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之余(二)
技术是好东西,但任何行业,技术都不是产业的全部,是且只能是产业的局部。
所以,李晓被那农民的问题搞晕了。这个问题本身是非逻辑的,因为按照这样的逻辑思维,所有的老板应该都是技术人士。事实上,现阶段中国乃至世界任何行业的老板,都绝大多数不是技术人士。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老板能够是本行业的技术人士,这个企业会比较好运作,因为不会有技术要求与管理现实的冲突。但搞技术和搞产业实际、企业管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或者说有一点点交集——老板懂技术可以是好事,但不一定是好事。
但这个问题又不无理由,这个事情那么好,你懂却不干,让我干,这靠谱吗?如果这样问,那就对了!
或许李晓的概念里不否认这位“培训专家”的,但以我的经历看,这位专家是不太靠谱的,因为中国的食用菌行业,“专家”两个字差不多算是贬义词。专家能有适用够用的产业技术的,微乎其微,甚至能够不讲错事情的都不多。
现在的培训大体上有两个类型,一个是培养技术人员进阶能力的,这个与实战关系不密切,大体上培训者也不必是全程生产技术的参与者,所以培训者相当于局部技术人士,这样的人士是研发型的,他怎么可能去做生产?另一个类型是培养基础入门操作的,这种培训理论上说都过时了,因为这种培训效果还不如跟班学习(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太主张参加各种培训而主张跟班的理由),因为培训时间方法都有不足,无法面对生产实际问题。当然后面这种低端培训的最终,也就是得到类似半成品的结局。
有一位参加过液体菌种培训班的网友,破口大骂那培训者骗钱,其实这是很冤枉的,因为培训者的目标是你要做这个工作了,我让你先懂点基础,但这个网友却是指望培训后就可以找个液体菌种制作的工作岗位。
比不懂的人懂,就可以做培训,但和实际生产技术人员相比,这个培训者的技术很可能不够用,所以人家培训你一个外行农民,并不等同于他自己就够用。另一方面,做一个个体户菇农,比在实验室搞研究还是要辛苦很多,收入通常也不会更高,他怎么可能选择自己去做?谁傻啊!还有就是官方组织培训,通常习惯性夸大效益,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常态,连这一点都要责备培训老师,这农民自己也是白活了,那是老师的问题吗?
每一个学生都不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因为砌墙不能光靠砖,还要沙子石灰或水泥,你的一套技术,也需要不同老师给你拼出来。
一方面,这种责难老师的模式,不仅是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个人无知,也是一种行业界的逻辑缺失。
另一方面,做培训,真的别想随便忽悠,如果你敢一个老师从头到尾教下去,那肯定是具有欺骗性的做法,如果有那种具备一个人从头到尾教下去的老师,其实,他就不来教人了,因为那样他真的可以自己搞,甚至搞大。
中国菌业从业人员平均水平显然很低,也不要不高兴这个说法,因为那就是事实。如果和台湾相比,做菇的以大学生为主流,甚至不乏博士硕士,培训班也不必搞了,当然也犯不着质疑培训老师。
我感到李晓想得其实还不够多,张亚认为好,是因为这已经是很不错的开始,但从结果的未来计,这种情况本来是不应该出现的,只有种菇人整体水平的提高,才是行业走强的基础,现在是大而不强,所以怪象丛生。
所以,培训者应该也有些需要自省,那就是如果自己有能力做一个从业者,才符合从事培训的基本要求,去不去是一回事,能不能是另一回事,李晓想到的应该达到这个层面了,所以还是有资格获得点赞的。
而学习者要牢记的是,你现在不过是纯粹学一部分技术,实际从事栽培工作当一个个体户,要懂得的东西比这多,很多东西的老师教不了你的,而且有些东西也没有标准,比如市场,比如与批发商收购商打交道,比如采购。而当老板,还会更加难,还要会管理,还要有资本,土地等一系列东西。所以,老师不去做产业工作,没有在菌业里赚钱,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也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并不因为这样,你就可以否认老师教你的东西,也否认老师的价值。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