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之三十二】三不亦斋:一个书斋的传奇故事

从榕城区韩祠路南端西侧的高地巷西行,在与禁城脚相连处的北侧,有一处地名为“陈绵盛内”的院落,这个院落除了有个奇特的名字外,还带一院子,号为“三不亦斋”。奇趣的地名里头有什么文化故事呢?2020年晚秋,我们“行走绿廊,感受水城文化”采访组走进这个院落探访。

三不亦斋位置图。阿龙 制图

商者名字成了铺号又成了地名

居住于陈绵盛内35号的陈利河老人,讲述起地名的由来时,谈到了自己的老祖宗——陈绵盛内的创始人陈绵盛。

据介绍,清代中叶时人陈绵盛是揭阳县官溪都古溪(今仙桥街道永东、西岐周边社区)人,来县城韩祠开店经营苎、糖、油等商品。

苎麻是夏布的原材料。清代,揭阳的夏布业发展迅速,从外地引进、收购苎麻原材料,再转给手工业者织成綕纱,回收后再批发给夏布作坊,成为商家营商的一个行当。夏布业的壮大,使城里有了众多的苎麻店,几乎每一条大街都有几家。商家在引进、收购苎麻的同时,也批发织綕,回收、转售綕纱的生意。

陈绵盛内院落大门。阿龙 摄

陈绵盛在经营苎麻的同时,兼着经营糖、油生意,在经商成功之后,于禁城脚东侧建起了一座“四点金”院落,为三进三厅,有东西两条小巷。这座大屋坐北朝南,西面是县署禁城内城河,前面是一个水池,水池又与东侧的学宫泮河相通。陈绵盛经商的铺号取了自己的名字,人们来店里取货,直接称为“去陈绵盛买苎”“去陈绵盛购油”。

陈绵盛内东巷。阿龙 摄

陈绵盛建造的“四点金”院落,人们也就称之为陈绵盛内。

陈利河是陈绵盛的七世孙,他说,祖宗的名字成为地名,每一间房屋的门牌上都印着祖宗的名字,这对前人也是一种很好的纪念。

书斋名称取自孔子名言

陈利河居住的陈绵盛内35号,位于院落的东巷北段,是一个小院子。巷北端有小门,小门上面有牌匾书写“三不亦斋”字样,过了小门,才进入这个小院子。

三不亦斋门。陈耀双 摄

斋,即为书斋。一个读书的地方,取了“三不亦”这么奇特的名字,是何用意呢?

原来,这是出自孔子的名言。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不亦”是将孔子的三个反问句排比句归纳下来,取勤学、友朋、达观的义蕴。

给书斋取上这个好名字的,是陈绵盛的曾孙子、陈利河的曾祖父陈祺年。

位于大院落东北侧的这个小院落,有一厅、二房、二过水房、一天井,为“小爬狮”式(类似四合院)建筑格局,坐北朝南。这个书斋的确是一处读书的好地方,有一个小小的天井,天井种上花木,还有假山。陈祺年青少年时期在这个小书斋里读书,晚年则在这里招生办学,为族人和周围群众提供一个读书的场所。

三不亦斋厅房。阿龙 摄

书斋走出“慈悲菩萨”县官

陈祺年是清末民初揭阳一个知名人物。他在清末考取了功名,被分发为吉林省候补知府,后以病告假回家。适逢清朝倾覆,民国建立,出任惠来县知事(县长)。陈祺年在惠来任上勤政爱民,办事宽容,颇少用刑,被惠来人称为“慈悲菩萨”。

揭阳学者孙淑彦所著的《惠来历代县长考略》中,详述了陈祺年就任惠来县令的事略——

陈祺年(1866~1918),字康侯,广东揭阳榕城人。清光绪十七年举人,分发吉林省候补知府,以病告假归家。民国二年,被公推为揭阳县临时参议会议长。三年春至四年任惠来令。擅书。传见林清扬《清花翎知府康侯陈公墓志铭》。

林清扬即林毓林,是民国时期揭阳韩祠近韩居人,清扬是他的字,其号为璞山,著有《璞山集》。他给陈祺年撰写的《墓志铭》,谈及陈祺年在惠来任上的情况:“潮梅绥靖处长吴上达廉得公才,委任惠来县知事,而公已垂五十矣。既之官,问疾苦,涤故陋,张弛合民情。邑士夫多植党派,相倾轧,构讼累年不得休。公至则早起治文书,午而出,亥而退。或居间为作调停恺切晓譬,不得解,父老则相谓曰:自识事来,几见长官为我侪勤苦如此,日欲暮宁忍不听我爷之断耶?卒皆折服以去。或谓公以己所应得劳格报之,镇府当得美仕。公笑应曰:所贵为官当介特不苟耳。营攒以求入,小人可鄙也。”(《璞山集》卷二)

