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明年何处看 东坡与中秋

1076年中秋,苏轼给弟弟写下:明月几时有?

1077年中秋,苏轼给弟弟写下:明月明年何处看?

1076年到1082年中秋,苏轼写过五首中秋词,其中三首是指名道姓给子由的,这两兄弟也算是真爱了。

一○七六年 明月几时有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在密州,“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他作的“此篇”就是近1000年后一到中秋就被微信朋友圈刷屏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此之前,苏轼已经六个中秋没有和苏辙共度了。

为什么呢?因为王安石变了法。

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开始实行后来无限争议的熙宁变法。

1070年,因为反对变法,苏辙出为陈州学官,离开汴京。

1071年,继老弟被贬出京后,老哥也被贬出京,到杭州做通判。这一年兄弟俩在陈州见了一面。

1072年,苏轼在杭州,苏辙在陈州。

1073年,苏轼在杭州,苏辙由陈州调到齐州。这两年没见面把苏轼煎熬坏了,苏轼开始想办法调动到离苏辙近的地方。

1074年,苏轼终于挪动了一小步,调到了离苏辙稍微近一点的密州。一到密州,苏轼就看上了密州城北的一个废弃的高台,他砍来“安秋、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每当“雨雪之朝,风月之夕”,都在台上饮酒、看风景。

这个高台,就是超然台,名字是苏辙给起的。写给苏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在超然台上写的。其时苏轼在密州,苏辙在齐州,同在山东。

1076年那个中秋之夜,苏轼和往常一样,呼朋唤友在超然台饮酒赏月,不免想起弟弟苏辙,有个酒友说起孔家后代孔周翰五年前也曾在这废台上有题壁诗,感慨与亲友十七年的分离:屈指从来十七年,交亲零落一潸然。婵娟再见中秋月,依旧清辉照客眠。

于是苏轼慨然提笔,即席写了两首诗:

坏壁题诗已五年,故人风物两依然。

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麯眠。

更邀明月说明年,记取孤吟孟浩然。

此去宦游如传舍,拣枝惊鹊几时眠。

苏轼的酒量并不大。他自己在《东坡志林》中说:吾兄子明,饮酒不过三蕉叶。吾少时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也。蕉叶是古人对最小酒杯的代称。饮器中,钟鼎最大,梨花蕉叶最小。那晚,估计他喝得也不多,然而他醉了。于是旷古刷屏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横空出世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七七年 明月明年何处看

1076年年底,苏轼又要挪动了,奉命调到河中府,后来又调到徐州。

1077年,苏辙也改任著作佐郎,又随南京留守张方平任职,为签书应天府判官。当时苏轼出知徐州,兄弟二人在澶濮之间相遇,一同前往徐州,苏辙留居一百多天,八月十六才离开徐州,赴南京(今河南商丘)签判任。

这是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这七年,是两兄弟人生中第三度相别,也是相别最久的一次。离多聚少的丁巳中秋,苏轼和苏辙都写了词。

苏辙写的是《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苏轼写的是《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你觉得短吗?稍等,苏轼还写了一首长的,就是《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此生此夜,纵然无限留恋, 却终究是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一○八○年 世事一场大梦

1079年中秋,苏轼既没有和苏辙一起共饮赏月,也没有和朋友通宵达旦饮他那小蕉叶杯。那年中秋,他凄凉地在押解途中,三天后进京入狱。这事说来话长。

三月份,苏东坡由徐州调任湖州,要写一份例行公事的《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走个过场,前面大概说说微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皇上等等一路感谢下来,但他千不该万不该,末尾多说了几句牢骚话:我这人又老又笨了,皇上还是用新人吧。(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两派领袖分别是两位丞相司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给后者的长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以前曾在反对变法的奏折《上神宗皇帝》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

于是御史台里的御史们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说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接着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经过四个月的潜心钻研,从出版的《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寻章摘句,上奏弹劾苏轼包藏祸心: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皇帝发青苗钱;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是讽刺皇帝课试郡吏;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是讽刺皇帝兴建水利;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皇帝严厉的盐禁;

