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文物(175)|汉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
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袍长110厘米,下摆宽100厘米
文物年代:东汉中晚期
出土信息:1995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营盘墓地15号墓
馆藏地点: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修复前
修复后
在新疆考古中发现反映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文物比比皆是,汉佉二体钱、贵霜铜币、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玻璃杯、“马人”武士壁挂等,都是研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珍贵实物资料。除了以上文物之外,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尉犁县营盘墓地发现的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也是一件充满浓郁西方风格的珍贵文物。
营盘墓地位于尉犁县城东南,墓葬分布在库鲁克塔格山南缘,地处丝绸之路楼兰道要冲。1995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营盘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100余座墓葬,采集文物400件。这次发掘成果被评为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罽袍出土后,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学者们认为,从这件罽袍和营盘墓地出土其他文物所透露出的文化信息来看,希腊文化、波斯文化、中原文化、西域文化等多元文化汇聚于此,表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特征。
罽一类的毛织物,汉初已较为多见。除了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外,营盘墓地还出土了鹰蛇飞人纹罽、立鸟纹罽等毛织品。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出土于第15号墓长2.16米、宽0.7米的箱式彩绘木棺内,穿着于约30岁的男性干尸身上。出土时,男性干尸身盖黄色绢衾,头枕鸡鸣枕,面部覆盖麻质面具,内穿淡黄色绢长衣,外穿这件罽袍,下穿绣有花草纹的绢裤,脚穿贴金毡袜。腰系绢质腰带,腰带上挂香囊、帛鱼。左臂系长方形刺绣护膊。胸前及左手腕处各置一件冥衣。
出土的鸡鸣枕
这件罽袍除后背局部损朽外,基本保存完好。面料为当时的高端面料,有可能来源于新疆以外的中亚或西亚,但对襟的款式又体现出西域服饰文化特征。墓主所穿红地对人兽树纹双面罽袍。袍长110厘米,下摆宽100厘米。交领、右衽,下摆两侧开衩至胯部。用做袍面的毛罽为双层两面纹织物,表面以红色为地黄色显花,背面花纹相同,颜色相反。纹样对称规整,每区上下六组,横向布置对人纹或对牛、对羊纹等典型的波斯图案,当中用横排的无花果树或石榴树隔开。其中的人物皆为裸体男性,卷发高鼻,肌肉发达,健壮有力,肩搭披风,手执兵器,两两相对作演武状,应是古希腊爱神厄洛斯(Eros)形像。每组图案均呈二方连续的形式,贯穿通幅。整体纹样体现出古希腊、波斯两种文化互相融合的艺术特征。
红地人兽树纹罽
罽袍图案中出现的石榴树枝条和石榴也清晰可见。石榴生长于波斯,后传入西域,汉代以后才引种于中原各地。
裸体男性,卷发高鼻,肌肉发达,健壮有力,肩搭披风,手执兵器,两两相对作演武状,应是古希腊爱神厄洛斯(Eros)形像。
对羊纹
对牛纹
每组图案均呈二方连续的形式,贯穿通幅
面具为麻制,长23.4、宽19.8、高11.7、壁厚0.2厘米。用三层麻布粘糊成人面形,前额贴饰长条形金箔片。表面涂白,用硬物划出眼、唇线,墨线勾勒眉眼和胡须,朱唇。戴上它给人以瞑目入睡的感觉。
另有小型冥衣两件:放置在墓主胸前的是冬装,内絮羊毛,身长22.2、袖长11.4厘米,圆领、右衽、直裾,上衣下裳。在它的领口、前襟及腰侧内外缝有用于系扎的绢带;另外一件放置在墓主左手腕处。短夹衣,交领、右衽,袖口呈喇叭状。领口及腰襟处各缝缀一条用于系扎的绢质系带。
胸前的冬装小冥衣,窄袖圆领右衽,绢系带,是上下分裁的样式
一件放在手腕,标准的圆领右衽袍,上下通裁
墓主下身着阔裤筒的合裆长裤。面料为绛紫色平纹毛布,其上用淡黄、湖蓝、红、粉绿各色毛线以锁针法满绣花纹。纹样骨架为联珠、七瓣花构成的四方连续的菱格,内填四叶八蕾的花卉。针脚细致匀称,配色单纯大方。这条绢裤的面料可能来源于中原地区,结合营盘古墓出土的漆器、耳杯、丝绸、彩棺等文物,反映出中原文化对古代营盘的影响。
色花卉纹刺绣绢裤
这件织物,很可能是把用中原地区丝线做成的丝绸,拆除之后,用于当地重新纺线制作而成的
足部所穿绢面贴金毡靴是一双专门为死者特制的靴子,浅黄色绢作面,与里层的毡缝合在一起。靴面、靴底都缝有贴着金箔的弓形绢片。金箔有三角形、方形,按底衬绢片的形状组合成几何纹样。
脚底上的贴金
营盘男尸所着绢内袍多处镶边都有几何形的贴金贴绣花纹,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贴金实物标本之一。贴金是汉晋时期在纺织品上装饰金箔的工艺。西域居民喜爱黄金饰品,这种用黄金装饰服饰的习俗也传入中原地区。魏晋时期,中原地区的人们不仅穿罗服绫,而且提倡用金银装饰衣物,甚至仿制从波斯进献的织金锦袍。
绢内袍多处镶边都有几何形的贴金贴绣花纹,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贴金实物标本之一
虽然营盘男尸所穿的罽袍表现出异域风格,但其葬具及丧葬习俗却具有中原特色。出土的四足长方形箱式木棺,形制与甘肃河西地区和长江流域发现的汉代葬具十分相似,具有汉地风格;出土的刺绣绢裤、绢质内袍、刺绣护膊、残锦片、冥衣等丝绸服饰应来自中原内陆,由此可以看出中原的丧葬习俗对西域的影响。
经碳十四测定,营盘15号墓主生存的年代为东汉时期,彼时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频繁。营盘作为塔里木盆地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与中原及周边各地的交往比较密切。
墓主人可能是当时西域城邦之一的墨山国的贵族。营盘15号墓出土的干尸及其文物,汇集了古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元素,对于研究丝绸之路交通、贸易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