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沉封百年的两条提纲

   这两条提纲,每次学习时,都卡在这个地方。每一次的学习都要重新修改原来的笔记,很多遍,也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在做医案的时候,又一次修改,终于对了。做医案时才发现,原来的注解是错误的,与各位老师共赏新的注解。学中医就是研究伤寒,反复研究,里面的每一个字的存在,都有医理有密切的关系。

太阳七十三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躁烦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方【13】)。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1  伤寒者,是太阳病之义,脉浮,自汗出,此为表证,小便数者,心烦者,此为里证,表里证俱有,此为由表传里,太阳内传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心烦者,胃热熏冲也。微恶寒者,表病内传而外未全解,此为阳明病,得之一日,阳明未实也。阳明阳实,腑热外蒸,则微恶寒而自罢,变为自汗出而恶热,此是调胃承气汤证。调胃承气汤,轻下胃阳燥之偏,以和里阴之气则已。阳明二十三,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和之则愈。阳明二十四,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2  本条脉浮自汗,小便数,心烦者,即是调谓承气汤证。医以脉浮自汗,病象太阳中风证,反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此大误也。病在阳明,反攻太阳,是为实其实,故为大误,得之汗多亡津(阴),胃腑燥实,则发谵语。此为胃气不和,调胃承气汤证,轻下胃阳之盛,以和里阴之偏。

脉浮,自汗出,微恶寒,脚挛急者,此是桂枝汤证,用桂枝汤解表则已。医见其微恶寒,脚挛急,又加附子温经,增桂枝令其汗,大汗出而亡阳,则阴盛而发厥逆,咽干,躁烦吐逆。宜甘草干姜汤,以复中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

若汗出亡阳而发厥逆,又复加烧针重发其汗者,此为虚其虚,大亡其阳,是为再逆,当速用四逆汤以回阳救逆,姜甘加附子,水土双温也。一逆再逆,重亡其阳,阳败则死,必用四逆,速回阳气。(四逆汤,调胃承气汤,后面在附医案)

3 汗出亡阴,内实谵语者,此为胃阳之偏盛,胃气不和,以调胃承气汤,轻下胃阳之盛,以和里阴之偏。汗出亡阳,手足厥冷,咽喉干燥,阳气离根而生烦燥,胃气上逆则生呕吐。用甘草干姜汤,甘草培土而补中,干姜温胃而降逆,脾胃与四互秉,脾胃阳回则四肢暖。其脚之挛急者,就是抽筋之义,此缘里虚风动,木燥而筋缩也,用芍药甘草汤与之,甘草舒筋而缓急,芍药清风而润燥,其脚自伸。

甘草干姜汤者,以甘草为名,明显是中气为主,干姜者,回中气之阳也。

芍药甘草汤者,以芍药为名,明显是风燥为主,舒筋伸挛,甘草者,建中而缓急也。

调胃承气汤,下胃阳之盛,以和里阴之偏,所以名为调胃。(五脏者,皆秉于胃,承上启下,所以名承气汤,或为方名之义)

4   脚挛急者,此为里虚之证,此在误汗之前。若误汗之后,必见亡阳烦燥证。反之心烦小便数者,也是在误汗之前。若误汗之后,本是阳明初证,更见胃实谵语证。

重点;本条提纲,心烦小便数之实证与脚挛急之虚证并见者,原来是一语双关;

外感伤寒,脉浮自汗,是为表证,小便数,心烦者,此为里证,是为里实,反攻其表,是实其实,必汗出亡津(阴),而发谵语,调胃承气汤,轻下胃实,以和里阴。

外感伤寒,脉浮自汗,是为表证,脚挛急者,此为里证,是为里虚,但仍是桂枝汤证。反加附子增桂枝,令其汗多出,是虚其虚,必汗出亡阳,烦燥厥逆,甘草干姜汤,救逆回阳。若不知为逆,又复烧针发汗,是为重亡其阳,急加附子,速回阳气。

脉浮自汗,心烦小便数者,误攻其表,此为阳盛入腑;也就是汗出亡阴而阳实!

脉浮自汗,脚挛急者,当和解表,反令多汗,汗多亡阳,此为阴盛入脏;也就是汗出亡阳而阴盛!

我一直纳闷,心烦小便数为实证,怎么就加了虚证的脚挛急?怎么就阳证与阴证并见的呢?原来是脉浮自汗,误攻其表,同是汗出,却有亡阴与亡阳之变,则有阴盛与阳盛之别。标准的古汉文,一语双关。

太阳七十四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1  此复述上条,设为问答。证象阳旦,阳旦汤即是桂枝汤之义。症象阳旦者,即是脉浮自汗出之义,按法治之,而反增剧?

