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不可错过的普陀山三件宝贝
杨枝观音
杨枝观音碑,阎立本的名画
杨枝庵位于普陀山雪浪山西、清凉冈下,庵内有被称为普陀三宝之一的杨枝观音碑,碑上是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所绘的观音像。画已不存,惟有石碑,是稀世珍宝!值得一看,去普陀山不要只顾着敬香啊。
明万历十六年(1588),抗倭名将侯继高督师海疆,顺游普陀,将历年所得阎立本和吴道子所绘观音像勒石,植碑于宝陀寺(今普济寺)前殿。万历二十六年(1598),殿宇毁于兵灾,碑亦遭劫。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宁绍参将刘炳文觅得阎立本观音碑拓本,请名匠重新勒刻杨枝观音碑,并建庵供奉,遂以“杨枝庵”命名。
三百多年来,殿宇几经废兴,此碑得以幸存,是普陀山一件艺术瑰宝。石高约二米余,宽一米余,中间刻观音大士立像,珠冠锦袍,璎珞飘披,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袒露跣足,瑞祥庄严。碑石镌“唐阎立本画”,左间刻“明定海备侯梁文、台州庠生刘聚福勒”,下端刻“武林孙良镌”。此画像线条流畅,造型端庄,刻划细腻,刚柔相间,造诣深湛,确系艺术珍品。
阎立本是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官至右相,现在传世的画绝少,故宫博物馆藏有《步辇图》,画的是唐太宗接见西藏松赞干布使节的故事,此外尚有历代皇帝像,以及昭陵六骏也是他的作品。阎立本还是一位工程师,设计和营造了大明宫宫殿。
至于佛像,更是凤毛麟角,据说仅此幅杨枝观音,可谓稀世之宝。画作早已不存,唯留此碑。
鹅耳枥
想必去过的朋友对那里印象最深的一定是普陀山慧济寺附近的一株鹅耳枥。这株鹅耳枥树干高达13米,胸径6米,树冠覆盖面可达72平方米,许多游客来到普陀山就是为了一览它的风采,就连很多外国游客都是慕名而来,它甚至已经成为了普陀山的标志性游览地点。
它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因为全世界范围内仅浙江舟山群岛有普陀鹅耳枥,为中国特有树种,这也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地大物博,而现在普陀山慧济寺的这一株鹅耳枥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现在仅存的一株野生鹅耳枥,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可想而知它有多么珍贵了。
普陀鹅耳枥于1930年由植物学家钟观光在浙江普陀山海拔240米处发现,并于1932年由林学家郑万钧鉴定与定名,普陀鹅耳枥于适宜生活在云雾较多,湿度较大的地方,它比较耐阴,根系非常发达,具有耐旱、抗风等特性。
本来当时对这一物种有所发现时,它的数量还不少,但是不知为何,自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野生鹅耳枥的数量锐减,直至只剩下了普陀山慧济寺北面的这一株还存活着,不过它已经被严格保护了起来,国家已经将普陀山划为国家重点风景保护区,并设管理局管理,派专人保护鹅耳枥本种,以防游客误伤攀折。
虽然植物学家们多次研究也未得知鹅耳枥数量锐减的原因,但好在国家在保护着最后一株鹅耳枥的同时,也开展了人工培育鹅耳枥的项目,也许是在这“海天佛国”所孕育的灵性,鹅耳枥也受佛光普照,命不该绝,目前杭州植物园已经试种成功,人工培育鹅耳枥也已经成为了现实。
相信这个濒危植物也一定能像我国的国宝大熊猫一样,在科研人员的精心培育和照料下转危为安,再度恢复当年的生机,也成为中国的特有的一种标志。
太子多宝塔
该塔,系元朝时期太子宣让王施钞千锭,命高僧孚中购太湖石建造,故又名太子塔,建于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千锭相当于2500两白银,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三千元人民币,共计约七百五十万人民币,这个数目只是参考。雕刻的人工也很贵,这不是一般石匠能做得出来的。建一座塔的用料,远比假山用料多得多,因为雕刻佛像等必须切掉许多石料,堆假山就不用切,有一块算一块。
这是现在太湖石价格
古代没有机械挖掘石头,全靠人力,所以古代太湖石很贵,比这个价格高得多
详细介绍见前文
感谢渔歌听海收录本文至《新浪好博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