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立太子为什么这么难?看看刘邦就知道了

刘邦晚年宠信戚夫人,爱屋及乌,也比较偏爱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一度有意废黜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这个事情显然很不简单。因为这件事不做则已,如果做了,那么连带的就会动摇吕后的地位。也就是说,如果刘邦真的成功废立太子,那么接下来就会废黜吕后,改立戚夫人为皇后。所以,刘邦这个想法遭到了朝臣的强烈反对,刘邦最后只能怏怏作罢,结果是吕后上台之后,大肆报复,逼死如意,残酷虐杀戚夫人。

刘邦贵为天子,为什么想换个继承人都这么不容易呢?

而且,刘邦找出的理由其实也说得过去,刘盈性格懦弱,不适合当皇帝。尤其是在刘邦看来,汉朝刚刚建立,参与创业的元老功臣们都还在,而这些人都是草莽英雄出身,让一个性格懦弱、仁慈的儿子去驾驭这些人,刘邦担心初建的汉朝江山可能会翻船,其实也并非毫无道理。更何况,天下初定,汉朝中央能够实际控制的不过是秦国故地和韩魏故地,关东地区存在大量的封建诸侯,刘盈如此懦弱,一旦关东诸侯有人效仿项羽刘邦,汉朝的江山还能不能延续下去,就很成问题了。

吕后和戚夫人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她们两人的宫斗戏背后,还有两人各自所代表的利益集团。

刘邦能够夺取天下,依靠三股力量,也就是汉初功臣集团的三个集团。首先当然是参加了沛县起义以及受楚怀王之封后配属给的部队,这个集团是刘邦集团的原始股东,最早大约三万人,比如曹参、周勃、樊哙、萧何、夏侯婴等,都属于这个集团。第二个集团是刘邦奉楚怀王之命进攻秦国关中谷地的时候,在中原韩魏故地一带招纳了大量韩魏旧贵族,比如张良、韩信,基本上就属于这个集团。第三个集团则是刘邦入关中之后,以秦国故地为根据地,与项羽争衡,所以部队主体基本上变成了秦国人。

这三个集团大致也可以对应刘邦集团的三个层次,砀泗元从集团是刘邦集团的骨干,刘邦的高级将领基本上都出自这个集团,也是刘邦最信任的一个群体。韩魏一带召集的豪杰则是刘邦集团的中层干部,除了张良、韩信成功进入了刘邦集团的高级领导层之外,其他人基本上都没有这个机会。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从秦国故地大量征发的农民,这是刘邦集团的士兵的主要组成部分。当然,在韩信平定赵地、齐地的过程中,也加入了大量齐人、赵人,但基层干部基本上还是以秦人为主。

吕后是刘邦的结发妻子,和刘邦也是老乡,所以,站在吕后身后的是整个参加了刘邦起义全过程的砀泗元从功臣集团。戚夫人是刘邦在韩魏一带所获,所以戚夫人背后是刘邦集团中的赵魏韩一带的功臣集团。而在刘邦考虑废立太子的时候,还是汉朝初建时期,能够说得上话的大臣,其实基本上都出自砀泗元从这个功臣集团,很少有例外。即便是张良这种刘邦比较信任的谋士,地位实际上也要比砀泗元从低得多。这也是汉朝建立之后,张良急流勇退,归隐山林的原因,因为他看出来了刘邦和砀泗元从集团对他是有戒心的。

这个砀泗元从功臣集团在汉初政治舞台上权势极大,而且一直延续到了汉武帝时期,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比如汉初时期的九卿,基本上都是出自这个集团。当这个集团的第一代人死后,到文帝、景帝时期,第二代也仍然延续了这种政治上的特权地位,比如三公基本上都出自这个集团,极少有例外。一直到景帝时期,这个集团在二千石以上的高级职务中所占的比例才开始逐步下降。也就是说,虽然皇帝是刘邦,但帮助刘邦管理整个国家的,还是这个功臣集团,这是刘邦坐江山的权力基础。因此,刘邦作决策的时候不能不考虑这个集团的反应。

而刘邦最后放弃废立太子,也是发现整个砀泗元从集团反对的态度很坚决,没有多少商量余地。在这种局面下,如果他还要强行废立太子,那么就意味着他要和整个砀泗元从集团对着干,反对的人他就必须要清洗一遍,否则即便是他将如意立为太子,将来也很难站得住脚。但要做这种政治上的大手术,第一是当时汉朝的政治局面并不算特别稳定,刘邦一直到处征战,没有太多时间来做,另一方面是当时这么做,会动摇汉朝的统治基础。所以,最后还是刘邦自己选择了妥协,放弃了这个打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