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四)“无定河边骨”竟是“春闺梦里人” ——“话分两头”“双管齐下”法赏析
“无定河边骨”竟是“春闺梦里人”
——“话分两头”“双管齐下”法赏析
(一)
今天我们先来读一首唐诗。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首诗前两句写边关将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却战死沙场,后两句写将士牺牲了,且已化作累累白骨,然而家中的妻子不知道这消息,仍日夜盼望着他们的归来,思念极深,以致化而入梦。
“无定河边骨”,地点在边疆,丈夫已死,且化作累累白骨,这是事实,是写实;
“春闺梦里人”,地点在家里,是妻子殷切期盼,是虚写。
这两个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镜头放在一起,相互对照,形成强烈的反差,产生出一种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效果,钱锺书称之为“同时情事”,称之为“话分两头”法、“双管齐下”法。
(二)
这种手法其实极为常见,如刘驾《贾客词》: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诗前部分写贾客为了谋利,天不亮就起来赶路,遇见强盗,财产被抢光,性命也丢了,虽然有“大宅”,但仍是尸骨都无人收;
后两句写家中的妻子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等待贾客归来。
“贾客”与“少妇”两人虽然身处两地,然“贾客”遇难与“少妇”“对镜”这两件事却同时在清晨曦光中发生——
尸骨抛弃在荒山僻野的悲与热切盼望归来的喜,相互对照,“双管齐下”,既突出贾客命运的可悲可叹,也突出少妇命运的可悲可怜,这是这种手法的妙处。
(三)
这种手法诗歌中运用,小说中更为普遍,如《红楼梦》第九十八回:
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
这个长句由四个短句组成。
句一的“那一日”即句二的“白日”,二者属同一时间;
陈述事件一为“宝玉成家”,一为“黛玉”“昏晕”,两件事发生地点不同;
“宝玉成家”是热闹的,“黛玉昏晕”是凄凉的,相互对照,形成对比——
“宝玉成家”的热闹因“黛玉昏晕”而显出一种凄凉,“黛玉昏晕”的凄凉因“宝玉成家”的喜庆而显得更为凄惨。
后两个短句也是这种结构。
句三的“当时”正是句四的“这个时辰”,二者同一时间;
“宝玉娶宝钗”的喜庆与“黛玉气绝”凄惨相互对照,一者乐极,一者惨极。
乐极的“成家”因“黛玉气绝”而蒙上一层灰暗,惨极的“黛玉气绝”因宝玉成亲而更显凄惨,从而创造出鲁迅所说的“悲凉之气遍被华林”氛围。
(四)
再如英国小说家萨克雷的《名利场》,其中写滑铁卢大战,那脍炙人口的结尾部分,用的也是“话分两头”法,原文:
Darkness came down on the field and the city:and Amelia was praying for George,Who was lying on his face,dead,with a bullet through his heart.(注:Amelia、George:男女主人公)
钱锺书先生译为:
夜色四罩,城中之妻方祈天保夫无恙,战场上之夫仆卧,一弹穿心,死矣。
作者将妻子祈祷丈夫平安无恙与丈夫中弹身亡,安排在同一时间,二者相互对照,让美好的期望与残酷的现实进行对照,对照中无声的刻画战争的悲惨,给人内心以震撼。
这个片断与陈陶的《陇西行》从内容到手法上几乎一致,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几乎一样,这是这种手法的妙用。
(五)
流行歌曲其实也常用这种手法,如《南山南》: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
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两人,同一时间,一在“南方”,外环境是“艳阳”,内环境却是“大雪纷飞”;
一在“北方”,外环境是“寒夜”,内环境却是“温暖如春”;
二者对照,似乎与事实相反,其实却极富韵味,这也是“双管齐下”法的妙用。
对比照应分许多种类,“话分两头”“双管其下”只是其中的一种。
同一时间内一个人的期望与一个人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希望与失望交错展现,所产生出的震撼,让人刻骨心碎。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这里是“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公众号。
我们每天推送一则千字左右的钱锺书论学小知识、小干货,让你轻轻松松走进传统,走进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