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情” 征文 | 春生 | 作者:王晓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

手拨河水脚蹬浪,腰系葫芦肩荷枪,
纵横驰骋黄河上,惊涛骇浪任飞翔。
                   ——《强渡黄河赞》陈赓
月亮出来了,卢家的新媳妇坐在明晃晃的月亮地里往劈好的竹丝上拧麻绳,麻绳在桐油里泡两天了,油汪汪光溜溜的,比黄河里的鱼还滑溜。就这她还怕竹丝不耐磨,麻绳不光黏,要知道,这绳是往葫芦上缠的,前后左右四个葫芦绑一块就像船一样稳妥,前头那个最大,两边的扁圆,后边那个稍小,黄河渡口边的女人手巧心灵,从小在水里长大,她知道啥样的“葫芦舟”最舒服,泅水的男人趴在上边,才能凫得比鱼还欢。不过这一回,她绑“葫芦舟”并不是让男人跳进黄河、收河捞鱼,而是为了支援陈谢大军强渡黄河。
“葫芦舟”来源于黄河岸边人民的生活智慧。在济源(当年的王屋县)长泉、毛岭、关阳、河清、留庄、廖坞等沿河村庄,水边的人谁不会用啊?每年夏天,老天爷一下大猛雨,黄河就开始流鱼了,青壮男人们站在岸边,怀抱绑好的葫芦舟,肩上背着捞鱼的网筛,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一抡膀子,一网下去就是沉甸甸的一兜鱼。尤其到农闲时候,麦也收完了,玉米长到小腿高,锄罢二遍地了,正是“收河”的好时候。对祖祖辈辈靠河吃饭的人来说,渔汛就相当于过年,收河捞鱼可是头等大事。可是后来日本人来了,一切都变了,明明还是自己家门口的黄河,却不能自由自在玩船摆渡,也不能无忧无虑地捞鱼收河,更不能优哉乐哉在河滩上种花生、摘葫芦了,黄河怒了,黄河儿女怒了,黄河边的葫芦舟就派上了新的用场。
可不敢小瞧了女人手里长得笨头笨脑的大葫芦,当年老日本就吃了大亏,要问咱济源黄河渡口种有多少葫芦?不知道。只晓得夏天时,葫芦花开一片白,白花落尽葫芦青;只晓得秋天时,家家户户舀水用的都是葫芦瓢,装酒用的是酒葫芦。要问打仗时老百姓绑了多少葫芦舟?不知道。黄河岸边有个“小苏区”,提起“葫芦舟”鬼子闻风丧胆,八路军交口称赞:“神葫芦!宝葫芦!群众智慧大于天!”这才把日本人赶走几天呀,老蒋又开始操蛋了。“打!打他个狗日的!不打他就知道锅是铁铸的!”女人瞅瞅四下无人,就学着男人的语气骂起了蒋光头,骂完后感觉心里舒坦多了,女人抿着嘴笑笑,手上又开始下狠劲吃气绑葫芦,她脚下已经堆了好些个绑好的葫芦舟,像上了膛的子弹一样只等着它的主人动动手指扣动扳机。
院门吱扭一声开了,月亮光里走过来她的男人,八月天,男人穿着白粗布汗褂,黑裤腿挽得大高,光着宽大的脚板,男人叫春生,关阳渡口年轻的船工,渡河战前一号战船联络员,刚开会回来。“肚饥了吧?”女人说着立起身去给男人端饭。高粱篦上摆着红薯窝头,粗瓷碗里盛着刚腌的青萝卜缨,粗茶淡饭,女人却拾掇得清气扑鼻。春生并不急着吃饭,手拎着葫芦舟往胸口按,试了试笑说:“中,到底是妇救会主任,绑的葫芦就是得劲!”女人斜睨了男人一眼说:“支前,咱黄河边的女人可不是只会纳鞋底纺棉花……”
女人又坐在矮凳上绑葫芦,眼却盯着男人问:“上头有准信吗?啥时候行动?”“等会我就走,回来看看。”春生说,“不光咱这,长泉、毛岭、廖坞、河清……整个黄河北岸同时架起机枪组织火力,船工摆渡,葫芦队民兵领渡,这叫“联防战”,一村有事,各村支援,一村打响,各村接应,船工、民兵、解放军各有分工,集中力量,歼灭敌人,这回够河对岸的狗腿子们喝一壶了!……”男人说到兴头上,连饭也不吃了。
女人脸上却有些苍白,显然没了之前的飒爽英姿,她低下头,好半天才忍着泪低声叮咛说:“你小心点啊,子弹可不长眼。”见女人这情态,春生鼻子酸了,也哑了声说:“我知道你担心,我也知道你不反对我去……你觉悟高,你不是说早晚得有一战,你不是说咱不能将来让子孙后代还受人压迫奴役。你看看,为了这一战,咱关阳早早就在河岸种下蓖麻、高粱,河沟里打了六艘战船,造船缺木料,七叔把自己的寿材都破了!杜八联的葫芦队,留庄的民兵营,全县人民武装大联防,四里五村老百姓送来那么多麦秸秆铺在河道边,还有你组织村里女人绑那么多葫芦舟,不都是为了这一战吗?”女人紧咬着嘴唇,但她没有哭。春生说的对,她盼着胜利的那一天呢!
