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产业——生于清醒死于糊涂(抉择篇)
现在,摆在许多人面前的一个难题是,在羊肚菌这场几近疯狂的豪赌上面,自己到底该不该干下去。羊肚菌大战后,战场上虽然不至于尸横遍野,那也是丢盔弃甲,血染征衣。
我所有之前认识的做过羊肚菌的人里面,除了小规模闹着玩的略有斩获之外,几乎是清一色的亏,差异是亏多与亏少的问题。
最有收获的是一位四川的网友,按照他自己的说法,2017-2018年度算是比较成功,自己制种,做了10亩,销售额28万。即使如此,我仍旧不主张他过量放大。
第一点,之前两年,他已经开始做了,似乎没有太好的成绩,因为没有给我数据,按照个人性格,大体上就是做得不理想了。
第二点,第一次有了好的收获,也就是有了本钱做大,但是否全部投入,恐怕还是应该留点余地,因为至今重复这种美好故事的人少之又少矣。即使不是出于科学的专业技术分析而是概率推算,这样的建议也是比较合理的。
第三点,他本人认为上一个产季还是有不少管理问题,他觉得下一次应该不会有这些事体。但我认为,上一个产季基本上自己动手,放大后主要工作得请劳动力,那么技术发挥是要打折扣的,局部弄出更大问题的可能性,也是不能不预防的。
第四点,上一个产季的成功,有没有偶然因素,我不是很清楚,但羊肚菌这个事情,实在是有些不着边际,因此,作为投资,谨慎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谭方河老师还讲过一个他自己的案例,羊肚菌集中出菇,无法召集足够劳动力,眼看着好东西因为采收不能及时而造成很大损失。
这位朋友计划扩大到三倍,而我替他担着点心。但对于一个做得不错的朋友,这些话是不能直接说的,我只能祝福他了。
另一个例子在发生在北方某地,那朋友做了好几年了,说起来那是滔滔不绝,但结果却极不满意,由于混迹羊肚菌大军久了,各色人等认识一大批,但生产状况竟然在我的高度关注之下看不到一点好的预期。
这位朋友也是比较执着的,他那个地方自然条件也没有问题,羊肚菌栽培的原理似乎也学了不少,而且常常有些“大师”来往,却何以一再败走麦城呢?他能够长期坚持的自信,是源于他更早的时候有过好的际遇,但这种显然属于不可求的东西没能再次光临。
只要一次光临,也许就发啦,因为他可是有很多方面支持的,面积也很大。
比较这两位,前者的唯一优势是他本来就是食用菌行业里的,对于菌物栽培还是会有很多优势的东西,在羊肚菌生产上这是一个有力的助益。
回过头说到张亚,张亚的目标其实很清晰,大规模栽培显然有问题,第一个是管理的贯彻肯定不容易,其次是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对于一个已经骑虎难下的行业来说,未来最可期望的是市场贸易和加工增值。所有食用菌栽培品种的发展历史都遵从了这个事实。很多人觉得福建是食用菌生产大省,错了,现在食用菌生产第一大省是河南,但遍及全国的销售队伍,贸易人群,那倒是福建真正第一。种菇的人卖菇,也许是最好的归宿。
但张亚的发现对别人未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这涉及到上下游资源库的慢慢建立。张亚之所以被很多业内人士非议,关键是他的以菌种养贸易,打破了羊肚菌制种高利润的潜规,和我谈许多业内事情揭露虚假,招来一些人的恨意,其实是殊途同归。
即使我把张亚的秘密说得这么彻底,也不是那种投机取巧的人可以随便模仿的,所以我才能说得没有顾忌。
我欣赏张亚,不会是无根无据的,看不起张亚的,其实谈不上什么目的,也就是有点妒火在心里,愤愤不平而已。
所以,我认为,这三个人的选择,让我提出来,是为了说明进退如何选择的问题。
第一种选择是有限前进的,那就适合有较多生产经验,失败概率比较低的人群。
第二种选择是赶紧远离,是适合多年(三年以上)没有什么好成绩的群体,因为也许是你的天赋不在此类,早些离开早些止损还是走为上的算计。
第三种选择是玩过火的快上大干必须立即停止,没有人真正玩得起,除非明天早上起来技术突破瓶颈了。
第四种选择是慢慢来,那必须是有钱有闲有心有地的。
最后一种选择,是快速刹车,这肯定来得及,这就是没有入行还在犹豫的,因为只不过是被人误导到悬崖边的境地,回头是岸也还可以。
甚至,就如同张亚的1800模式有选择的加盟是一个含义,选择类似张亚这样的合作者,可以把风险适度降低,那就小心的继续。
这是本次入川之行后的全部思考下最谨慎也最精致的建议。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