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敏明 | 横金,淹没在山里的小村庄

横金村

处帽(妙)峰山北

仅十几户人家

隶属桃源街道

据《宁海地名志》载
金姓于清雍正(1723-1735)初
自天台大石乡后田金村迁此
以村边有五条横路
金氏居住,故称横金

横金,淹没在山里的小村庄

文|应敏明

横金村坐落在半山腰,淹没在茂密的山林中,村里村外到处可见野菇、野花,可听得到鸟鸣虫唧。
村口一棵大树下系着一头南方少见的黑驴,看见我们围着它看,它有点焦虑地踢着蹄子,双眼大而无神地注视着我们。村子里大约还有二十来幢老房子,十几道残墙断垣,都是石头垒的、黄泥夯的。老房子建得很集聚,墙弄很窄,窄窄的通道还是几百年前铺的石子路。
村子实在是太破落了,破败的房子,让人看上去有一种不曾见过的,能震撼心灵的苍凉之美。横金整个村子就好像是一个保留完整的古物,每颗石头,每道残垣,每张瓦片,每根柱子……都包浆浑厚。村子古拙、敦厚,执着地保留着几百年前的韵味。
横金村在看不到边的大山里,显得很缈小和孤独。如果没有那条古道,人们压根想不到这里还有人烟。古道有十华里,都是羊肠小道,还可见几百年前铺的石子路,石子一颗颗大小差不多,小小的,都是精选出来的,岁月已经把它磨得毫无棱角。小道一路上来,绿荫如盖,就像一条隧道,被植物包围着。夏天行走其中,凉爽无比。更让人惊喜的是,小道上几乎都有随手可捡小小的明代青花、宋元青瓷的瓷片,就这样把古代文明和现代化的今天联接了起来。
“汪汪汪”的狗叫声,让我们意识到村子里还有人。遁着狗声,我们走进一家道地,只见一家三口人在低矮的还是烂泥地的房子里吃饭。看见我们来,他们显得很兴奋,目光里有期盼。男主人个子中等面目憨厚,脸皮黝黑,皱褶很深,一看就是一个常年在野外的劳动者。他说横金村原来有近三十户人家,由于村子在山凹里,还没通公路,上城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间小道,生活极为不方便,所以绝大部分人家都搬到县城里去住了,村里仅剩三四户人家,而且都是老人。
他还说横金村的人都姓金,都是同宗同族,祖辈都住在山里。他自己现在年纪大了,习惯了山里的生活,再说到城里去住既没房子又没劳保,无法生存,还是在山里有山货山地还能讨点生活。老人说得很平静,但语气中还是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认命的情绪。坐在一旁的老太接腔说,谁还愿意住在山里,没有办法才住在山里的。她还说她老家在山下叫屋脚科的地方,可比山里富多了。我跟她说,你怎么会嫁到这穷山沟来。她有趣地回答道:年轻时没人要。我再次审视着眼前这位老太太,但见老人身板硬朗、眉目清秀,可以说年轻时应该是个美娇娘,再看看倔强的老汉,我想,这对老人年轻时一定有故事。
其实,横金村真是有故事的。在横金的西首,有一块不小的空旷地,三道石头垒成的围墙还在,但已无建筑。只见一位本地的养蜂人,在此养蜂。他年近六旬,当然也姓金。他说横金祖上其实是临海迁徙过来的,太公当年遭人陷害,跑到这里替人看山了。据说当年横金山里,古树参天,豹虎横行,横金的太公和《水浒》中的武松一样,也有孔武之力,曾徒手擒拿豹子。太公后来就在横金立足了,守护山林,开荒播种,繁衍子孙,鼎盛时横金村人口达百余人。我们饶有兴趣地听着养蜂人的叙说,眼前出现的是古代横金人刀耕火种,采药狩猎的图卷。
接着养蜂人的话题,和我们一起去横金考察的一位收藏家,说起了和横金有关的三十年前的收藏故事。他说三十年前他去农村挨家挨户收购古物,有明清家具和杂玩。一次他听人说,横金村有张非常华丽的朱金出帐床。他就从妙峰山脚爬上横金村,寻遍了整个村子,但还是没有找到那张出帐床。但在不经意中却在一农户家发现一张乾隆年制作的圆凳,尺寸大,回纹工好,形制隽永,至今仍收藏着。收藏家还说,当年在宁海古玩界流传着横金有宝贝的传说,说横金村藏有一块玉,奇怪的是只要把它种在地上就能长出牙齿来。为此,有很多人上横金寻宝,当年收藏家也好奇,也上去寻宝过。当然,那是个迷信的传说。
现在,横金村的人们已不可能再过刀耕火种、垦荒伐木的生活了,况且它就处于现代化县城一个街道的管辖范围内,处于闹市区车程半小时交通圈内。如今的横金村人大都早已告别了横金,整体移民了。村子好像就要荒芜掉了,没有多少时间就会消失的。然而人就是这样,住进了现代化的城市就会越发向往自然,想寻找心灵的憇息地。我觉得横金村就是近在城市眼前的世外桃源,就是人们心目中的香格里拉。
横金的优势在哪里?一是离县城中心近,不到二十华里的路;二是完整保留着几百年前的原始村庄;三是自然环境原生态未遭破坏,是非常适合保护性的原生态旅游文化开发的,可建非常好的民宿区。但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经济原因去破坏它的原生态,我们要保护好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房一墙,只有这样横金村才有价值。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横金村是一件古物,古物的价值在于保持完整性,原汁原味原包浆,用古拙、敦厚的面貌示人。当然了,开发横金村也不能因噎废食,时代在进步,开发村子还是要引进现代化信息网络,村子房屋室内还是要在不影响结构情况下,釆用现代化的设施。与时俱进,让横金村焕发出新的生命。

