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摘要(1)
男性,56岁。突发头痛伴晕厥1天。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横断位(图A、B)显示鞍上池及双侧外侧裂池斑片状高密度影;CTA的MIP(图C、D)及VR(图E、F)图像显示右侧后交通动脉囊状动脉瘤。
【影像学诊断】
【最后诊断】
病史摘要(2)
男性,71岁。头晕7月,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4月。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表现】
MRI平扫横断位T2- FLAIR、T1WI和矢状位T2WI显示桥前池球形高、低混杂信号(图A~C);CT增强桥前池病变明显较均匀强化(图D);CTA显示基底动脉球形扩张及两侧椎动脉增粗(图E、F)。
【影像学诊断】
【最后诊断】
【讨论】
脑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严重疾病,SAH中95%为动脉瘤破裂出 血。脑动脉瘤中1cm以下以囊状动脉瘤多见80%~90%单发,90%起自颈内动脉系统, 病因可为先天性、外伤性、肿瘤性、感染性和动脉硬化性等。颅脑影像学检查对脑动 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CT和CTA、MRI和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其中DSA仍是动脉瘤诊断的“标准”,但CTA和MRA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对 脑动脉瘤的检出也具有高度敏感性,目前认为CTA尤其是3D-CTA可以作为脑动脉瘤首选的 影像检查方法。依据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情况分为无血栓动脉瘤、部分血栓动脉瘤及完全血栓动脉瘤, 动脉瘤内有血流的部分在增强CT或MRI图像上表现为显著强化,而血栓由于肉芽组织包裹 可表现为周边强化,鉴于此可区分动脉瘤内血栓与瘤腔。而CTA、MRA和DSA可直接显示各种形态动脉瘤,使诊断更加容易和准确。基底动脉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2%,一般位于基底动脉分叉处、基底动脉中段或 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的起点附近。本组第2例患者常规MRI平扫显示桥前池境界清 楚、边缘光滑的混杂信号占位性病变,可见长T1、短T2信号区及新月形短T1、短T2信号区 (病灶左侧),分别提示为血管流空影和部分血栓形成,可以考虑到基底动脉动脉瘤;CT 增强显示大部分为血管样强化,偏左侧部分可见新月形略高密度,提示为部分血栓形成的 动脉瘤,3D-CTA清楚显示了球形的基底动脉动脉瘤,两支椎动脉亦增粗,使诊断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