……

如此等等,御史们群情激愤,声称这样一肚子坏水的人,怎么能做大臣?必须立刻、马上、即时斩首,处以极刑。驸马王诜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快马加鞭去给苏辙送信,苏辙又赶快派人通知苏轼。朝廷派出的钦差皇甫遵和苏辙的人同时出发,但苏辙的人先到,苏轼知道消息,立即请假,由通判祖无颇权摄州事。

皇甫遵到时,太守官衙的人慌作一团。苏轼不敢出来,与通判商量,通判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只好出去再说。”苏轼一听,就准备出去。祖无颇连忙提示:衣服,衣服。于是苏轼连忙穿上官衣官靴,出来见皇甫遵,说“乞归与家人诀别”。皇甫遵淡然道:“不至于此。”但要苏轼立即启程。

途经扬州江面和太湖时,苏轼起念想跳水自杀。又再一想,真跳了水,会给弟弟招来麻烦。于是一路惴惴不安,挨到京师。

最初,苏轼只肯承认“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拖到二十四日,承认“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是讽刺朝廷水利的。拖到二十八日,又承认了“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是讽刺课试郡吏……

御史们通宵审问。顶不住巨大的精神压力,苏轼恍惚中给苏辙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惨诗句。苏辙收到诗和信后,倒在书案上大哭,但坚决不肯收下诗信。宋朝律例,像苏轼这样的诗信,如果苏辙不收,必须得上报皇帝过目。

神宗看了信后,内心也受到拷问。同时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此前被苏轼称为“奸邪”“小人”“新进”的变法派大臣如章惇等纷纷上书为苏轼求情。宰相吴充直言:以曹操的猜忌还能容得下祢衡,陛下难道就不能容得下一个苏轼吗?

于是十二月二十九日,终于有了一个结论: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这就是苏轼人生中赫赫有名的“乌台诗案”。

1080年中秋,苏轼于黄州写下《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此时的深沉感慨,真非昔日可比。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一○八二年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此后五年,苏轼都在黄州。

1082年,苏轼筑“东坡雪堂”,这是他自号东坡居士的开始,这一年,他四十七岁。东坡居士心中的愤懑痛苦,不可说不深,书法史上那一纸著名的《寒食帖》就是在这一年的寒食写的: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君门深九重,君恩隔万里!然而能奈何?

元丰五年(1082年)中秋,苏轼在黄州写下《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同样是玉宇琼楼,同样是起舞徘徊,同样是举杯邀月,同样是乘风归去。然而六年以后的东坡居士,比六年以前的苏子瞻,多了些苍凉和旷达。他终于能理解了离别,不再执着于圆满;终于能接受了平淡,不再痴迷于绚烂。

他和过去那个满身是刺的自己告别,和不完美的世界和解。这是不幸的“乌台诗案”给他的幸运礼物。从此面对起起伏伏的人生,他终于能够风轻云淡地说出:也无风雨也无晴。

(0)

相关推荐

  • 史上最谜的奸臣传

    史上最谜的奸臣传

  • 乌台诗案始末,究竟是谁救了苏轼3

    苏轼见皇甫遵不说话,气氛有些尴尬,只得认罪说:苏轼近来疏于口舌笔墨,着恼朝廷甚多,今日必是赐死.死固不敢辞,乞归与家人诀别. 皇甫遵一听苏轼这话,赶忙回道:老兄,淡定淡定,不至于此,你想得太严重了. ...

  • 苏轼“乌台诗案”案发前,多亏他通风报信,不然苏轼结局难以预料

    宋朝著名画家.驸马都尉王诜(shēn)和苏轼是好朋友,他不仅出资为苏轼印行了诗集<钱塘集>,而且在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前,义无反顾地向苏轼的弟弟苏 ...

  • 人有悲欢离合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次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人们常把这传诵千年的词句,送给自己不得不异地的心上人,表达分别的无奈,与相望.相念的期许.这首词,是苏轼写 ...

