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孩的社交,直接把我给搞翻了!~
今天不做导图了,轻松点来聊聊小学一年级娃的社交一二事,不得不感慨的是,小学生的社交,真真和学龄前完全不同。
果果学校中午吃饭除了定好的餐饮,孩子们是可以自己用饭卡去购买牛奶和果汁喝的。
果果前天回来很高兴地给我讲说,妈妈妈妈,我昨天中午在食堂喝到了一个超级超级好喝的奇异果汁。
我正在脑补超级超级好喝的果汁的高大形象时, 小家伙又继续滔滔不绝了,
而且,我不仅给我自己买了一杯,我还给我们班另一个小朋友C也买了一杯。
我随口接了句,恩好。
她继续说,妈妈,我给她买是因为她没带饭卡,她明天要还我的。
我脸上不动声色,心里暗笑:你们小孩之间算的挺清的嘛!~
她不理我,又继续自顾自地说,
不仅如此奥,前两天我还给A同学刷了一杯果汁,有一天我没带饭卡,B同学也给我刷了一杯果汁。
今天本来A同学要还我的,我手快自己已经刷过了,所以A同学替我还给了B同学,所以我们三个都互不相欠了。
我震惊了!
这些平常在家连钱都花不出去的小豆包们,竟然可以算的如此清楚,完全没有推诿和人情。
就是单纯且直接的我借给了你,你第二天就要还我。
我当时感慨的,真不能低估孩子的交往能力,给他们适当的零花钱,让他们去交往和体验吧。
昨天放学回来的时候,我满怀期待地问果果,果果你今天中午尝试到了什么新的果汁啊?
一反常态的,果果没有滔滔不绝,她淡淡的告诉我说:酸奶。
我有点疑惑:你不是说你们学校酸奶不好喝吗?
一听我接话,她话匣子又打开了,
妈妈,你还记得C同学没有带饭卡,我帮她刷奇异果汁吗?
我点点头。
我前天给她刷的果汁10块钱,但是今天她还我的时候,她说她卡上没有多少钱了,只能给我刷一瓶2块钱的酸奶。。。。
我又震惊了
!
我接着问她,那你怎么想?
我以后不给她刷卡了,我只给我的好朋友们刷,我和我的朋友们总是互相刷的什么还什么啊。
我问果果,你相信C同学说的卡上没多少钱的话吗?
相信啊!
我没有再继续问下来,也没有给她任何建议,或者用我的观点影响她。
我觉得她自己在这一课里,有所收获。
她保持了对朋友和同学的信任,她也找到了信任不对等时的解决方法。
进入小学后,孩子们其实也是进入了一个真实的社交世界,放手让他们去体验,只要是在可控范围的,我不干涉,但是也不会假装看不见。
果果中午午休是不睡觉的,他们可以在图书馆躺一躺,也可以在自己的位置安静看书。
刚开始第一周,怯生生的小朋友乖乖的在座位上看书。
这个礼拜开始,小孩坐不住了,而且发现了新大陆。
一天她放学回来给我讲说,妈妈,有天中午我实在憋不住了要上厕所,我和我的朋友A一起去向老师报备上厕所。
我们上完厕所,发现了好多探险的地方啊,厕所里,走廊上跑,大图书室......
我们太开心了,A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以后要永远一起探险。
我也真为他们开心。
过了几天,果果再讲和朋友探险时,主角变成了B。
我又疑惑了,果果,A 同学呢?你们不一起探险了吗?
果果气呼呼地开始八卦了,妈妈我给你讲奥,我和B我们俩不让A加入我们的探险小分队了。
我心里一咯噔,紧接着问,为什么啊。
因为今天她在课堂上得到的分比我们多,而且老师只让她一个人坐下休息,我们都得继续学习,这不公平,我们也和她一样表现好啊,为什么老师只让她一个人休息。。。。
说实话,我当时第一反应是我家小孩因为妒忌,和其他孩子一起排挤他人,
我该怎么化解她的妒忌心理?
但当下我也没有好的方法立即想出来,只能先和她共情:
是啊,如果是我,我也不舒服,但是果果还记得上次你在幼儿园被选中领唱,有同学不服气,但你的好朋友替你开心的事情吗?
果果不吱声,我也没再往下讲。
昨天放学回来,小家伙高兴地说,妈妈妈妈,我们和A合好了,我们还给她道歉不应该不邀请她,她又是我们的朋友了!
我没有问他们和好的细节,但我知道,孩子们在慢慢学着处理嫉妒,学着分享喜悦。
她需要父母适当的提醒和引导,以及场景调换去站在另一个角度感受,但是她不需要我给她讲一堆大道理,
孩子慢慢可以的,虽然这一定不容易,也一定有反复。
果果这两年犹如开挂一般,社交力大涨,在如何快速交到朋友上,果果学校的一个做法特别值得借鉴。
在开学之前,老师收集了所有小朋友的生活照,开学后,每天都有一节课老师会播放小朋友的照片,看孩子们谁能大声喊出ta 的名字,
被喊到的小朋友,则站起来大声告诉其他小朋友她喜欢什么,小朋友们听完则一起向ta打招呼,你好***,
就这样一直轮流让每个小朋友被认识,被打招呼,连续进行一个礼拜,全班小朋友都彼此非常熟悉,ta 叫什么名字,ta 喜欢什么,我们是否有共同之处,孩子们之间就很容易找到朋友。
这是老师的推力,对于家庭来说,我们也可以多在家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孩子尝试主动去和他人打招呼,迈出交友的第一步。
我们做父母的,无法亲自上场去代替孩子交到朋友,但我们尽量地为孩子创造一些条件。
但同时,也接受我们一些孩子就只愿意自己跟自己玩啊。
我在看零零后的时候,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小孩一 一, 她两三岁的时候就不喜欢和他人一起玩,
老师担心她性格变得内向孤僻,不利于成长,于是便劝解她,让她多交朋友。可是一一说:“我就喜欢自己玩儿,我觉得一个人玩儿挺好的。”“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我有这个权利。
一一的独处,不局促不落寞,她怡然自得地享受着独来独往自己给自己玩带给她的乐趣。
她的妈妈处理方式也特别好,她用爱和尊重接受了孩子的行为,同时也适当配合老师对孩子交朋友的引导。
一 一 在家庭里,感受到了安心和被支持。
在这种充分理解的环境里长大的一一,上了小学,升了初中,开始慢慢明白了团体的意义,有了自己的朋友,但她还是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
今天这篇文,我尝试着用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二事,来初步探讨下孩子们的社交,
7岁的小孩,自信又独立,他们单纯却又狡诈,他们真诚却又充满了谎言。
不苛责,不惊慌失措,
多关注,多引导。
他们终将长成我们期待的那个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