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智慧“小干货”(四四-2)“快乐感即无时间感”(二)
(感谢“大余朗读者”语过添情)
“快乐感即无时间感”(二)
(一)
西方人说:“快乐感即无时间感。”
那它的反面就应当是:悲伤感即有时间感。
——欢乐的时候时间显得短,走得快,我们一下子就度过了,所以天上的一个傍晚、一天、下一盘棋的时间,抵得上人间的五天、一年,乃至一百年;
——痛苦的时间显得特别长,特别难挨得过,所以地狱中的一年只能算人间的一天。
(二)
这可以从中国的一些诗文中得到印证。
仲长统《昌言·理乱篇》说:“夫乱世长而化世短。”
“乱世”生活艰难,生死难测,所以感觉漫长;
“化世”天下太平,人民幸福,所以感觉短促。
刘禹锡《问大钧赋》曰:“望所未至,谓予舒舒;欲其久留,谓我瞥如。”
在“有约不来”的“夜半”,肯定觉得时间漫长难熬;
在“执手相看泪眼”的黄昏,肯定觉得时间走得飞快。
(三)
也可以从西方的一些诗文中得到印证。
古希腊诗人把快乐悲伤时对时间的感觉用在人的一生上,说:“幸运者一生忽忽,厄运者一夜漫漫。”(For men who are fortunate all life is short,but for those who fall into misfortune one night is infinite time)
拉丁诗人更进一步说:“人生本短,疾苦使之长耳。”
更有人言:“灾难频仍,重之以疾痛为患,人有生之日虽短而只觉其长。”(Misfortunes so fall upon us and sicknesses so trouble us,that they make life seem too long for all its shortness.)
十九世纪有一名篇更是奢望,道:“安得欢娱时刻漫长难过浑如苦戚岁月耶?”矛之无坚不摧与盾之无物不可挡想兼而得之。
(四)
明白了客观时间因悲喜而具有的主观性,对于我们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有极大的帮助。
《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李清照说独自一人守在窗户边上,感觉时间过得太慢,左挨右挨也等不到天黑。
她的这一感觉其实暗示她内心的悲苦,因为“快乐感即无时间感”,感觉到时间的存在,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便是处悲伤的表现。
但时间终于过去了,“黄昏”已到,作者大可上床睡觉,然而即使闭上双眼,耳边还是“点点滴滴”的“梧桐更兼细雨”声。
这“点点滴滴”的雨声要滴多久呢?
应如温庭筠《更漏子》或蒋捷《虞美人·听雨》中说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吧。
白天盼着天黑,天黑盼着天亮,一天当中了无乐趣生趣,挨着时间。
如果明了个人悲喜感与时间感的关系,知道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关系,当更能体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深意;
当明白作者为何把“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意象放在词的最后,承接“愁”字;
当明白作者开篇“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早晨感受与结尾“到黄昏点点滴滴”在时间上的衔接回环。
(五)
时间的快与慢,在中国古诗中有许多。
张华《情诗》曰:“居欢憩夜促,在戚怨宵长。”
把昔日夫妻和乐时觉得夜晚短“促”与今日夫君不在身边感觉夜晚漫“长”放在一起对比,突然出内心的落寞与忧伤。
王建《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曰:“有川不得涉,有路不得行。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忧苦当中,我们常言度日如年,此处进一步,言忧之多,让人感觉“一日如一生”。
许彦国《长夜吟》曰:“南邻灯火冷,三起愁夜永;北邻歌未终,已惊初日红。不知昼夜谁主管,一种春宵有长短。”
“昼夜”长短由人心主管,愁绪满怀则觉夜永难明,欢快愉悦则惊太阳顿生。
(六)
“天上一天,人间一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也”,看似荒唐,而细分析,却是贴近生活,深入人生的感悟的话,不得不说,古人之言,不虚也!
(《太平广记·二七 卷六八·人间天上日月迟速不同)
这里是“随钱锺书一道与古人对话”公众号。
我们每天推送一则千字左右的钱锺书论学小知识、小干货,让你轻轻松松走进传统,走进国学,感受中华文化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