  •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被处死,有“敌人”王安石求情才获救

    苏轼作为宋朝的大才子,诗词书画无一不精,是历史上难得的全才. 可苏轼虽极有才华,一生却不断遭贬谪而颠沛流离. 特别是那次"乌台诗案",苏轼差一点就被宋神宗处死了. "乌台 ...

  • 苏东坡:兄弟啊,中秋啦,我在镇江这嘎啦挺好哒,你就等着瞧好吧

    1076年,这一年的中秋,苏东坡约了朋友到镇江,一同游玩金山寺. 晚上借宿在金山寺的苏东坡,在金山寺的妙高台上摆了酒席,喝多了,嗨了一整夜.天上明月如盘,他突然很想念四年没见面的弟弟苏辙(子由,是苏辙 ...

  • 苏轼被捕的那一刻,也曾六神无主,“拉一太守如驱鸡犬”

    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的奏章接连上达后,神宗批准了逮捕苏轼的请求,由御史中丞李定亲自指挥,太常博士皇甫遵作为钦差往湖州拿人. 苏轼的好友.驸马都尉王诜得知消息后,赶紧差人通知了苏辙,苏辙又立即派人去告 ...

  • 苏轼的“乌台诗案”,朋友和敌人面面观

    元丰二年(1079年),是苏轼最黑暗的岁月. 这一年,他调任湖州太守,这已经是他自熙宁三年(1070年)离开京城后第四个任职的地方. 此前,他在杭州任满之后,调任密州太守,密州任满后调任徐州太守,徐州 ...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话团圆

    中秋话团圆 京  尘 <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自古以来,团圆是中秋永恒的祝福,人们在一轮圆月下,寄托着阖家幸福.团团圆圆的美好期许.中 ...

  • 袁洪娟:明月明年何处看

    明月明年何处看 文/袁洪娟 (公众号"白河观潮"特约作者) 最早有关月亮的记忆来自那首老掉牙的童谣"月娘娘,明堂堂,开开门,洗衣裳--".这首儿歌是姥姥念给我听 ...

  • 明月明年何处看

    明月明年何处看: --曾昭燏和李霖灿的红颜往事 1 李霖灿第一次遇到曾昭燏时是在大理.那时候抗战正白热化,整个中国都处于水深火热中,但是让他惊讶的是,在抗战的大背景之下,还有这么一群埋头于考古专心做学 ...

  • 中秋节: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大家每年都在过中秋节,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中秋节的来源.中秋和很多我国节日.节气的起源差不多,都是远古时期先民们祭祀的一个日子.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中秋,教治兵" ...

  • 《诗雅香江》第23期 腊月风光静处看,横斜疏影鹤栅宽 朱超范《咏梅》50首

    九溪漫步 陈熙珵 诗人简介       [朱超范,号於越散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诗词与楹联学会理事,杭州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野草诗社副理事长,鸿雪诗词顾问,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自幼酷爱诗 ...

  • 福州几处看花景点

    福州晚报 2月14日 春暖花开,正是赏花好时节 这几天,不少福州人的朋友圈 被新晋网红打卡地-- 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刷!屏!了!      来,一起来感受一下 "油菜花"花海的 ...

  • 【暗香如沁】暂把禅心添作画,清风起处看云归

    古琴禪修 巫娜 - 天禪 苦恼世上,意气须温:嗜欲场中,肝肠欲冷.                                 --<小窗幽记> 七绝·感 十年九劫事全非,已惯浮生与愿 ...

  • 【视频】汽车质量没小事,从车门处看汽车质量

    汽车质量是每一位车主都重点关注的内容,但汽车质量涉及范围颇大,比如动力系统异响,车身生锈,漏水等等,我们这个视频就从不同品牌车型的汽车车门压边情况,来看一看每个品牌车型质量的冰山一角究竟如何.

  • 透过“钱眼”看东坡 | 你好,苏东坡

    在多数读者的印象里,苏东坡要么是"铁板铜琶高唱大江东去"式的豪迈,要么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式的孤傲,要么是"新月与愁烟,满江天"式的幽怨,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