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集邮,这三十年来,我从感兴趣到喜爱,再到失望

作为一个资深邮迷。没错,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集邮,已经集了三十多年的邮票了。这三十年来,我对集邮从感兴趣到喜爱,再到失望。到底经历了一份个什么样的过程,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小学时,那时候异地交流的主要方式还是写信。看到信封上花花绿绿的邮票,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于是开始集邮。刚开始时,集的都是盖销票,就是有邮戳的邮票。那时候不知道怎么集邮,都是把盖销票用浆糊粘到了一个本子上。结果到初中了,发现不对,就把它们又揭了下来。用攒了大半年的钱,买了一个集邮册。于是,那些盖销票有了一个正式的家。

高中时,我在三中上学。当时学校的门岗老头带卖纪特邮票,当然是全新的 。于是,每当新邮下来,我宁可饿着肚子,也要去买一套。还因此认识了一个邮友,芝田的靳(jin)亚松。他这个姓,好些同学不认识。但是我老早就认识了。因为以前看的画书《高山下的花环》里面有个靳开来。我俩曾经一起骑自行车去市区看邮展,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集邮多了,和邮友交流的过程中,听说邮票可以升值。于是,我觉得再苦也是值得的。最大的神话就是,当年的猴票和全国山河一片红。都是面值八分,在后来的拍卖会中,都卖出了几万的高价。

当时,父亲说过我几回。说集邮当业余爱好可以,不能投资太多,更别幻想捡漏一夜暴富,我都当耳旁风了。结婚后,每年我都买年册。妻子不让,我就偷偷地买。女儿们出生后,我更是一年买两本,说是给女儿们留的。等她们长大了,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实说白了,就是想等邮票升值。

没想到事与愿违。这几年科技发展得太快,邮票基本上没人用了。首先失去了流通价值。好吧,那还有收藏价值。但是,我查了一下资料,傻眼了。九十年代的纪特邮票,发行量大都在三四千万。这十几年来,发行量虽说小了,但也在四五百万之间。自古物以稀为贵,如此大的发行量,想保值都难,更别说升值了。2013年的年册,我买的时候是280元,现在的市场价是150,早就跌破面值了。2015的年册,我买的时候是190,现在的市场价是120。唯一的区别就是,市场上的年册,大部分不包括小本票和小全张。但是,一年的小本票和小全张也就三四套啊。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我还是女儿们,从邮票上学到了不少知识。文物邮票上有长信宫灯,四羊方尊和后母戊鼎等等。植物的桂花邮票,知道了桂花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

可笑的是2002年,国足进了世界杯。牛皮吹得那叫一个大,当然也发行了不少邮票。还上了春节晚会。结果呢,上场溜达一圈,和巴西、土耳其,哥斯达黎加交手,丢了十几个球,灰溜溜地回来了。在足球界留下了一个永不磨灭的神话。

这几年,我再也不买邮票了。以前的,就让它们静静地躺在书柜里面,任期自生自灭吧。便宜了不舍得卖,贵了没人要。

唉,集邮就是坑啊……

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