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效方:痛经方16首】
田七痛经胶囊
【方源】罗元恺效验方
【组成用法】田七末醋炒五灵脂蒲黄延胡索川芎小茴香广木香冰片(药量临证酌定)
每日3次,每次3~6粒。
【功效主治】本方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寒凝血瘀的痛经。
脱膜散加减方
【方源】夏桂成效验方
【组成用法】肉桂5g (后下)五灵脂10g 三棱10g 莪术10g 川续断10g 延胡索10g丹皮10g 杜仲10g 益母草30g
水煎分服,每日1剂。【功效主治】本方有补肾温阳,逐瘀脱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肾虚瘀浊证的膜样性痛经,症见经行腹痛,量多,色红,有大血块,块下则痛减,头昏耳鸣,胸闷,乳胀,腰俞或腰骶酸楚,小腹冷痛,脉象沉细,舌质淡红,苔白腻者。
【加减应用】若小腹冷痛明显者,加艾叶9g,吴萸3g;小腹胀痛明显者加制香附9g,台乌药6g;出血特多者加血竭6g (冲服),炒蒲黄8g (另包)。
痛经散
【方源】徐志华效验方
【组成用法】当归10g 白芍10g 丹皮10g 香附10g 郁金10g 乌药10g 川芎5g 莪术10g 元胡10g 红花10g 川楝子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理气活血,逐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经行腹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块下痛减,舌紫黯,脉弦者。
【加减应用】若痛剧难忍者,加制乳没各5g。
温胞饮
【方源】徐志华效验方
【组成用法】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6g 生蒲黄(包)10g 玄胡10g 莪术10g 炒苍白术各10g 肉桂3g 白芥子10g 制香附10g 干姜6g 云苓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温经散寒,化瘀利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寒湿凝滞所致经行腹痛,得热痛减、畏寒、苔白腻、脉沉紧者。
【加减应用】若腰酸者,加川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方
【方源】徐志华效验方
【组成用法】当归15g 丹皮15g 白芍15g 黄芩10g 山栀子10g 白芥子10g 香附10g郁金10g 红花10g 莪术10g 三棱10g 玄胡10g 川楝子10g 制没药10g 八月札10g 徐长卿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理气行滞,化瘀消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进行性加重者。
【加减应用】痛甚者,加生蒲黄;经量多者,加红蚤休。
温经止痛方
【方源】蔡小荪效验方
【组成用法】当归10g 大生地10g 川芎6g 白芍10g 制香附10g 小茴香3g 淡吴萸2.5g 桂枝3g 延胡索12g 煨姜2片艾叶3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温宫逐寒,调经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经来偏少,小腹冷痛,畏寒肢清,大便欠实,腹部喜按喜暖,苔薄白,脉细弦或紧者。
【加减应用】腹胀者加乌药;无畏寒肢清者桂枝易肉桂;背冷者加鹿角霜;腹泻者煨姜易炮姜;脘部胀满者香附易木香;经量偏少者加牛膝、红花,或桃仁、丹参等择用。
化瘀定痛方
【方源】蔡小荪效验方
【组成用法】炒当归10g 丹参12g 川牛膝10g 制香附10g 川芎6g 赤芍10g 制没药6g延胡索12g 生蒲黄12g 五灵脂10g 血竭3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由瘀滞引起的经行腹痛,翻滚不安,甚至痛剧拒按,不能忍受,以致晕厥;或经量不畅或过多,有下瘀块后腹痛稍减者,也有经量愈多愈痛者。本症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宿瘀内结,积久不化,苔薄微腻,边有紫斑,脉沉弦或紧。
【加减应用】经量过少、排出困难者加红花、三棱;腹痛胀甚者加乳香、苏木;痛甚呕吐者加淡吴萸;痛甚畏冷肢清者加桂枝;每次经行伴有发热者,可加丹皮与赤芍配合同用;口干者加天花粉;便秘者加生大黄。
清瘀止痛方
【方源】蔡小荪效验方
【组成用法】炒当归10g 大生地10g 川芎6g 赤芍10g 丹皮10g 怀牛膝10g 败酱草30g 红藤20g 桂枝3g 金铃子10g 延胡索12g
水煎服。【功效主治】本方有清热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经行色紫暗,少腹胀痛或刺痛,甚则拒按,或兼有腰酸,平素带下色黄,气秽,少腹隐痛或刺痛或掣痛。本症大都因瘀热内蕴,并有湿热。经行期间,腹痛较甚,多见于盆腔炎等症。苔黄腻,质偏红紫,脉弦略数,或细弦。
【加减应用】若经量不畅者加丹参、红花;发热者加柴胡、连翘;大便不畅者加全瓜蒌;便秘腹胀者加大黄;胸闷者加广郁金;湿热甚且舌苔厚腻者加生米仁,可增量至30g。