春生走了,临走时,女人叮嘱他:“到了水上,你要是我的爷们,就对敌人狠一点!”春生郑重地点点头,亲了亲自己的女人,匆匆离开了家门。春生没有告诉亲爱的女人,在这次战斗中,他担任的不是船工的角色,而是一号战船引渡尖刀班突击排的民兵排长,主要任务是率先到达南岸猫头崖,炸毁碉堡,歼灭敌人火力点。后半夜,天开始下雨了。鸡叫的时候,雨还没停。雨越下越大,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奔腾的黄河,河水猛涨,河里流鱼了,关阳村的男女老少谁还顾着“捞鱼”啊,他们要干的是关阳渡口有史以来的头一铺大事,今天他们要捞“大鱼”了。趁着天还没亮,人们忙着战前布防,西沟铺满滑溜溜的麦秸秆,船两侧绑满了葫芦,黄河船工成了战士,葫芦队民兵成了先遣部队,妇孺儿童都成了后勤兵,只待一声令下,掩护陈谢大军强渡黄河。
共和国的历史永远不会忘了这一天,——1947年8月23日凌晨,船工和民兵从西沟内拉出六艘战船,借助麦秸秆的滑力,船顺利进入指定登渡地点,在解放军炮火的掩护下艰难起航,直捣南岸。到了水上,一切都要听船长指挥,“水令大于军令!”老船长一声号子,众船工合力扳桨前行,头顶敌机轰炸,迎面机枪扫射,船下惊涛骇浪,铁骨铮铮的黄河汉子不忧不惧,前赴后继。船长倒下了,艄公顶上去,艄公倒下了,水手顶上去,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渡河,渡河……21名民兵葫芦舟突击队,兵分两路,一路助推战船,一路倚仗葫芦直抵南岸炸碉堡,和敌人短兵相接,拼刺刀、肉搏战,春生是个爷们,他一点也不怂……经历了八个昼夜,整个黄河沿线战争结束,八万大军强渡黄河成功,挺进豫西,缓解了陕北战场的军事压力,为夺取全国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阳渡口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战争的惨烈可以想象,即使过去很多年,春生也不愿多说。后来,每当看见所谓的战斗片里,演员们假模假样地慷慨陈词时,春生就不以为然地骂两句:“真扯淡!子弹可不长眼,等你扯闲篇,打,耍什么嘴皮子!”女人说得太对了,子弹可不长眼,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惟有亲人和战友的牺牲让人痛让人疯,也让人更想狠狠地打击敌人!女人就是在往前线送物资的时候被炮弹炸飞的!她,没有等到胜利的这一天。
这一战别的地方牺牲了多少人,春生不大清楚,仅是关阳,就牺牲了十几位战士,好几名群众。唉,先不说亲嫡嫡的乡亲和家人了,更惨烈的是这十几名烈士,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年龄,最可怜的是他的家人们连他埋在哪也不知道啊。他们都埋在关阳西滩后墙根,清明节,春生都要去烧烧纸,和他们说说话,拉呱拉呱。春生很幸运,他熬走了许多岁月,他还活着,他在替早逝的战友们活着,也在替早死的女人活着。
春生以为自己能一辈子这样陪着他们,死后和他们一起埋到关阳西滩的后墙根。春生不知道,关阳村和他又迎来了历史的第二次重大事件,1994年9月,小浪底枢纽工程建设,关阳整体搬迁。穷家难舍、故土难离。葫芦、船板、纺车、织机,都能搬走,魂牵梦绕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一草一木,一土一石,还有那口老窑,那眼水井,向阳坡上的葫芦蔓,背阴沟里的野山枣,怎能割舍?割不下也得割,舍不了也得舍,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即使淹了,淹到水平面以下一百多米,黄河老渡口的魂还在,黄河英烈依旧万古长存!
淹是淹了,春生还会沿着黄河到处走走看看,他会回老家关阳,也会去毛田,更会去长泉,还会去河清……即使远远看着那一片水,他也能清楚的分辨出哪是河,哪是川,哪是当年的西沟,哪是当日的渡口,这是他一辈子也解不开的情结,谁让他是个从小就在黄河边长大的黄河娃呢,谁让他是个一辈子也长不大的黄河娃呢!
春生老了,春生成了老得快走不动的黄河娃了,趁着还有口气,他想把黄河的故事讲给更多的黄河娃听,你愿意听吗?
后记:
小说有虚构,我笔下的春生和他的女人,是解放战争中黄河沿岸群众支援人民军队的无名氏的化身。黄河,一条英雄的河,更多无名的人,牺牲和荣光同在。蓖麻高粱青纱帐,石雷葫芦榆木炮,圪针墙、麦秸秆,都是咱杀敌的好帮手。船工、民兵、解放军,你是谁?为了谁?军民一家亲,难分你我他,沧海桑田,真情难泯,曾经的古渡一片汪洋,英雄再无觅处,惟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作者简介:王晓,河南济源人,文学爱好者。

