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学典籍浩如烟海循序渐进之二百零三
《道德经》自知者明上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这一章老子提出,人要加强自我修养,不但要“知人”,“胜人”(了解别人,胜过别人),更要有自知之明,自胜之能(战胜自己弱点的能力)修养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保持生命的长久。
老子从道的立场上阐释了智、明、有力、强、富、有志、久、寿的概念,主张人们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如果一个人能够时时反省自己,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这一信念,就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本章寥寥数语,看似通俗易懂,实则蕴含深奥的道理。
老子告诉我们,要追求幸福的人生,必须做到四点:一是要有自知者明,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自知,其实就是“人生定位”。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须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国有一句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苏东坡在《题西林壁》一诗中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自己看不清自己的主要原因,就和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一个道理。要是自己对自我有自知之明,还得让自己跳出自我的小圈子,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和评价自己。孔夫子称他每天反省三次。反省就是自己把自己作为对象进行审视,该自己成为自己的审判官。鲁迅先生也说过:“我有时解剖别人,但常常更严格地解析自己。”这样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有自知之明的人为人处事都有主见,听到别人吹捧不会飘飘然,受到别人的打击也不至于垂头丧气。
“知人”才能“善用”。“知人”就是“识人”,有句古话叫做“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识人”是为人处世的头等大事。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不能不“知人”,否则简直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知人”是每个人都会一点的基本生存技巧,人和人的区别只在于“知人”的水平有高低。所以,善于“知人”的人当然是智者,有智慧的人才善于“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