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桩”与“根”
桩
今天傍晚时候大家在靠山功的微信群里一起讨论了一下站桩与扎根的不同。我把讨论的内容整理一下发布出来,以供大家一起学习,期待大家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因为大家讨论的是关于太极的内容,所以在近代关于太极的论调里总会离不开“桩”这个字眼。很多练太极的拳友也都在津津有味的谈论着该如何去站桩。
其实我觉得我们不管学拳还是学其他的不管什么技能,都应该是依法不依人,依法不依人是说随法不随人,归于法而不取于人。人是一种变量,法是一种常量。教你的老师即便再有名气,如果偏离了常量也是违背了法理。就太极而言的法应该是关于太极的拳经拳论,我们应该以太极拳所阐述的拳经拳论为师,这才是最高宪法,这才是抛开物欲横流的明师。
如果公开的在关于太极的圈子里对桩提出不同意见,我相信在这个现代的社会里会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因为桩这个字已经形成了社会发展的产物。各位,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能不能做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代人,学太极不就是在返璞归真吗?学太极不就是在学能婴儿乎吗?学太极不就是在回到曾经吗?曾经是什么?曾经就是原始。
我不是说桩不好,只是用在太极里不适合。因为在所有关于太极的拳经拳论里都找不到桩这个字,太极里只有根,只有其根在脚。违背了最高宪法就会走人误区。
中国传统武学各门各派,都有所谓类似“站桩“的练法。比如南派武学叫做'马步“或“扎马”。所谓各师各法,各马各扎;一个师父,不同玩法。后来演化出各种称呼方式与理念。但南派的称法是相对正确的,马,是活的。桩是死的。就因为“桩”是死的,在形意拳传出这个站桩的练法后,受到挑战。
因此才从站桩,又多了一个名称叫“活桩”。桩,就是桩,没什么死桩跟活桩。但现在的人好玩文字游戏,也为了打嘴皮子的争论,因此搞出“活桩。桩,如果是活的,那就不叫桩。桩,必须是钉在地下,丝毫文风不动的。
各位有谁看过木人桩或其他桩是底下装轮子的吗?
而站桩成为显学,始于孙禄堂出书开始。孙大宗师,弄了形意、八卦,太极三种合一。那时武学书籍很少,他的书成为权威。从此太极被加进去桩功。只是现在大家不知道,也成了内心的信仰,如此而已。
太极有没有所谓的桩功?有的。但太极原始叫”扎根“,操根。你绝对不会在任何太极的拳经拳论上看到”桩功“,站桩”活桩的字眼。太极拳经拳论只有根”,没有桩。大家可以去翻遍所有古人太极著作找找。
现代人加入的一堆,就别拿出来说。那已经加入孙禄堂一脉的东西了。而桩与根,外形相似,但从理念到动作,完全不同。活桩。。。。是件笑话。但大家不明就里。桩就是桩。。。先搞清楚名词再练。
很多人练了一辈子,还没搞清楚站桩跟桩的意义。。。建议多思考。也希望有明理的学友继续站出来恢复原始太极的真貌,太极只有根,不是桩。
根
现代太极显学练的这些东西有没有用?有的,但不应该叫“桩“。很多师父自己从来没想过”桩“的意义,就一代一代传下去,才会在现代跟未来制造出这么多的糊涂蛋。文章发布出来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抨击,我只是在传达我所学过的理念,只是想探讨一下太极的本来面目,如果我错了,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我所学的是郑子太极,在郑子太极里的“扎根”外形看起来很像现在所称的“站桩”但大家学过后就能知道从理念到动作以及目的完全不同。
我们可以拿大家都见过的树根来做比喻。
1、树根是不断往下并同时往四周延展生长。根是活的,是会不断往下扎的 2、一颗大树外力推不动,拔不起,无法动其分毫 3、有根之树会不断向上生长
郑子太极的“扎根”,就是因为这样的理念到动作而生,所有一切训练跟目的也聚焦这三点。当你进行操根的各种功法训练后,你脚底的地筋会越来越软化,整个脚掌会逐渐变成像肉团一样可以直接整片贴进地面,吸住地面。接着训练出来的根就能越来越深入地底,不断训练不断向下扎根,这是上述第一点的定义。
当你的根越来越深,那么根练的比你浅的人就无法动你分毫。哪怕你只比对方根深一分,他也对你无可奈何,这是上述定义的第二点。
当你练出根劲,再学会使用根劲时,就能由下往上撬起对手,往上延伸犹如大树树干之生长,这是上述定义的第三点。
之所以郑子太极使用“根”字,就因为扎根功法从理念到动作,都围绕“根”字的具体定义,而产生相应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与阶段。这样的用字才是严谨与精确的。
扎根之人,还没有办法做到上述三点只有一个原因,根还练的不够或是有根但还没学如何用,如此而已。
但不管是训练方式,或是理念用字,在统统正确的情况下,只要有正确的传授,自己也勤加锻炼,终有一天能往“根”字的精髓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