从这段文字来看,陈祺年在任职惠来县时,属于勤政一类的官员。

民国五年(1916)冬,揭阳县知事杨玉衔以揭阳十六士绅为保卫团局绅,这十六人大都是清代举人或秀才。当时有署名“大梁赵淑子”者,撰《十六士绅诗钞》,传诵一时。其中第十二首为“说陈祺年”,论及他在惠来任职时事。撰者即清代揭阳举人郭玉龙。他这样评价陈祺年:“东省归来两袖清,百无聊赖出山行。宰葵二十多馀月,赢得慈悲菩萨名。”

陈祺年在惠来任职时颇少用刑,办事宽容,故惠来人有“慈悲菩萨”之称。

陈祺年两个儿子也当过揭阳县长

陈祺年的两个儿子,都读完了大学,这样的家庭在20世纪10年代,可谓百里挑一,更为奇特的是,兄弟俩竟然跟父亲一样,当上县长,一门三县长,这就更属凤毛麟角了。

据孙淑彦《揭阳历代县长考论》载,陈实甫,揭阳榕城人。陈祺年长子。大学毕业。民国初创办榕城敦睦小学。民国十三年(1924)冬12月24日至十四年春3月4日任揭阳县长。

依这样确切的任职时间,陈实甫当揭阳县长满打满算,也仅有71天。想来,他在县长这个任上也是难有所作为的吧。但他在民国初年创办敦睦小学,却是秉承了乃翁教书育人的良好家风。

陈祺年的次子、陈实甫的弟弟陈树翰,跟着兄长也当了“一会儿”县长,但他不是接了哥哥的任,这中间还隔着一位湖南人谭振声。谭振声从1925年的3月5日接任,也只当了114天的县长,到6月26日就卸任了,接他位子的,就是陈树翰。

陈树翰,字干甫,也是大学毕业,但他的县长任期却比他的哥哥和前任短得更短,仅有26天,成为民国时期揭阳“短命”县官的奇葩历史!

据《揭阳历代县长考论》载,陈树翰的任期是民国十四年夏6月27日至同年秋7月22日。

出现这样的状况,跟当时的陈炯明盘踞粤东的历史背景有关。

1925年,国民革命军首次东征抵达揭阳,革命军总司令许崇智委任粤军第二师军官谭振声为揭阳县县长,原来的县长陈实甫就由谭振声接替。至5月,东征军回师广州。向东征军投诚的原陈炯明部回驻潮汕,刘志陆为驻潮汕临时主任。6月,刘志陆将揭阳县长一职卖给陈树翰。

但不久,刘志陆即在潮汕叛变,宣布独立。嗣是,改派其亲信张胜之任揭阳县长。堂堂“父母官”就这样被陈炯明旧部、假投降真叛变的军人玩耍于掌股之间,如同是菜市场上的青菜,只要有钱就可来买。

陈树翰当上县长,或许是想替兄长讨回这个位子,也或许这位高材生怀有跟父亲一样要为民请命的一番情怀,就没有去考虑获得位子的方式靠买卖不太光彩吧。但在封建时代,捐钱买官的事儿俯拾皆是,而处于20世纪20年代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的军阀割据混乱时刻,这样的一介书生又能如之奈何呢?

书斋具人文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

一座清代建筑,以及一个清末书斋,从商发展到儒、再到政,并走出了3个比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这就注定这个场所会被人关注。

“陈祺年的科举和从政经历,折射出清末民初社会的大变革,而在这样的变革中,陈祺年能保持儒家达观的思想,清正为官、宽以爱民,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陈祺年两个儿子的县官经历,却是100年前军阀割据、祸害人民在揭阳的一个生动写照。陈家父子的故事,也是揭阳的历史,回顾这段历史,就更显得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珍贵和难得。”揭阳著名学者、地方历史文化专家彭妙艳说。

三不亦斋的建筑风格,也为古城保护专家所关注。

书斋的厅前配前廊轩,梁架饰精美木雕饰件,厅门木制闪门,配左右二厅房。

三不亦斋小阁楼。阿龙 摄

三不亦斋精美的木雕屋梁。陈耀双 摄

三不亦斋花圃。阿龙 摄

陈祺年在考中功名之后,又在书斋大门后盖起了一个小阁楼,阁楼有窗子对着天井,可欣赏到小花园里的景色。精美的木雕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为建筑专家所称道。“揭阳自明清以来,向学之风日盛,特别是县城,各社区、氏族纷纷创办学社、义学、书斋、家塾等用以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才。该书斋是县城典型一例。三不亦斋整座建筑保存完整,具有一定人文历史文化及建筑艺术研究价值。”对榕城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中山街道人工委主任陈耀双这样认为。

来源:揭阳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