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保健 = 慢性自杀,你认同吗?
在养殖业中,药物被用作促生长和所谓的防病保健,是由来已久的,而且普遍存在。但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不但导致了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动物免疫力日趋下降,而且会使养殖场陷入一个慢性自杀的死圈。更严重的灾难是造成食品中的药物残留,危害人类的健康。时至今日,所谓“药物保健”已经使养殖业走到了疾病肆虐不止的灾难性境地。
对于药物保健,笔者提出四个论点:
(1) 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
(2) 慢性自杀的死圈:药物保健如吸毒
(3) 没有“药物保健”就没有“高热病”
(4) 药物保健 = 慢性自杀
药物保健=慢性自杀,不但是养殖业的慢性自杀,更可能是人类的慢性自杀。笔者在这里主要从[新生态养殖]的理论角度来分析,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一、 药物保健的由来
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诞生以来,动物使用抗菌素与人使用抗菌素的历史几乎同步。抗菌素在养殖业的全方位推广使用,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场革命,使得大规模、工厂化养殖成为可能。在光辉的1950、60年代,抗菌素在治疗上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可谓功成名就。继而以低剂量长期饲喂,为达到促生长目的所谓抗菌素促生长药物,在短期内也取得了眼见为实的好效果。
但数十年过去了,抗菌素促生长药物效果越来越差或几乎没有效果,而副作用却越来越大了。本来用来治病救命的治疗用抗菌素药物,也是如此。不得已新一代抗菌素被要求越来越快地推出,却被细菌更快的耐药变异越来越远地抛在后面,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因耐药菌株的感染而无药可救,“超级病菌”事件亦将越来越多地出现。
近几十年来,滥用抗菌素的危害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合理使用抗菌素?”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和讨论。在这方面,欧盟走在全世界的前头,欧盟1998出台法律,严格地限制了抗菌素等促生长药物在饲料中的添加(只允许莫能菌素等4中抗生素,有条件的阶段性地在饲料中添加使用),2006年更出台法律,严禁饲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促生长药物。
我国养殖业在使用抗菌素等药物方面,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简单治疗阶段,品种少,用量少。抗菌素促生长药物在我国的规模使用始于1990年代,在外资饲料企业的带动下,中国进入了饲料工业化时代,抗菌素促生长药物也开始全面使用。本来我国抗菌素促生长药物的应用时间短,但近几年养殖业疾病泛滥,抗菌素耐药性等副作用却异常严重,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笔者认为其与2002年以来风起的所谓“药物保健”有着最主要的关系。
所谓药物保健,就是通过一定的药物使用,达到保护健康的目的。而养殖业近年来兴起的药物保健又是以使用抗菌素药物为主的。药物保健起始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欧洲稍纵即逝,处于千夫所指和违法的境地。在美国很响亮,虽然药商利益集团影响力使然,使用广泛却有所节制。但在当前的中国,虽然起步晚,却不加节制,乃至疯狂成灾。
药物保健根本就是个伪命题,抗菌素等药物是用来治疗疾病的,没有预防疾病的功能,根本不能与保健划等号。但利欲熏心,2002年上海某著名外资药厂开始大规模地在全国各地以研讨会的形式,大肆兜售其所谓的“药物保健”,其销售额遂打着滚地往上翻,暴利狰狞!随后全国数千家药厂纷纷效仿,风起云涌,一时有了“谁不会药物保健,谁就老土,谁就防不住病”的豪言壮语,药物保健遂风行于中华大地。
针对药物保健,笔者通过与一线养殖场养殖户大量的接触和大量的实例调查,提出几个问题:
*药物为什么不能保健?
*为什么药物用的越来越多,病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药物保健用得越好越久,疾病爆发越频、损失越大呢?
*02年兴起药物保健与06年发起的高热病有什么关系?
这些,笔者将在下面几段文章中详细阐述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二、 药物保健“反向螺旋效应”:为什么药物不能保健?
