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隐士住在深山里为什么对天下事知道的那么清楚?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里是这样说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许多人对古代隐士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觉得这种归隐山林的人一般都是世外高人,有非同凡响的能力,因为他们隐居在农村或者山野之间,即使足不出户,也能够知道天下大事,还对天下大事有很好的认知和预测。 其实这些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他们不喜欢过城市里繁华热闹的生活,看淡了功名利禄,宁愿在乡下平平凡凡的过完一生。

那么古代的隐士住在深山里,为何对天下事知道的那么清楚? 古代没有报纸,没有收音机,没有电台,没有电视,有很多隐士,与世隔绝,不问世事,当遇见有人求教世事治法时,却能对外界了如指掌,并头头是道,其中原因很简单。

之前在菜叶网上看过相关的资料,古代的隐士,既然称作“士”,必然有过一官半职的经历,却又大多学富五车,要隐居深山,也得财富几十担才行。因为车子运送不了山路,只能让人挑担进去,否则无法生活。 根据“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这隐士虽然居住在深山,所来往的人都是他的耳目,自然能知天下事,况且这隐士多有学识,懂得权衡利弊,分清形势,当对自己有利的时运一到,就会再次出山,一展身手,如果时运不利,则继续隐居下来,繁衍子孙,悠哉游哉,美名其曰:仁者乐山。

他们虽然住在深山里,却不一定与山外边断绝了来往,或者互通信息。 古代的隐士,应该都有足够的学问和经验,要不称不上隐士。隐士的意思就是隐藏起来的高人。 在隐居之前,对天下事就已经很清楚,对其发展趋势也分析得很透彻,一旦有什么变动,多少给点信息,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才是隐士的水平,不然的话就称不上隐士。

再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这是很难避免的事情。那些隐士处于跳出所有势力的位置,所以会看的比较清楚。很多时候并不是智商不够,而是身在其中会看不清。隐士独特的位置和独特的角度对于他们分析局势会很有利。这也是为什么那些隐士抛出自己的想法后那些老大们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因为他们本来就不缺乏智慧。 比方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其实诸葛亮根本就没有隐居,而是待价而沽。 所以,刘备去找诸葛亮,诸葛亮还要刘备三顾茅庐,除了考验刘备的决心外,还为了把这出戏给演完,好顺利过渡。

真正的隐士,并不需要形式上的隐居,所谓大隐隐于市,即便是在嘈杂纷繁,人来人往的闹市,真正的隐士都可以泰然隐居,安之若素。 真正的隐士更不会去谈论天下事,不是他不知道天下事,而是他根本不愿意去关心天下事,他是出世的人,怎会再去入世。 和隐相对的则是显。为什么叫隐士?就是在隐居之前肯定显赫过,要不谁知道他是高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