逊耕耘的玩家的销售额及利润大幅下滑,严重破坏了现有的生态体系。下图可以看出中国玩家数量在2020-2021年发生了激增。

在研究美国市场的时候,需要了解一个前提,即使是美国玩家大部分卖的也是中国的产品。

从世界经济的共生模式当中来看,本质上美国的江湖地位是货币核心国本身不事生产,而中国处于制造业核心国的地位;且美国本地销售的产品基本要从国外进口,本身美国自己并不生产大量的商品(中低端制造业)。

那么中国的卖家也卖中国的产品到美国,美国的卖家也卖中国的产品到美国,那么为什么大量的中国玩家涌入会对美国的亚马逊生态造成冲击并且造成前文所述的营收与利润双下滑的结果呢。

主要原因是大量的玩家出海,带去了中国的这套玩法,补贴,烧钱,破坏了亚马逊的生态,造成了亚马逊生态内的玩家的内卷;而生态是亚马逊的基础,一旦亚马逊的生态被破坏,大量的用户将流逝。这里需要提到欧美人做生意的态度是非常保守的,尤其是在传统行业不愿意接受新玩家,如果没有外力助推很难改变现状。

在国内,淘系的一个趋势是头部的玩家越来越强,而底部的玩家则生存的很艰难,并且大店在获取流量上面会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很多玩家出海采用烧资本的策略想抢占流量,抢占先机。但是事实上,消费的总额并没有增加,所以导致了大量的玩家利润收入同时出现负增长。对于亚马逊来讲,如果按照国内的这套玩法继续下去,很多卖家会被干死;显然是亚马逊不能接受的。所以亚马逊开始清理大量不遵守规则的企业。

这次清理,我相信总体来讲对于南极电商是有力的,主要体现在两点:1. 国外的市场竞争(内卷)程度会有所下降,2.国内的一些公司出现整合,其中伴随着人才的流动。我始终觉得人才才是一个公司发展的根本。当然这也要看南极电商的魄力了。

而fommos我个人觉得成功的概率还是蛮高的主要是基于这几年观察我朋友在国外的品牌,如何从0做到每年能有几千万营业收入这个过程当中得来的。我朋友最初做眼镜品牌的时候摸索过很多方法,比如facebook,google打广告,找网红带货等等都尝试过,最后发现最有效的一个方法竟然是找电商运营公司直接帮忙运营。

而他们自己只要搞好供应链的管理以及新品的设计就好了,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而我在研究南极电商的时候发现南极电商有3大能力。

1. 销售能力,南极电商自己本质上不做销售,但是却与非常多的合作伙伴与南极电商合作帮南极电商去销售产品,那么这种去中心话的合作模式能否在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复制呢?我认为不是没有可能,虽然平台号称是自营的,但是因为平台还未上线,所以真正的商业模式还并不清楚。自营和去中心化其实并不一定矛盾,并不是不能结合的。

2. 南极电商的供应链能力,这点已经被谈烂了,但是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理解供应能力对于一家海外做电商的重要性。供货的稳定性,能否快速反应抓住流量,对于品牌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实践出来的真知。

3.南极电商在行业内沉浸多年,有丰富的经验,而我相信这个经验是无价的,可以帮助南极电商在海外的拓展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不至于花冤枉钱。当然经验要结合公司的体系和制度来看,我相信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干的团队,还有多年来在行业内累计起来的资源更是宝贵的财富

结合这些我认为才是比较有可能获得成功的。

除了这些能力以外其实还有一个点是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直到某天朋友跟我聊到抖音小店的时候我才豁然开朗。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南极电商不早一点去做跨境,另外就是在国外的可能的破局方式。抖音这两年在海外的快速扩张确实给了很多中国企业一些机会,利用抖音来进行文化输出。抖音很可能是这波海外业务拓展的流量红利所在。利用抖音小店,结合网络红人馆迅速的在海外打开市场,我认为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以上都是我看到的南极电商的优势,那么南极电商有没有什么劣势呢?我认为南极电商可能有X点劣势:

1. 货物流转时间,这点当年我自己在海外生活的时候深有感触,在aliexpress买东西比在本地买价格便宜了一半还不止,但是物流时间要等1个月,等待的时间是非常痛苦的。物流时间缩短主要靠空运和本地的仓库来解决,南极电商前期主要以服装为主,大概率是靠空运来换时间,但是这对其未来在品类拓展上面有着不小的障碍。

2. 市场竞争,SheIn的崛起是抓住了当时海外市场的空白,利用网红的红利做起来的,对于用户来说,已经有了一个SheIn,是否同时还会去兼顾Fommos是一个问号,且海外的竞争趋于激烈,除了SheIn以外还有cider,还有Faire等,所以能否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还需要进一步跟踪才知道。

3. 能否在海外市场快速突破?本质上来讲,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文化风俗是完全不一样的,SheIn的发展也是具有一定的机缘巧合的,那么南极电商能否顺利发展起来,以什么样的方式推广,市场接受度如何这些都是未知。

好在这次的音频当中提到,南极电商貌似从希音挖了一些人才过去,但是能否真正给南极电商带来价值还需要持续观察。Amazon的卖家里面也有很多是土著,了解本地的文化,民俗等,销售端更有优势;这点是中国企业最核心的劣势所在。

除了上述的优势与劣势外,我在思考南极电商能否成功还考虑的是

1. 过往的成功经验,我始终认为过往一直成功的公司,未来更容易成功。

2. 好货不贵这个理念确实是打动人的,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长期角度企业的收入=成本,从而达到均衡状态。而南极电商长期将平销做到极致,在成本上面其实是有很大优势的。而多年来在海外观察到的现象是,比如加拿大target黄了,但是dollarama却好好的。黄的大部分是那些定价比较高的品牌,反而诸如廉价商品的商店活的会比较好。

而且Dollarama的东西好像还也没人去抱怨他质量不好,反而觉得买来后发现蛮好用的时候感觉得了便宜。发现不好用的时候就丢掉就好了,反正也不值钱。但是反而是那些比较贵的商品买来之后发现不好用的话会比较心痛。

去年疫情很多商店倒闭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便宜才是王道,尤其是遇到危机的时候会更容易活下去,这个观点是纪念我在Kingston最喜欢的一家餐厅Aunt Lucy's.一家开了70多年的老店的owner总结出来的。而我相信只有能一直活下去,才有可能抓住更多的机会。

最后,在文章的结尾我想用中信建投周金涛的一句话总结一下:能不能赚大钱,人生能不能致富的关键靠信仰,不是研究。

扎心了!工作的意义在于补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