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分析的古今中药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全面检索古今中药治疗肛周湿疹的文献,采用统计学方法,归纳、总结中药外治法治疗肛周湿疹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和组方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依据。材料与方法:分别以“湿疮”、“浸淫疮”、“风血疮”、“坐板疮”、“肾囊风”、“绣球风”、“谷道痒”为关键词,通过《中华医典》软件,进行目录检索,得出古代文献;以“肛周湿疹”为主题词、以2007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为时间范围,以CNKI为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出现代文献。再分别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药。运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方药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总结肛周湿疹的用药规律。结果:1.本次研究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古代文献80篇,方剂146首,中药165味,共计引用频次461次;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现代文献278篇,方剂293首,中药158味,共计引用频次2311次。2.以中药功效统计,古代符合分类标准的药物91味,引用频次300次,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五类药分别为:攻毒杀虫止痒药(20.00%),清热药(15.67%),补虚药(10.33%),止血药(6.67%),解表药(6.33%);现代符合分类标准的药物133味,引用频次2272次,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五类药分别为:清热药(40.18%),攻毒杀虫止痒药(10.74%),利水渗湿药(8.63%),解表药(8.36%),补虚药(5.77%)。3.以高频药物统计,古代包含26种中药,引用频次201次,引用频率67.00%;现代包含31种中药,引用频次1865次,引用频率82.09%。4.以中药四气统计,高频药物中,古今应用最多的均为寒性药。其中古代寒性药物10味,引用频次90次,引用频率44.78;现代寒性药物20味,引用频次1219次,引用频率65.36%。5.以中药五味统计,高频药物中,古代引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辛味(44.78%)、苦味(24.38%)、酸味(15.42%)、甘味(7.96%)、咸味(7.46%);现代引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苦味(37.05%)、辛味(33.14%)、甘味(16.25%)、酸味(10.40%)、咸味(3.16%)。6.以中药归经统计,高频药物中,古代引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胆)经(23.88%)、肺(大肠)经(23.38%)、肾(膀胱)经(22.39%)、脾(胃)经(16.92%)、心(小肠)经(13.43%)、心包(三焦)经(0);现代引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膀胱)经(28.42%)、肝(胆)经(26.33%)、肺(大肠)经(21.13%)、脾(胃)经(16.94%)、心(小肠)经(7.18%)、心包(三焦)经(0)。结论:1.古今医家对肛周湿疹的认识大体相同,认为肛周湿疹的发生与体虚感受风、热、湿、虫毒等邪气相关,因此清热、解表、解毒、杀虫、止痒、补虚为其主要治疗原则。2.古今医家治疗肛周湿疹均重视清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补虚药及解表药的应用,而古代还重视止血药,现代还重视利水渗湿药。3.古今医家治疗肛周湿疹均以寒性药运用最多,因此清热是治疗肛周湿疹的首要原则。4.古今医家治疗肛周湿疹均以辛味、苦味运用最多,故发散、清泄之品是治疗肛周湿疹的主要选择。
5.古今医家治疗肛周湿疹均以归入肾(膀胱)经、肝(胆)经、肺(大肠)经的药物为主,因此治疗肛周湿疹时可以参考此六经作为选方用药的依据。
6.苦参、黄柏、蛇床子、白矾、五倍子、苍术、川椒、当归、甘草、大黄、冰片、芒硝为古今共有高频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抗炎作用,对治疗肛周湿疹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