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林内科秘验方
1.红藤六妙散
【处方】苍术15克、黄柏15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生薏苡仁40克、炙甘草5克。
【用法】中药温水浸2小时,煮沸后文火煎20分钟,取头汁,加水再煎,共取药液600毫升。每次300毫升,每日2次,每日1剂,饭后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
【功效】活血燥湿,清热止带。
【主治】带下黄白,质腐味垢之急慢性宫颈炎、附件炎、宫腔内膜炎、盆腔炎、炎性包块等。
【加减】
(1)腰骶酸痛者,加川牛膝、防己各12克。
(2)少腹胀痛者,加白芍30克、台乌药10克。
(3)阴灼、尿坠者,加土茯苓30克、萆薢15克。
(4)炎性包块者,加莪术15克、牡丹皮12克。
(5)盆腔瘀血者,加桂枝12克、茯苓30克。
2.赵氏祛湿健发汤
【处方】炒白术12g 猪苓12g 茯苓25g 泽泻25g 萆薢15g 车前子15g 赤石脂15g 白鲜皮15g 桑椹子15g 首乌藤15g 干地黄15g 川芎10g。
【功效】补脾祛湿,滋阴健发。
【主治】脂溢性脱发。
3.清咽消瘰丸
【处方】玄参80g、麦冬60g、桔梗40g、甘草30g、浙贝母60g、黛蛤散80g、射干60g、紫背天葵60g、僵蚕60g。
【用法】炼蜜丸如绿豆大,8岁儿童每服30粒,每天3次。8~12岁每服40粒,12~16岁,每服50粒。
【功效】清热散结,软坚消瘰。
【主治】小儿乳蛾(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颈淋巴结炎,以及成人慢性咽炎、咽淋巴滤泡增生等)。
4.斑秃生发汤
【处方】生地25g 当归12g 赤芍15g 川芎10g 红花12g 桃仁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刺蒺藜15g 潼蒺藜15g 何首乌20g 老生姜1小块 青葱管20寸(冲)。
【功效】活血利窍,滋阴生发。
【主治】斑秃。
5.白疕一号
【处方】土茯苓30g 菝葜30g 紫草15g 乌梅15g 生槐米30g 甘草8g 地骨皮15g 徐长卿15g 刺蒺藜15g 生地30g红花10g川蜈蚣1条。
【用法】饭后服,煎头二汁共得药约1500ml,每服250ml,1
日3次,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主治】银屑病(血热型)。
【加减】血热甚者加水牛角30g、丹皮12g;白屑厚者加生牡蛎40g、白鲜皮:15g。
6.白疕二号
【处方】生牡蛎30g(先煎) 煅牡蛎30g(先煎) 乌梅肉30g(打碎) 夏枯草20g 莪术15g 红花10g。
【用法】浓煎头二汁得药约1500ml,每服250ml,1日3次,饭后服。
【功效】活血润肤,消坚散邪。
【主治】银屑病(血燥型)。
7.润肤止痒汤
【处方】生地30g 当归12g 赤芍15g 菝葜30g 土茯苓30g 紫草15g 乌梅20g 地骨皮15g、徐长卿15g 刺蒺藜15g。
【功效】凉血祛风,润肤止痒。
【主治】瘙痒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湿疹性皮炎等)。
【加减】皮肤掀红,血热甚者加生槐米20~30g;连翘15g;泛痒走窜,风邪甚者加红浮萍20g、白鲜皮15g;肤燥便结,燥热
甚者加火麻仁30g、天门冬20g。
8.五味藿胆丸
【处方】当年藿香叶250g、龙胆草150g、香白芷60g、辛荑花60g、猪胆16~20个