(0)

相关推荐

  • 夜宿黄河滩( 牡丹)(朱学升)

    2020-11-28 07:47:49 牡丹 2020年21期 朱学升 1963年我高中毕业,新乡师院(今河南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到达的那一刻,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紧张的心情需要彻底放松一下,我决 ...

  • 《大山带你走黄河》---【渡口】下篇

    大 河 边 上... 有了闯碛的经历,仿佛激活了一个梦.曾经设想以舟代步,顺流而飘,沿途历数大大小小的渡口,夜泊涛声,梦归大海.开始行走才知道这样的梦只能搁浅在岁月的激流中,黄河上有了无数的水电站.库 ...

  • 林彪率大军东渡黄河,为何让部下先去附近找个老羊倌?

    1935年冬,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顺利抵达陕北之后,决定由红一方面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红一军团长林彪未雨绸缪,认为他在率领大军在东征前,一定要选好适合东渡黄河的渡口. 参谋们建议把这件事交 ...

  • 和谷:黄河古渡

      黄堡文化研究407期 黄河古渡 和 谷 莽原上艳阳朗照,幽谷里秋风萧瑟.山壑沟峁之势,渐渐趋于叶脉的形状.临近叶柄处,显得峻峭起来,有一种古铜的色调.雄浑的沉积岩,在粗朴的纹饰里,形成众多姿态迥异 ...

  • 「沿着黄河去旅游」一个人的黄河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我的<黄河从山西流过>之书送进印刷厂.我的黄河之行源于一次对话.那是2017年的春天,我与经济出版社的董利斌先生的一次相约相谈,我们都喜欢的一个叫比尔·波特的美国人.这 ...

  • 各有渡口各有归舟

    各有渡口各有归舟

  • “光辉足迹”永留陕北大地

    "光辉足迹"永留陕北大地 --纪念毛主席转战陕北七十二周年暨东渡黄河七十一周年 文章来源:终南文苑 作者供图 2019年3月18日,是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七十二周年,暨毛主席党中央 ...

  • 微笑悦听62期:摆渡

    作者解读诗意:作品<摆渡>是一首爱情诗,诗中描述了主人公为爱坚守的片段式场景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再现了"等待是一种心灵肢解的过程"的复杂情结,在这种漫长等待的过种中,主人 ...

  • 行走丨蒲津古渡•黄河大铁牛

     由运城向西南,不大一会儿就到永济(古蒲州)市蒲州镇西厢村.看地图,在潼关.中条山北.东临<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西近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为关中门户,是"河东.河北陆道进入关 ...

  • 搁浅的小木船

    文/石文书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隆冬,我们学校十九名师生徒步去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沿途瞻仰了左权烈士陵园和刘胡兰烈士纪念馆. 这天傍午,我们来到濒临黄河的永和县城.被告知黄河岸边小渡口已住满了串连的 ...

  • 山西古 蒲津渡黄河大铁牛

           古代黄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黄河东岸,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黄河流域最大的一个古渡口.蒲津桥是横跨在黄河上历史最早.跨度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