逐瘀化膜方
【方源】蔡小荪效验方
【组成用法】当归尾10g 川芎6g 土牛膝10g 桂枝3g 赤芍10g 延胡索12g 花蕊石15g制香附10g 制没药6g 桃仁10g 失笑散12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活血祛瘀,化膜定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膜样痛经,在经行期间,子宫内膜成管形成三角形,在未排出之前小腹剧痛,不亚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般膜块排出后痛势即减,苔薄微腻,或舌边偏紫,脉弦或紧,或涩。
【加减应用】若兼气虚少力者加党参、白术;有气滞腹胀者加乌药,胀痛较甚者加乳香;腹冷者加艾叶;经量尚畅者,当归尾易全当归;经血极不畅者加三棱;若下膜仍如块状而不碎者,加益母草。
活血理气止痛方
【方源】王云铭效验方
【组成用法】当归15g 川芎9g 赤芍15g 桃仁15g 红花9g 五灵脂9g 生蒲黄9g (纱布包煎)元胡9g 没药6g 肉桂2g 香附9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活血行瘀,理气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痛经气滞血瘀证。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重坠,拒按,经量少,经行不畅,经色紫暗,有血块,块下则腹痛减轻,胸胁作胀,舌质紫暗或正常者。
加味没竭汤(化膜汤)
【方源】朱南孙效验方。
【组成用法】生蒲黄(包)24g 炒五灵脂(包)15g 三棱12g 莪术12g 炙乳没各3g生山楂12g 青皮6g 血竭粉(冲)2g
水煎服。每于经前7~10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
【功效主治】本方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痛经,尤其是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炎等引起的痛经。
【加减应用】月经量多者蒲黄和山楂炒用,去三棱、莪术,加三七粉、炮姜炭、熟军炭、茜草;偏寒者酌加小茴香、艾叶、炮姜;热瘀交结者加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
缩宫逐瘀汤
【方源】许润三效验方
【组成用法】当归10g 川芎10g 生蒲黄10g 生五灵脂10g 党参20g 枳壳10g 益母草15g
冷水浸泡后文火煎煮二次,取汁300ml,分2次服用。
【功效主治】缩宫逐瘀。治疗产后恶露不绝,不全流产及痛经等病。
【加减应用】血虚明显者,党参改用50g;出血量多者,党参改用100g;腹痛甚者,五灵脂改用15g;下瘀血块多者,加三七粉3g (分冲);出血日久者,加桑叶20g;血气臭者,加黄柏10g;浮肿者,加生芪50g;食欲不振者,加生山楂15g。
痛经方
【方源】许润三效验方
【组成用法】当归10g 川芎10g 生蒲黄10g 生五灵脂10g 枳壳10g 制香附10g 益母草10g 水煎服。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治疗气滞血瘀所引起的痛经。
【加减应用】子宫后倾加生艾叶5g;宫颈狭小加柞木枝15g;子宫内膜异位加血竭3g,三七粉3g;膜样痛经加丹参20g,虫10g;挟寒加肉桂心5g;体弱加党参15g。
温经化淤方
【方源】黄惠卿效验方
【组成用法】益母草15g 泽兰叶9g 全当归10g 川芎片6g 大赤芍7g 醋元胡5g 炒灵脂7g 明没药5g 生蒲黄10g 官桂4g 炒小茴1g 炒干姜1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温中暖宫散寒,活血化瘀止痛。治疗妇女宫寒血瘀所致的痛经、崩漏、赤带、产后腹痛恶瘀不止(附件炎、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等)。
内异止痛汤
【方源】夏桂成效验方
【组成用法】钩藤15g 丹皮紫贝齿(先煎)丹参赤芍川断肉桂广木香五灵脂元胡各12g 全蝎粉1.5g 蜈蚣粉1.5g (另吞)
水煎服,一般经前1天开始服,连服至3~5剂,或至经净停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化瘀止痛,缓解痉挛,益气补阳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经前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发作疼痛者。
【加减应用】若疼痛虽然剧烈,但尚能忍受者,可去全蝎、蜈蚣,加入琥珀粉1.5g(蜜调另吞),徐长卿9g;若出血量多者,加炒蒲黄9g,血竭粉1.5g (另吞),荆芥炭6g。
血竭鳖甲四物汤
【方源】庞泮池效验方
【组成用法】当归9g 川芎9g 白芍9g 生熟地各9g 血竭末5g 炙鳖甲9g 失笑散9g(包)炙乳没各6g 炙香附12g 水煎服。
【功效主治】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止痛。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