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豪车永久和凤凰,手中只剩一张情怀牌了吗?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对于“豪车”的概念可不是奔驰宝马等BBA,而是“三转一响”之一的二八大杠自行车。
在当时能骑上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是一件无比风光的事情,钢制的车梁、梯形的脚撑以及车把上闪闪发亮的大铃铛让永久成为了那一代人心中标准的“国货之光”。
与永久相似的还有凤凰、飞鸽等,然而到了现在,这些曾经无比风光的单车品牌仿佛都走上了一条刹不住车的下坡路。当人们提起它们,能想到的仿佛只剩下了情怀。
前日,自行车概念又突然爆火,上海凤凰连拉两个涨停板,让这些“老字号”又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疫情的出现已经轮番带火了很多概念,现在轮到了自行车。前日,有消息称我国自行车行业出口量快速增长,国内自行车厂商的海外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7月。上海凤凰的股价直接拉起两个涨停板,做永久自行车的中路股份也连续两日大涨。
但是本次上涨逻辑的真伪被很多人质疑,其中一个理由就是:疫情从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对人们骑车出行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过程,那么自行车的需求为何会在近期突然爆发呢?
这种质疑也不无道理,根据上海凤凰2020年上半年和三季度财报数据,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6.3%、50.1%,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135.2%、125.4%。而在今年半年报与三季报发布之后,面对这么大的业绩增幅,凤凰的股价依旧表现平平。近期只是因为一则消息就突然大涨,很有资本炒作的嫌疑。
但无论如何,凤凰订单排满了是真的,“绿色出行”等概念又回到大众视野也是真的,国产传统自行车品牌会借此迎来发展的新契机吗?
整体来说,我其实是不看好的,从行业前景到公司价值再到一些现实问题,仿佛都已经将这一次自行车概念的大火判定为了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
1.自行车不再是好赛道
首先从自行车的市场角度来看,近年来受到经济大环境变化、共享单车兴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国内单车的产量以及出口量都在下滑。
2019年我国脚踏自行车产量达到3961万辆,自行车出口数量达到5259万辆,均达到近十年来的历史最低点。虽然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地,但规模与变动趋势说的是两码事。
从企业业绩来看,凤凰永久等车企的收入与利润可以说是惨不忍睹。2016-2017年很多单车企业靠做共享单车大赚了一笔,但共享单车对传统单车业务的冲击却让它们把赚到的钱又还了回去。
2.单车高端化,“老字号”掉队
当年人们以有一辆永久自行车为豪,而现在再也不会了。随着单车走向高端化,凤凰永久等主打低端车的传统品牌逐渐掉了队。
如果你对骑行有一点了解就会知道,在论坛贴吧,永久等国产品牌车已经被大家放在了“鄙视链”的最底层,被奉为“淘宝神车”。国内中高端的市场基本已经被台湾的捷安特、美利达以及其他国外品牌牢牢占据。
从线下门店数量也能看出来,你能轻易找到遍布大街小巷的捷安特美利达,但凤凰永久的店却少得可怜。而且国产低端车常常为了单边追求低价格而不断降低质量,不仅没了高端品牌的口碑,还在低端产品上饱受质量诟病。
举个实际的例子,单车的变速器是很容易出问题的零件。永久凤凰主打线上低端产品,为了压缩成本更多选用微转等质量较差的国产变速套件,网购到线下就需要消费者自行调校。
而消费者一般自己调不好,还找不到品牌门店,去其他单车大店里调要收取费用不说,还不一定能调好。就算一次调好了,由于套件本身的缺点用一段时间又坏了,消费者天天骑起来那叫一个窝心……
3.产能是现实问题
回到眼下单车企业面临的出口爆单问题,大量的订单涌入是对企业产能的直接考验,这让管理层又进入了两难的抉择。
如果不扩张产能,直接导致的就是没货可卖,大订单不敢接,接了也会延迟交付,失去了本次上车的机会。
如果投入资产扩大产能,那谁又知道当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之后,本次的需求是不是会回到原先的水平。那时候空闲的产能又将是一笔浪费。
如果找代工厂的方式扩大产能,面临的直接问题就是质量更加难以保证……
在此之前,凤凰永久已经被OFO等共享单车坑过一次。当时凤凰承接了小黄车80%的制造任务,大量购入机器扩张产能。结果2018年小黄车就这么“黄”了,给公司业绩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让许多决策者面对类似事件选择更加谨慎的保守态度。
做永久自行车的中路股份近年来也不是没有去寻找新发展,只是新发展的点比较奇葩。除了自身已经经营多年的麻将机、健身器材、保龄球等业务,前些年还要去跨界收购做面膜的膜法世家,又在技术上不成熟的高空风电行业大笔投入。而主业自行车却始终没有大发展。
本来手执一枚好棋,现在却下得稀烂,传统国产单车品牌的崛起之路着实令人看不到曙光。
最后,放一张“便宜”的小黄车,纪念逝去的o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