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有个女人在上海出生了,她叫张爱玲
今天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
1920年9月30日,祖籍河北丰润的张爱玲(本名张煐)出生于上海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
到了父亲张志沂这一代,已家道中落。母亲黄素琼是新式女性,喜欢画油画,和徐悲鸿、蒋碧薇都很熟。
黄家同样是门庭显赫的家族。祖父黄翼升是李鸿章的副手,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父亲黄宗炎,曾经出任广西盐道。
黄素琼对丈夫清朝遗少的传统做派很是厌烦,后来便出了国。
就这样,4岁的张爱玲和3岁的弟弟,就开始和父亲一起生活。在8岁的时候,父亲书柜里的《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便被她一股脑儿地读了个遍。
1930年,经过西方文化熏陶的母亲,在接到丈夫的求和信后,终于回国了。但好景不长,夫妻二人为了给孩子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再次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母亲坚持让两个孩子进学校接受新式教育,而父亲却执意要让两个孩子进私塾,双方互不相让,最终父亲借此堕落,母亲毅然决然地提出了离婚。
父母离婚这年,张爱玲还不到10岁。离婚协议中有一项,张爱玲必须进学校接受新式教育。
张爱玲和弟弟
1939年,张爱玲考取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
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
“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七岁时我写了第一部小说,一个家庭悲剧。遇到笔划复杂的字,我常常跑去问厨子怎样写。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失恋自杀的女郎。我母亲批评说:如果她要自杀,她决不会从上海乘火车到西湖去自溺。可是我因为西湖诗意的背景。终于固执地保存了这一点。'
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小说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举成名。
此后,张爱玲一发不可收,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 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
不仅小说佳作频出,张爱玲的散文造诣也很高。
《流言》是张爱玲1945年出版的随笔散文集,畅销一时。
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张爱玲满篇的警句佳句。如“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炼”(《到底是上海人》);“中国人喜欢法律,也喜欢犯法”(《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多数的女人非得‘做下不对的事’方才快乐,婚姻仿佛不够不对的”(《谈女人》)等,不胜枚举。
1950年,张爱玲以梁京为笔名在《亦报》上连载长篇小说《十八春》。
《十八春》后来被拍成多个版本的电视剧。除此之外,《倾城之恋》、《第一炉香》等也都被演绎成经典的影视作品。
《半生缘》中的梅艳芳和吴倩莲
许鞍华版《倾城之恋》剧照
《红玫瑰白玫瑰》剧照
1961年,夏志清的英文作品《中国现代小说史》被译成中文在台湾出版。《中国现代小说史》用43页介绍张爱玲,最早是当论文发表,但初次为张爱玲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地位。
那个时候台湾新锐作家都以张爱玲为宗师,比如白先勇、王祯和、陈若曦、欧阳子等。她开始成为了名人。
张爱玲在大陆真正的走红是上世纪八十年代。20世纪60年代,张爱玲一度被归类为“新鸳鸯蝴蝶派”作家。虽然“新鸳鸯蝴蝶派”作家是被主流文坛认为并不高级的作家流派。
1981年,上海《文汇月刊》刊登了《张爱玲传奇》,再后来,是1984年上海《收获》杂志刊登了《倾城之恋》。
1986、1987年左右,《传奇》和《流言》在大陆出版了。
1955年秋,张爱玲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赴美国。
1956年2月,她搬到纽英伦州,遇见了美国剧作家赖雅。与赖雅相识半年后,两人结婚,共同生活到1967年赖雅逝世。
晚年的张爱玲,为了躲虱子,一直频繁地搬家。她在《天才梦》中曾写道: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一语成谶。
1995年中秋,张爱玲凄凉地在纽约寓所去世,享年75岁。因为离群索居,她的遗体一直到一星期后才被人发现。
这年9月30日,张爱玲的骨灰由林式同、张错、高全之、张绍迁、许媛翔等人携带出海,撒于太平洋。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雅俗共赏、不可忽视的存在,后来甚至衍生出“张学”,足见其影响力之广。
在许许多多写战乱爱情的作家中,张爱玲仍显得别具一格。她的文字华美而清冷,故事幽微又深邃。读她的文字,让人感觉自己和那故事之间总是隔着一层雾,很想撕开,却又无从下手。
她冷眼看世间,在乱世里孤独地来来走走,却依旧还是因为贪恋片刻温暖而尝遍爱情的伤。而她留下的文字却给许多人的生命带去了色彩。
有没有哪一句,曾照亮过你的生命?如果有,可在评论里给我们留言。
请输入图片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