□ 文稿:应敏明

□ 摄、排:水东居士

□ 审核:海洋大歌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0)

相关推荐

  • 中国的几个怪村,每一个风景都美轮美奂,你听说过或去过几个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许多城市都有高楼,十分繁华, 但是,在城市长时间逗留,无论如何都会厌倦, 在人们习惯快速生活节奏的时代,很多人喜欢去古香古色的地方寻找安静的村庄和古镇,接下来介绍几个罕见的村 ...

  • 中国中部最后的香格里拉,湖北唯一的羌寨,被遗忘的原生态村落

    在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有一个咸丰县,有湖北"西大门"之称,在咸丰县藏着依山而建的民居,让人流连忘返的村落-麻柳溪村,麻柳溪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享有中国中部最后的一个香格里拉的美誉,还有 ...

  • 中国最“诡异”的村庄

    晚上6点就要离开,当地人:千万别待太晚! 亮点资讯 村庄,科学与自然趣事,诡异的村庄 近两年喜欢在国内的一些村落旅游的人也是变得越来越多,虽然很多村子的经济水平不高,但是因为非常有特色,所以也是能吸引 ...

  • 应敏明 | 父亲的嗜好

    我的父亲与他的孙子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应敏明 父亲一米七二,不算高,但他腰板挺直,一辈子没塌过,在我记忆里,他一直都是个高个子. 父亲这辈子嗜好烟酒茶,在当时,这嗜好算是高 ...

  • 应敏明 | 缑城曾有个“拐老本”

    城关的拐老本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应敏明 插图:柴伟国 原标题:拐老本 出处:甬派APP 缑城是个小镇,建在一道陡坡上.传说很早时,天下了一场大雪,有只猴子沿着这陡坡跑了一圈 ...

  • 应敏明|杏树脚下的阿官

    文/应敏明 缑城人物 缑城西门有株千年杏树,三人合抱大,枝干有人腰粗,树皮已像鱼鳞般的坚硬,这株树是缑城树中的老祖宗了.相传在明万历年间,有一位外地刘姓的卜易家来到此地,观天象察地理,手指老杏树说,此 ...

  • 应敏明|“神针”葛道官

    图片选自网络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来源:<岔路记忆>初稿 作者:应敏明 (宁海收藏大家) 岔路镇祥里村,西北面依靠天台山山脉,天台山一支清流从村中蜿蜒曲折流过.东南面开 ...

  • 应敏明 | 豆腐老头

    宁海奉有羊祜的还有哪些地方? 受<羊祜志>编委委托,"乡土宁海"向社会各界咨询有关宁海民间信仰羊祜的地方(只要奉有羊祜相公.羊府相公即可),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有: 东南溪 ...

  • 应敏明 | 组织

    上一辈,包括我们这辈人,都有着深深的"组织"情结. 文丨应敏明   正文 一天,我们当年公司办公室的朱主任急冲冲地来找我,气喘嘘嘘地对我说:"应经理,X书记这几天每天眼睛 ...

  • 应敏明 || 小张和老张

    小张 小张今年三十岁,小个,圆脸,眼窝深,有些像越南人. 小张玩瓷器,玩老窑瓷器.小张在宁波古玩城有爿店,店不大,放着一张八仙桌,几把凳子.柜台.橱窗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瓷器.瓷片.平素里,小张总一副无 ...

  • 父亲节特刊丨应敏明:父亲的乡愁

    献给天下所有的父亲 父亲的乡愁 应敏明 晚年的父亲很少有笑容,更不要提有笑声了.父亲年轻时身体很棒,且上代人均高寿,本就有长寿基因.但晚年的父亲显老,六十多岁就步履蹒跚.他每晚几乎都很晚睡觉.到现在, ...

  • 贺岁佳作丨应敏明:灯火可亲

    灯 火 可 亲 应明敏 小时候我们家每年过了农历十二月二十,母亲就会请小镇上有名的书法家给家里写上幅大红春联,内容无非是辞旧迎新.祈祷祥和,父亲就会忙碌地找来梯子,给自家门口挂上红灯笼.也就是从那个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