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最后一座哥特式教堂,欧洲人称之为“大教堂中的贵妇”
塞哥维亚主教座堂全称圣母升天暨圣弗鲁托斯主教座堂,最早原本位于城堡附近,在1520年胡安·布拉沃领导的那场反抗运动中毁于战火。1521年起义被镇压后,查理五世命令在此修建一座新教堂以取代被毁的圣母玛利亚教堂。新教堂由哥特晚期建筑家胡安·吉尔·德·亨塔南(Juan Gil de Hontañón,1480-1526)设计,工程主体建设在他的儿子罗德里格·吉尔·德·亨塔南(Rodrigo Gil de Hontañón,1500-1577)主持下于1525-1577年完成。旧教堂中的部分残迹被移植到新教堂中,包括唱诗班座椅和洗礼池等,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胡安·古阿斯设计的回廊,基本为原砖原样移建至此。后来Pedro de Bizuela等人先后参与到教堂的建设之中,整个教堂于1768年全部建成并于同年得到祝圣。她也成为西班牙最后一座哥特式教堂,因其优雅的外观而被称为“大教堂中的贵妇”。这是我们后来在城堡上远拍的教堂,像不像一位拖着长裙昂首站立的古代贵妇呢?
其实教堂建设期间欧洲大部分地区已开始流行文艺复兴风格,因此这座教堂在建设中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出哥特式向文艺复兴式的转换。从外观看,虽然哥特式尖塔和飞扶壁占主导,但后期建造的拱顶和大门已经转变成文艺复兴风格了。
进教堂参观需要购买3欧元一张的门票,包括主殿、回廊和博物馆。这里的开放时间是每年11-3月的9:30-17:30,4-10月的9:30-18:30。不知道是不是中午的缘故,教堂里没什么人。高大的束柱再次提醒我们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
不过这里明显没有我们以前看到的哥特式教堂那般灰暗阴森,屋顶的线条华美而充满律动。
主祭坛被围在栏杆内,显得很神秘。
祭坛上的装饰由我们熟悉的那位西西里人萨巴蒂尼(Francesco Sabatini,1722-1797)于1768-1775年在马德里王宫工作室中设计完成。这件新古典主义作品由四根爱奥尼式大理石柱支撑,中间是14世纪遗留下来的和平圣母雕像,1775年被镀银后供奉在此。两侧是San Frutos(塞哥维亚城市的主保圣人)和San Geroteo(塞哥维亚教区的首任主教)两位圣人的雕像。上方中间是代表玛利亚名字的变体字,两边分别为Santa Valentine和Santa Engracia的雕像。最顶端则是众天使立起十字架。
主祭坛对面就是唱诗班座椅,它们是旧教堂中保留下来的15世纪作品,116个座位全部用胡桃木精雕细琢而成。
两侧的管风琴为18世纪查瓦利亚工匠制作安装。
整个教堂为三殿式,主殿周围共有20个礼拜堂。其中从北门进来后右手第一个叫圣殇礼拜堂,里面保存着西班牙雕塑家胡安·德·尤尼(Juan de Juni,1506-1577)1571年的作品《埋葬基督》。
第二个叫圣安德鲁礼拜堂(Capilla de San Andrés),里面最著名的作品是佛兰德斯风格的画家安布罗修斯·本森(Ambrosius Benson,1490-1550)于1530年创作的三联画《卸下圣体》。这位出生于意大利的画家大部分创作都在塞哥维亚完成,他自称“塞哥维亚大师”,而这件作品确实称得上是大师之作。它原本为圣米盖尔教堂而作,因此左边一幅画着天使圣米盖尔的形象。右边一幅是圣安东尼奥。
这间礼拜堂中,一位修女独自坐在里面静思,让人不忍打搅。
通往回廊的门在圣灵基督礼拜堂中,这座雕刻精美的哥特式大门从旧教堂移植而来,由胡安·古阿斯设计。上方雕刻的《卸下圣体》为出生于西班牙阿尔莫纳西德的塞巴斯蒂安(Sebastián de Almonacid,1460-1526)所作。十字架下,基督躺在圣母玛利亚怀中,两旁站立的是门徒圣约翰和抹大拉的玛利亚。
回廊是将胡安·古阿斯设计的旧教堂回廊依原样一砖一石移建于此,是完全的哥特式风格。
步道下方就是为设计和建造此教堂做出巨大贡献的亨塔南父子的墓。
回廊尽头有个小博物馆,珍藏着一些宗教艺术品。门上方雕刻着圣维罗妮卡展示留下圣容的头巾的形象。
馆中的藏品包括画作、银器和挂毯,还有一辆做工精美的车。
高达88米的钟楼并没有对游客开放,它的尖塔是1614年重建的,原来的尖塔为木质结构,在一次雷电中起火烧毁了。据说它是西班牙境内最高的钟楼。
走出教堂换个角度看一眼钟楼,她与教堂的正立面连为一体,恰如一位拖着一袭长裙的贵妇,而她的脚下则围着一群可爱的小狮子,它们不是抱着西班牙王国盾徽,就是抱着塞哥维亚城徽,个个吐着舌头,让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