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批评白居易的诗歌俗气,他却以这首最美的诗歌,做出完美回应

中国地大物博,美丽的地方举不胜举,杭州自然作为竞争者之一。在宋朝范成大的《吴郡志》中就提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更有意思的是,自古以来杭州名人多,在杭州当官的名人也多,名气最大的当属白居易和苏轼。因此,杭州也自然而然得到了无数文人的咏叹。然而,大概是因为杭州太美,诗篇又不计其数,反而难有让人久久难忘之作。数来数去,还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流传最广: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一首极为精彩的七律,诗人以西湖的方位着笔,看似平淡无奇,却又推陈出新。先是提到了孤山寺和贾亭的位置,交代了西湖的位置。突然又正面写到湖光山色,湖水上涨,与堤岸相平,白云舒卷又和波光粼粼的湖面相连。这自然是典型的江南风光,水天一色,更是与第一句中的寺庙、亭台构成了“楼观参差”的绝美景象。

随后,作者引入了春天最为活跃的生灵来增添气氛。莺歌燕舞,正是西湖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联是千古名句,字字如金。“几处”两字,看似随意,其实勾勒出莺歌的此起彼伏,我们甚至能够看到作者在游春时东张西望的情态。“早”、“新”两字用在动物身上,表达了它们对春天迫不及待的期望之情。“暖树”和“新泥”则表达了白居易对于春天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夸赞。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同样是千古不朽的名句。它恰如其分地勾勒出春天繁花似锦的画面。因为是早春,所以花并非全部盛开,而是这一团,那一簇,所以才会形成“乱花”之态。同时,草也没有完全长成,所以才会是“浅草”。但是,经历过万物凋零后的人们,看到这样的春意已经是欣喜万分了,已经被迷住,被陶醉了。

这种由客观之景影响主观感受的情绪,让作者深深回味。这种早春的清新之气,更是让作者反复咀嚼,难以忘怀。由此,他不由发出尾联中的感慨: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前面所写,是一段简短的游记,最后诗人的赞美西湖之景太过优美,直言美不胜收,余兴未阑。他表示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在湖东沙堤,那里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可以在绿杨荫里看景,看春,看湖光山色,看游人如织。

西湖有苏堤,那是苏轼主持修建的。西湖还有白堤,很多人误解为白居易修建的。其实,白堤就是这首诗中的白沙堤,白居易担任杭州剌史时,确实也曾修堤蓄水,造福于民,不过那是在钱塘门之北,并不在西湖之畔。

白居易的诗歌,往往拒绝过于华丽的辞藻,刻意写得浅显易懂。这和他一贯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相符合的。然而,后世有人却说他的诗歌太俗,格调不够上档次。小珏不讨论诗歌的风格,但就这首诗而言,哪有半分俗气?

全诗之中,首联、颔联写佳景,不抹胭脂,流露淡淡的高雅之气。颈联、尾联之中又写春行,更是带着别样的风姿。这样的诗篇,格调高雅,清新自然,娟秀无比。难怪胡以梅在《唐诗贯珠》赞叹:

最是中唐佳调,谁谓先生之诗近于俗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