【用法】取汁拌药,密盖1夜,令其浸透晒干,研极细粉,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0~60粒(10g左右,小儿酌减),1日3次,饭后服。
【功效】苦辛通窍,清泄风热。
【主治】鼻渊(急、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及部分慢性萎缩性鼻炎)。
9.疏泄利胆汤
【处方】茵陈15g 赤芍8g 郁金5g 生麦芽15g 藿香叶5g(后下) 甘草3g。
【功效】疏泄利胆,化湿和中。
【主治】新生儿黄疸
10.健脾敛肠粉
【处方】怀山药50g(洗净) 生薏米30g(淘净晒干) 石榴皮15g(选质优者) 罂粟壳10g(枯黄壳厚者)
【功效】健脾益气,敛肠固脱。
【主治】小儿顽固性泄泻(慢性菌痢、肠炎、菌株失调、肠功能紊乱等久泻不止者)。
11.加味调元生脉饮
【处方】炙黄芪30g、太子参25g、麦门冬20g、北五味子8g、炙甘草10g、生白芍25g、川木瓜20g、乌梅肉15g、肥玉竹15g、
生地30g、制黄精25g、煅龙牡60g(先煎)。
【制法】微火共炒至焦黄色,共研极细粉,过100目箩,密藏备用(最好现配现用,以防久藏变质)。
【用法】1周岁以内,每服2g,1周岁以外每服3~4g,沸水冲匀,再搅匀煮沸如糊状服之,1日3次,加糖亦可。
【功效】益气养阴,强筋壮骨。
【主治】痿证(低钾综合征)。
12.猪卵五味子汤
【处方】猪卵1对(切片,干品用20g,与兽医联系,最好选用第一胎的小雄猪睾丸,勿见水,切片干燥备用)、淫羊藿30g、北五味子8g(打)。此为12岁左右的儿童剂量,10岁以内者,可以酌减。
【煎法】常规浓煎头二汁,共得药1500ml,每服250ml,1日3次,两天1剂(在服用期间,氯化钾不能陡停,只能递减酌停,也许有几次反复,但坚持服药,疗效可期)。
【功效】补肾益气,培元固本。
【主治】小儿寒哮(用作小儿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休止期的巩固剂)。
13.补肾固本丸
【处方】补骨脂80g、钟乳石80g、胎盘1具、北五味子40g、党参60g、炒白术50g、茯苓60g、甘草40g、陈皮50g、半夏50g。
【用法】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0g,日服3次,饭后服。
【功效】补肾纳气,温肺定喘。
【主治】肺、脾、肾三脏阳虚,喘咳痰黏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抗病力低下者)。
14.六味玉屏风散
【处方】黄芪200g、炒白术100g、防风40g、大红参60g、淫羊藿60g、甘草40g。
【制用法】上方打为粗末,每用25g作“煮散”剂,得汁400ml,1日2次分服,饭后服。或加黄精、大枣各100g,常规熬膏,膏成2000~3000ml,冷藏备用。每服2~3汤匙,1日2~3次,沸水冲服(饭后服)。
【功效】补肾益气,健脾培元。
【主治】肺、脾、肾三脏气虚,易于外感者(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症)。
【加减】阴虚者西洋参易大红参,加麦门冬60g;多汗者加山萸肉50g、制黄精80g;咳嗽者加党参60g、平地木60g;鼻塞者加
苍耳子50g、辛夷花40g;便秘者加淡苁蓉60g、火麻仁60g;便溏者加益智仁60g,莲子肉60g;重症者可配服胎盘胶囊。
15.白前三拗汤(又名顽咳饮)
【处方】炙麻黄10~12g、杏仁泥15g、炙甘草8g、白前12g、射干12g、桔梗10g、陈皮12g、苏子15g、紫菀15~20g、枇杷叶
20g。