一,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此为阳明一日,此为传里,反用桂枝汤,以攻其表,则汗出亡津(阴),阳明腑实而谵语。脉浮而大,已传阳明,而反攻表,故反增剧。浮为太阳未退,大为阳明未实,阳明一日,所以外见太阳表证,内见阳明里证。阳明二日,腑热外蒸,则太阳微恶寒退,阳明潮热来。阳明之浮大,重按有力,沉而实缓。

二,伤寒,脉浮,自汗出,微恶寒,脚挛急,证象桂枝汤,按证是桂枝汤无疑。因加附子参其间,又增桂枝令汗出,则汗多亡阳,阴盛厥逆,而发烦躁咽干,两胫挛急。脉浮而大,脚挛急者,此是桂枝汤证,反加附子温经,又增桂枝,以令汗出,汗多亡阳,故反增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桂枝汤解表之风,补内虚之大。此内虚之大者,是芍药甘草之挛急,浮虚之大,重按无力。

2  汗多亡阳者,以甘草干姜汤,救逆回阳。夜半阳生,故两足当温。胫尚微拘急者,重与芍药甘草汤,以伸拘挛。

汗多亡津者,以调胃承气汤,以止谵语。轻下阳明之阳偏,以和里阴。

备注;此两条提纲,是多次修改,心仍不定。在此说一下注解的,大体思路。

1  脚挛急的阴证,与谵语的阳证,不会同时出现,这两个证对不上,也合不到一起去。在太阳病,一个误汗证,可以亡阳,也可以亡阴,但不会亡阴之实,与亡阳之厥俱见。

应是本阳实而亡阴,本阴盛而亡阳。不可能既见阳盛之腑实,又见亡阳之厥逆,这是非常矛盾的。也就是说不可能见阳腑腑实而发亡阳阴厥证,也不能见亡阳阴厥证又风胃腑阳实证。此阴阳症并见,是矛盾的。所以把脚挛急证与小便数而心烦,是分开的注解。阳实与阳亡之证,不可能同时发生。即然胃腑之阳实,还能用甘草干姜汤回阳吗?即然是厥逆,还用调胃承气汤泻胃实吗。显然是很矛盾的,不可能是一个症,所以再一次读到的时候,就又一次研究。

论;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就是抽筋之义。芍药性凉,能滋乙木之燥而降甲木之火。下能息风润燥治抽筋,上能泻热建中降相火。口腔溃疡,嘴唇嘴角上火,耳唇上火,眼睛上火,都可以用这个方子试一下。上火之象,一般是舌质红,参考用之。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0)

相关推荐

  •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13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黄双辉老师讲伤寒论第13期 第29条讲解 黄双辉: 仲师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 ...

  • 《伤寒论》113方——调胃承气汤

         第五十八方--调胃承气汤 阳明二十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大黄四两(清酒浸,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三合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芍药甘草汤,甘草干姜汤

    太阳七十三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躁烦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 ...

  • 《伤寒悬解》太阳病桂枝汤——禁忌三条

    太阳十六.(桂枝禁忌三条) 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汤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 酒客病,因喝酒而得病者,不可用桂枝汤.或一切酒后禁用桂枝汤,得汤则呕. 论:西医的头孢类药物,也有禁酒,头孢配酒,说 ...

  • 《伤寒悬解》——栀子类汤,五条提纲

    太阳八十七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下伤中气,枢轴不运,是以腹满:阳明上逆,浊阴不降,腐败壅塞,宫城不清,是以心烦.烦极则起卧不安.栀子厚朴汤,厚朴.枳实破壅满而降逆,栀子吐 ...

  • 所有的注解书中,这两条提纲的注解全错

    推荐<伤寒之道>重新学习<伤寒杂病论> 学习<伤寒论>,虽然是有注解书帮助学习,也别想着一遍就能读懂,古往今来很多专业的中医,一辈子都在研究,你想着一遍看完学会,那 ...

  • 《伤寒悬解》泻法治病——脉证提纲

    可下九章 可下一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寸大于关,关大于尺,人之常也,是以三部脉不平.三部皆平,是乙木郁于尺中,不能上达,故尺与关平,甲木郁于关上,不能下达,故关与寸平 ...

  • 《伤寒悬解》卷四——太阳坏病(总纲两条)

    伤寒悬解卷四            太阳中篇五十六章 太阳坏病 太阳风寒,有正治之法,桂枝.麻黄是也.阳偏盛者,恐异日之入阳明,则有大青龙.白虎汤,早清其燥热.阴偏盛者,恐异日之入三阴,则有小青龙.五 ...

  • 《伤寒悬解》瓜蒂散医案两条与太阳坏病提纲两条

    附一:瓜蒂散医案,闫云科医案: 陈某,女,25岁,某大学教师.幼时病哮喘,多方寻医,时效时不效,后经中医治疗五年未发.彼炯炯睿智,容光藻逸,学校之外另有兼职,皆胜任之而无倦意.近因变天哮喘复作,白昼尚 ...

  • 《伤寒悬解》擅自增加两条治表理论——刺血解表与托透救表理论

    太阳篇结尾论:外感急救与坏病 善治者,治其皮毛也.补充治表之理论,李可老中医,刺血解表与托透救表两法 一,先说表实病急,刺血解表法.辟秽解毒汤,治疫毒痢 田某,男,3岁,1975年8月8日,16时突然 ...

  • 《伤寒悬解》——坏病提纲两条

    太阳百三十三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1 伤寒,吐下后,而又发汗,阳虚生烦,脉甚微弱,至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疼痛,缘阳亡 ...

  • 《伤寒悬解》中医吐法——瓜蒂散医案两条

    附一:瓜蒂散医案,摘自网络: 陈某,女,25岁,某大学教师.幼时病哮喘,多方寻医,时效时不效,后经中医治疗五年未发.彼炯炯睿智,容光藻逸,学校之外另有兼职,皆胜任之而无倦意.近因变天哮喘复作,白昼尚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