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一种艺术,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艺术,无论何时,在我们心中最美的文化,永远都是诗词——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诗词是一种艺术,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艺术,无论何时,在我们心中最美的文化,永远都是诗词。

有些人认为,古典诗词与我们的现代生活已经渐行渐远了,但其实并非如此。

无论《诗经》,还是唐诗宋词,无一不围绕在我们身边,诗词的美,历久弥新。

包括现在,很多网络上流行的“网红句”,都是由诗词中来的。

比如杜牧的《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在比如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说起辛弃疾,他是词人,也是将领;他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他被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与苏轼合称为“苏辛”,和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他的作品豪放如骄龙,满怀壮志,一心为国。豪放之外,亦能婉约,柔肠相思,不输花间派。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他诗词中的快意与柔情吧!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辛弃疾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辛弃疾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上元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他寻找着知音。

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人,正是辛弃疾所追慕的知音。

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又在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辛弃疾是宋代的一个文能治国,武可杀敌的人才!只可惜生在朝野萎靡泄沓的南宋时代,报国杀敌雄心无法实现,只有借诗词以抒发愤慨愁恨,借“那人”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自甘寂寞的孤高性格。

如果你还想了解辛弃疾更多的诗词,去寻找他更多的朋友圈“网红句”,不妨看一看《辛弃疾词传》。

《辛弃疾词传》收集了辛弃疾的各种诗词,一本《辛弃疾词传》,写尽乱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却终成文业,被誉为'词中之龙'。

提到辛弃疾怎能不说苏轼呢?“苏辛”可不是白来的,《苏轼词传》收集了苏轼的各种诗词,一本《苏轼词传》写尽一生沉浮,一路坎坷。

除此之外,还有《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纳兰容若词传》《仓央嘉措诗传》。

六本书,就能读懂6位诗人的名作,与古典文人来一场约会,感受一下他们的壮志豪情,他们的孤傲风流,他们笔下的人世间的美丽与哀愁,何乐而不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