【功效】宣肺开郁,温金宁嗽。
【主治】顽咳(久咳不已,无器质性病变者)
【加减】舌质红而干者加南沙参20g、麦门冬20g;舌质淡而畏寒者加炙款冬花15g、白芥子10g;苔白滑而背冷者加干姜5g、
细辛5g、南五味子5g(“要温肺,姜细味”宣、散、温、敛,宁嗽如神);便溏纳呆者加诃子肉12g、炒薏米30g;便燥难行
者加火麻仁30g,睡前饮麻油1匙,生蜜水送下;咽源性顽咳,可与程钟龄止嗽散联合应用。
16.通络清脑汤
【处方】丹参20~30g、川芎10~15g、葛根30g、桑寄生30g、广郁金15g、石菖蒲10g、赤芍15g、地龙干20g、青木香10g、路
路通4个(打碎)。
【功效】活血通脉,豁痰宣窍。
【主治】风中经络(脑梗塞、脑血栓等后遗症)。
17.健脾益气汤
【处方】黄芪15~25g 炒白术15g 茯苓30g川续断12g 桑寄生20g 车前子15g川木通6g 柴胡12g北五味子8g。
【功效】健脾益气,利水通淋。
【主治】劳淋(慢性肾盂肾炎)。
18.化 石 散
【处方】海金沙100g 生鸡内金100g、真琥珀100g、海浮石50g 木香30g 硼砂10g。
【用法】研极细粉,每服3~5g,每日3次。用连钱草50g,煮水送下。
【功效】消坚化石,活血通淋。
【主治】石淋(泌尿系结石)。
19.膏淋分清饮
【处方】射干15~20g 泽泻30g 萆薢15g 车前子15g 石打穿20g 半边莲25g 半枝莲20g石韦30g 冬葵子12g 台乌药10g 川牛膝10g。
【功效】分清去浊,滑利通淋。
【主治】膏淋(乳糜尿)
20.八味苓桂术甘汤
【处方】茯苓30g 桂枝12g 炒白术15g 炙甘草6g 制附片10~15g 北五加皮8~10~12g(另包) 葶苈子15~25g 丹参15
~20g。
【功效】温阳化饮,利水强心。
【主治】支饮(肺源性心脏病伴心衰及其他充血性心力衰竭)。
21.开络涤饮煎
【处方】生香附15g 旋覆花12~15g 广陈皮12g 生半夏15g 云茯苓30g 生薏米30g 葶苈子15~20g 白芥子12g 生黄芩15g紫丹参20生姜3片 大枣4枚。
【功效】苦辛开络,健脾涤饮。
【主治】悬饮(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难消者)。
【注释】倒取药汁时,必须用纱布过滤。
22.平麦逍遥散
【处方】柴胡80g 当归80g 炒白术100g 白芍100g 茯苓100g 甘草30g 生麦芽100g平地木100g。
【用法】打粗末,每次25g,水煎1次,1日2次分服(不服第二煎)。
【功效】疏肝健脾,扶正复元。
【主治】为各类肝炎恢复期的巩固剂。
23.茵陈三黄汤
【处方】茵陈蒿30g 过路黄30g 田基黄20g 生大黄12~15g(后下) 虎杖15~20g 蒲公英25g 板蓝根20g藿香叶(当年产者效佳)15g(后下)。
【功效】清热败毒,活血退黄。
【主治】黄疸热重于湿者(各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等)。
【加减】黄疸深重,皮肤瘙痒者加赤芍20g、广姜黄12g、刺蒺藜12g。
24.茵藿平胃散
【处方】茵陈蒿30g 藿香叶12~15g(后下)、炒苍术12~15g 陈皮12g 姜厚朴12g 甘草5g。
【功效】燥湿泄浊,芳化退黄。
【主治】黄疸湿重于热者(各型肝炎、胆囊炎等)。
【加减】黄疸深重、皮肤瘙痒者加广郁金15~20g、过路黄30g、刺蒺藜12g。
25.枳术升陷汤
【处方】枳壳15~20g 炒白术12~15g 升麻8g 柴胡8g。
【功效】健脾行滞,理气举陷。
【主治】胃下垂气滞者(伴胃肠胀气)。
26.苓桂升陷汤
【处方】茯苓30g 桂枝10~15g 炒白术15~20g 炙甘草6g 升麻8g 柴胡8g。