1、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
在这里,就对病毒病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御而论,我们将动物健康比作一架空中运行的飞机,病原体和免疫力是这架飞机的两个翅膀,在普通正常情况下,动物自身千万年进化出来的免疫机制是足以抵御和适应病原体的侵害,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是平衡的,动物健康这架飞机运行平稳。
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示意图(图1)
但我们现在用的是工业化养殖模式,动物免疫机制和其生活的外部环境不相匹配,如高密度、高浓度病原、人工营养、人为应激、毒素等不利因素,为免疫力对病原的相对弱势,这导致动物发病次数增多,损失加大。另外动物的遗传育种,加剧了这种弱势。因为其倾向于对生产性能的选择,忽视了对动物免疫机能的遗动物表现传保护。
面对这种相对弱势怎么办?两个方向,一是以[新生态养殖]等为代表的观点,主张以保护和扶助动物自身免疫机制的健康为主,强调顺应和利用自然生态,主要发挥动物自来就有的免疫力来预防疾病。这种理论虽是新生力量,但声音微弱,非主流,极少为业界所重视;另外一个观点是广泛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保健和消毒剂,试图消灭病原微生物,而达预防疾病的目的。这种理论声音宏亮、畅通无阻,也顺应了广大养殖业者的惯性思维,似乎成了养殖业必须的教条,在全国的广大宣传阵地上成为主流。
但这看似科学的方法,却恰恰违反了科学,是伪科学。长期使用抗菌素等药物保健,会产生“反向螺旋效应”,使动物健康这架飞机的平衡被打破,最终坠落,越防越病,恶性循环:
在抗菌素等药物保健的干涉下,暂时降低了病原菌的浓度,动物在眼前和表面上获得了暂时的安定,但长期下去,一方面病原菌等耐药性越来越强,病毒等因药物和消毒剂的滥用也会促进变异,所以病原体的毒性和侵害力也变得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动物自身的免疫机制,却变得越来越弱,如黏膜屏障、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机制都被削弱,动物反而变得越来越易感。
对于动物健康这架飞机,以上两方面构成了“反向的两个螺旋”,这就是笔者提出的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一个越来越强,一个越来越弱,平衡打破了,动物健康这架飞机就要坠落。正是这种不平衡的“反向螺旋效应”造成了现在养殖业疾病频发、恶性死亡的危难局面。
2、从动物抗感染的免疫防御机制来分析“反向螺旋效应”
正常的抗感染防御屏障示意图:(图2)
[新生态养殖]思想主张“尊重自然、认识自然、和谐自然”,对养殖动物的疾病防治,同样我们要尊重并正确认识动物。其千万年来进化到今天并成功存在,自然有其成熟而完整的疾病防御恢复机制,这就是动物自身的免疫机能-基于免疫系统而发挥作用的抗病能力。
动物自身抗感染机制分为三道关,分别是黏膜免疫屏障、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普通情况下,外界病毒病菌等病原微生物主要是通过三个通道来感染动物的:消化道黏膜、呼吸道黏膜和泌尿生殖道黏膜。以肠道粘膜免疫屏障为例,面对病原感染,三道关互相配合,通力反击,力保健康或康复。所以病原微生物要感染健康动物或致病死亡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可以解释,当传染病来袭的时候,动物群中总有不发病,或轻微发病就好的,因为其免疫机制的健康指数很高。
当御敌于国门之外,病原微生物被阻止于黏膜屏障时,动物不表现发病,无临床症状或炎症反应;突破黏膜保护层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快,容量足够时,则很快被消灭,可能引起一定的炎症反应,动物仅表现为轻微发病或无症状,很快康复;若面临更严重的感染,高剂量或强毒时,有力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为最终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赢得了时间,在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强有力反击下,最后清除或抑制住病原微生物,恢复健康。
死亡动物往往是在第三阶段,非特异性免疫消耗枯竭,持续严重的炎症反应,而动物特异性免疫反应迟缓,迟迟不能发挥作用。若存在大量病菌感染,最终导致代谢障碍,引起脱水、衰竭,致死亡。所以该阶段前后正是抗生素救命的最佳介入时机,在无耐药机制情况下,抗生素可弥补衰弱的免疫机能,迅速杀灭感染菌,为动物康复赢得先机。
抗菌素药物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伟大发明,给人类健康带来福音。在使用的初期,表现出惊人的效果,以至于在1950、60年代,有人甚至豪言“人类从此要永远清除某些疾病了”!但再好的东西也不能错用、滥用,否则物极必反,反而要伤害到我们自己。下面要详细分析,在药物保健情况下,动物抗感染的免疫机能如何被削弱和破坏的。
抗菌素等药物保健干涉下的抗感染免疫屏障示意图:(图3)
药物保健是带着科学面罩的伪科学,其致命缺陷就是:抗菌素药物只能杀灭细菌,并不能灭绝细菌(细菌灭绝了,生物界也就完了),对病毒更是无能为力。如果加入抗生素的长期干涉,结果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这里仍然就肠道中的免疫防御为例,抗菌素药物虽降低了病原菌的浓度,但也将黏膜屏障中的正常菌从破坏了,同时中和了黏液、抑制了部分上皮细胞的更新。结果是黏膜屏障洞开,病原入侵将直接面对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消耗已有的抗体。几种严重的后果要注意:
