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画卷是佛教和绘画艺术的巅峰,乾隆为它密密麻麻地盖了十八个章
在中国历代收藏家中,最为知名的要算是乾隆了。他的鉴赏水平,虽然被后人诟病,但不可否认地说,他以自己的特殊地位,成为了历史上最大的收藏家之一。但是,如果仅仅如此,那还不足以留名,因为他还有很多同行,也有数不胜数的藏品。乾隆能够在收藏界出名,更多是因为他留下了自己的许多痕迹。
特别是在古代书画作品之中,乾隆总是要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其实,在珍贵书画作品之中题跋、印章,本来是收藏界的一个习惯,也能够证明作品流传有序。只不过,乾隆却是一个坏习惯。其它人收藏字画,题跋和印章往往是另外附纸,或者加在最后面,尽量不破坏原作。乾隆则大笔一挥,肆意横行,他想写多少写多少,想盖在哪里就盖在哪里。有许多作品,都被他破坏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比如吉林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法界源流图》就是这样的,乾隆一共在上面盖了18个印章,那到底是一件什么作品,值得见多识广的他如此兴奋呢?
严格的来说,这幅作品在当时根本不算是文物,因为它本身就是乾隆朝的宫廷画师丁观鹏所作。但它非常特殊,来历很有讲究。
佛教是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随后迅速汉化,并被朝廷推广,利用它来麻痹百姓。而且,由于中国是古代东亚文化中心,又不断向外辐射输出佛教,让周边国家也有佛教的传播。大理国便是如此,甚至连皇帝都在晚年退位出家当和尚。
在公元1180年,大理国国王段智兴命令画工张温绘制了一组《大理国梵像卷》,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段智兴带领文武百官礼佛图,第二部分是描绘诸佛菩萨等宗教人物的画像,第三部分则是天竺国进贡图。
这幅作品非常巧妙,可以说是宗教人物的图集,这是中原王朝从来没有完成过的。它当然是收藏在大理国,视为镇国之宝。然而后来却被中原人士重金收走,并且经过了宋、元、明、清,辗转落入宫廷内府之中。
乾隆拿到这幅画后,重视当然重视,也非常喜爱,但总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笃信佛教,认为《大理国梵像卷》宗教人物涉及太多,无论是神佛的名号、排位和形象上与佛家经典有所出入。因此,乾隆便让宫廷画师丁观鹏重新绘制。
不仅如此,除了派出与郎世宁齐名的丁观鹏以外,乾隆还让章嘉国师充当顾问,指导丁观鹏作画。这个浩大的工程,历时数年,在乾隆三十二年完成,被誉为是“佛文化、绘画”艺术巅峰之作。
它同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乾隆的御识,第二部分则是佛教的典故98组,包括佛陀、观音、罗汉等等在内神像630多尊,第三部分则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幅巨制气势如虹,精致工整,展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巅峰技巧。同时,它的文化内涵,更是研究清朝佛教、风俗的重要资料,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当时,乾隆也非常喜欢,因此在上面盖了18个章,被人戏称为点了18次赞。
众所周知,乾隆一生喜欢研究字画,更是喜欢用玺。据考证,他一共有2000方印,而使用得最多的就那么十几个,基本上都集中在《法界源流图》上体现。比如“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清宫宝”、“如是观”等等。其实,欣赏归欣赏,印一两个章也可以理解,印这么多,实在有些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