【功效】温化逐饮,健脾升陷。
【主治】胃下垂停饮者(伴胃液潴留)。
27.椒附建中汤
【处方】大红参10~20g 炒苍术15g 炒白术15g 干姜10g 炙甘草6g 制附片10~20g 川椒5~8g。
【功效】逐寒行滞,温中舒脾。
【主治】阴寒胃痛(虚寒型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重症)。
【加减】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加海螵蛸20g(先煎)、白及20g(先煎);萎缩性胃炎加乌梅15g、制黄精20g;痛甚者加白芍25g、香
附15g;胀甚者加木香8g、砂仁5g;呕吐涎沫者加炒吴茱萸5~8g、姜半夏12g;便溏泄者加益智仁12g、赤石脂15g。
28.溃 疡 散
【处方】乌贼骨80g(去壳微炒) 鸡蛋壳80g(洗净微炒 浙贝母50g 白及片80g 甘草40g 枯矾10g
【用法】研极细粉,过100目箩,捻之如扑面之粉。每服3~5g,1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用沸水冲服。
【功效】和中敛疡,制酸止痛。
【主治】胃脘痛,嘈杂吞酸(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等)。
29.独 圣 散
【处方】白及(净)研极细粉
【用法】每服5g,小儿酌减,加鲜旱莲汁20ml,沸水冲服,1日2~3次。
【功效】凉血止衄,生肌敛疡。
【主治】鼻衄(病因不明,反复不止,长年不愈之根治方)。
30.凉血止衄汤
【处方】水牛角片20~30g(先煎) 生地黄20~30g 黑栀子15g(打碎) 知母20g 生大黄8g 怀牛膝10g。
【用法】水煎服。小儿酌减
【功效】清热凉血,润燥止衄。
【主治】鼻衄(病因不明,反复不止,长年不愈且已排除其他血液病等患者)。
31.塞流止崩汤
【处方】炙黄芪30g 炒白术15g 升麻8g 煅龙骨20g(先煎) 鹿角霜20g(先煎) 乌贼骨20g(先煎) 炒地榆30g 茜草根15g 红苍术12g炒蒲黄12g。
【功效】益气固摄,塞流止崩。
【主治】血崩(子宫功能性出血等)。
32.黄芪白及汤
【处方】炙黄芪25g 白及片20g 人参12g 甘枸杞25g 沙蒺藜12g 净连翘15g 生槐米15g仙鹤草20g 甘草6g黛蛤散20g 大枣4枚。
【功效】益气敛阴,补肾宁络。
【主治】阴斑(血小板减少症)。
33.壮 骨 丸
【处方】 虎骨(酒酥)10g,芡实10g,酸枣仁(盐炙)10g,枸杞子10g,五味子(醋蒸)10g,川芎20g,当归40g,石斛30g,龟甲(醋酥)30g,附片(砂炒)30g,杜仲(盐炙)30g,黄柏(盐炙)30g,羌活32g,独活30g,防风30g,木瓜30g,白芍30g,怀牛漆(酒蒸)30g,白术(麸炒)30g,苍术(炒)30g,党参30g,沙参(炙)30g,黄芪(炙)30g,补骨脂(盐炙)30g,山药(麸炒)30g,薏苡仁(麸炒)30g,防己30g,珍珠草(酒炙)30g,桂枝30g,紫地榆(醋蒸)30g,熟地黄30g,菟丝子(酒蒸)30g,茯苓30g,干姜(炒)30g。
【功效】 祛风除湿,养阴潜阳,强筋壮骨。【主治】用于风湿痹痛,筋骨痿软,肾阳不足,精血亏损,骨蒸痨热。
34.化坚逐痹汤
【处方】威灵仙20g 白芍30g 制川乌12g 虎杖15g 鸡血藤30g 麻黄8g 青木香10g 地鳖虫10g 甘草8g。
【功效】温经活血,化坚逐痹。
【主治】痹证(同逐痹酒见下)。
