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十八)钱锺书赏析惠崇《春江晓景》
(感谢“大余朗读者”馨语新月)
钱锺书赏析惠崇《春江晓景》
(一)
今天我们来重温苏轼的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我们再来看看钱锺书是如何评这首小诗的。
原诗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
这是苏东坡的一首题画诗。
这首诗的前三句写的是惠崇画中的事物,结尾一句是苏轼的想象。
宋代烹饪中有蒌蒿、芦芽和河豚同煮的习俗,因此苏轼看见蒌蒿、芦芽就想到河豚。
这类似于陆游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前句是夜晚听雨,后句是雨声中的想象。
因为“卖花声”是临安的本地风光,陈与义就有“杏花消息雨声中”的名句,陆游的朋友王季夷也有“小窗人静,春在卖花声里”的句子。
春雨连着杏花,由“小楼一夜听春雨”这一情景而生“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想象再正常不过了。
(三)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曾经惹出过一场笔墨官司。
清朝的毛奇龄曾讥笑苏轼这句诗,说:“鹅也先知,怎只说鸭?”(《渔阳诗话》)
毛奇龄说的有道理,既然鸭知,鹅也一定知;
然而他没有看到苏轼的诗题“惠崇《春江晓景》”,这是苏轼的一首题画诗,画中画的就是鸭子,当然是“鸭先知”!
其实,鸭在惠崇的画中,正如河豚在苏轼的意中。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苏轼设身处地的体会,“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即景生情的联想。
这么完美的结合,毛奇龄丢掉题目,还自以为有理,没想到骂上门来却没道理!
(四)
这类似于明代杨慎对杜牧《江南春》的批评,他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升庵诗话》)
何文焕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之曰《江南春》……”(《历代诗话考索》)
杨慎之疑问如同毛奇龄之讥笑,不曾看到诗题,还把虚写夸张作实了。
(三联书店2002版钱锺书《宋诗选注》P117、293)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这里是“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公众号。
我们每天推送一则数百字的钱锺书论学小知识、小干货,让你轻轻松松走进传统,走进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