【加减】寒痹加制草乌10g;热痹制川乌改10g、虎杖改20g、大红藤30g易鸡血藤;颈椎病(神经根型)加葛根30g、片姜黄12g;腰椎退行性变加骨碎补15g、补骨脂12g;腰椎间盘突出症加红花12g、川芎12g、骨碎补15g;关节僵肿加白芥子15g、僵蚕20g;关节囊积液加益母草20g、白芥子15g、水蛭胶囊2粒(1日3次);膝骨性关节炎加川牛膝12g、粉防己12g;血压高者桂枝易麻黄。
35.复方都梁丸
【处方】香白芷200g 川芎80g 天麻60g 僵蚕60g 地鳖虫50g 细辛30g
【用法】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10g(约40~50粒),1日2~3次,饭后服。
【功效】祛风散邪,活血止痛。
【主治】偏正头风(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眶上神经痛的巩固剂)。
36.八味拈痛汤
【处方】白芍30~50g 炙甘草8g 川楝子10g 延胡索20g 五灵脂15g 生蒲黄12g 香附12g 台乌药12g。
【功效】活血行气,解痉止痛。
【主治】痛证(一切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病变的痛证,如痛经、粘连性腹痛、盆腔瘀血粘连症、胃肠神经痛、结肠痉挛、碎石后
肾绞痛、癌痛等)。
37.八味定痫丸
【处方】广郁金80g 净白矾30g 胆南星60g、姜半夏60g 石菖蒲60g 远志50g 僵蚕60g 天麻60g。
【用法】共研极细粉,用鲜竹沥8份、姜汁2份,泛为丸(或加蜜作丸)如绿豆大,辰砂为衣。10岁以内小儿,每服20~30粒,10岁以外者可每服30~40粒
【功效】辛开逐痰,息风定痫。
【主治】小儿(或成人)癫痫。
38.甘缓潜宁汤
【处方】生铁落50g 珍珠母30g 灵磁石30g(上3味先煎半小时) 炙甘草8g 浮小麦30g 大枣4枚 百合20g 知母20g 生地20g 柏子仁15g 石菖蒲10g远志8g。
【功效】潜宁缓急,养心安神。
【主治】脏躁(更年期综合征、神经症、忧郁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癔病、失眠等)。
39.大黄韭龙汤
【处方】生大黄20~60g(切碎) 活地龙70条(大小均可,洗净切段) 韭菜汁1酒杯(冲服)
【煎法】先将地龙放入瓦罐中,文火炖1小时,得汁300~400ml,冲入大黄中稍搅拌,浸1小时后,再煮至将沸而未沸时,旋即离火,待温,倒入韭菜汁顿服,必致畅泻。否则递增大黄剂量。
【用法】连服1~3剂,渐见精神疲软后,再服他药。
【功效】泻火逐痰,活血通窍。
【主治】狂证(精神分裂症及亢奋型失眠)。
40.头风石楠叶汤
【处方】石楠叶20g 川芎12~15g 白芷12g、天麻12g 白芍20~30g、甘草8g。
【加减】前额痛者加葛根25g、升麻8g;偏头痛者加柴胡12g 刺蒺藜15g
【加减】枕后痛者加桂枝10g、羌活12g;巅顶痛者加藁本12g、细辛8g;全头痛者加蔓荆子12g、僵蚕20g;眶上神经痛加决明子20g、杭菊花15g;血压偏高者加山羊角尖片30g(先煎)、苦丁茶15g;血压偏低者加炙黄芪20g、制黄精20g;痛甚即吐者加代赭石30g(先煎)、半夏15g;痛剧如啄如锥者加大蜈蚣1条,或蝎蜈胶囊2粒,1日3次。
【功效】祛风散邪,通络定痛。
【主治】偏正头风(血管神经性头痛、眶上神经痛)。
41.葛根宣痹汤
功效:辛开豁痰,活血宣痹。
主治: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方药:葛根30g、桑寄生30g、全瓜蒌20g、薤白头15g、桂枝10g、丹参25g、川芎12g、郁金15g、白芍25g、白酒10m1(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