(1)抗病毒能力迅速降低。不仅sIgA发生机制受抑制,抗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容量被持续消耗,不能为特异性免疫发挥作用赢得缓冲,疫苗防疫产生的抗体也不易保持;(2)造成体内过于洁净的病菌环境,免疫系统接触不到适量的环境病原菌,免疫防御系统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和适应,幼小动物免疫发育迟缓;长期药物保健会产生所谓的“玻璃猪”,免疫机能非常脆弱,极易发生多重感染和免疫崩溃;(3)持续地培养细菌的耐药机制。特别是在病毒入侵导致耐药菌继发感染时,正常情况下能发挥治疗救命作用的抗菌素药物,此时几乎无能为力,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原菌在动物体内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感染、病毒病菌血症、败血症等的发生,最后动物衰竭而亡。
这也絮叨一下关于消毒剂的一点观点(在《新生态养猪》以后的章节有详述)。
消毒剂的带猪消毒对动物呼吸道粘膜免疫屏障的破坏更大,在呼吸道粘膜保护层上,纤毛代替了菌从,但消毒剂是没有选择性的,既可杀灭或抑制病毒病菌等,也可以杀灭或抑制活体细胞。如果带猪消毒,那猪的呼吸道黏膜免疫屏障就会被破坏得千疮百孔,极大地削弱动物抵御呼吸道疾病的能力。实际生产中,我们养猪场是经常性带猪消毒,特别是恶性传染病来袭时,有的消毒剂厂商宣传他们的消毒剂没有副作用,要求每天带猪消毒一次。个别猪老板更加慌张,一天要带猪消毒好几次。从[新生态养猪]理论看来,这根本不是在防病,而是在病毒病菌等病原微生物到来之前,拼命地破坏猪的呼吸道防御机制,打开城门,热烈地去欢迎病毒病菌的到来和感染。更有甚者,给猪喝消毒剂。天哪!你放了心,猪完了。
另外还有个感染通道,这就是泌尿生殖道。健康猪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有一定的自净和自愈能力。笔者对很多规模猪场经常性的母猪子宫消毒清洗(多用消毒剂和抗生素),也持反对意见,道理不言自明。
所以有时我们养殖场发病了,损失大了,老板往往叹口气说“传染病太厉害了”,把责任一下子推卸干净,大有“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共军太狡猾”的感慨。其实所谓的“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株”、“非典型猪瘟”、“无药可治的副嗜血杆”、“顽固的链球菌”不是凭空来的,而是我们全球养殖业常年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滥用,给培养出来的。
近年来的恶性传染病,几乎都是病毒打头,充当攻击的尖兵,攻破免疫防御后,病菌乘虚侵入,大量繁殖,最后败血、高烧、脱水、衰竭而亡,因为动物自身免疫力的破坏,发病率很高;由于耐药性的普遍,治愈率很低。
3、药物保健的四大害
药物保健的反向螺旋效应直接导致2种危害
(1) 病原体选择性变异和耐药性:
(2) 动物免疫机能日趋低下。
从长远看,又间接导致2类更为严重的危害:
(3) 工业化养殖的崩溃:工业化养殖以前,人类动物养殖是以自然选择为主,在与病原体的斗争中,优势个体存留下来,养殖动物的各方面性能是基本均衡的,对自然环境也是适应的。但工业化养殖以来,动物养殖是以人工选择为主,偏重于动物的饲料效率、生产速度等生产性能,在这种不均衡的选择下,动物免疫力的遗传性能日渐削弱,所以工业化养殖对环境、设施和技术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即可能发生灾难性后果。而药物保健加重和加快了这种局面。再不改弦更张,最终只有工业化养殖的崩溃。(后面有论)
(4) 人类健康的灾难:病原微生物都是一些简单的生物体,但有一个共同优势,就是繁殖速度特别快。从生物进化学看,其变异进化速度是无与伦比的,在细菌耐药性和新抗菌素研制的军备竞赛中,人类是不自量力,盲目自大,如不改变,“超级病菌”恐怕会成为人类健康的末日撒旦。(后面有论)
4、生物自身的免疫机能是疾病防治的主力军
[新生态养殖]理论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主张是:“动物自身的免疫机能是疾病防治的主力军和唯一支撑点,具有免疫否决效应,疫苗防疫、消毒、药物治疗等都是辅助手段”。
什么是“免疫否决效应”?
如果没有健康的免疫机能,号称再科学再完善的疫苗防疫、消毒都是枉然,不能发挥作用,药物治疗也无能为力。甚至起反作用。如:在低群体免疫力的猪群中,病原体有向强毒化变异选择的趋势,如进行蓝耳活苗防疫,有可能造成毒力返强,反而造成传毒或流行爆发。或口蹄疫油苗灭活不全,有活毒扩散增强的可能性发生。
如:对低免疫力的个体发生严重持续感染,贸然大剂量使用抗菌素药物,可能导致大量死亡菌体的免疫复合物不能及时清除,造成代谢障碍,肝肾衰减,加速死亡。
关于免疫健康的专题,在《新生态养殖》理论中的免疫健康四个台阶理论中有详述。
三、 药物保健使养殖场陷入慢性自杀的死圈
1- 药物保健如吸毒,会使猪场陷入慢性自杀的死圈 (图5)
传统疾病防治的模式偏重于“疫苗防疫、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药物治疗”等方面,甚至成为首要。现代免疫学的飞速发展也是近十来年的事情,其应用研究正在开创新的局面,像《新生态养殖》提出“免疫为本,免疫否决”等理论还不为业界所认识。不止广大农民养殖户,就算专业人才济济的大型养殖企业在疾病防治指导思想上还停留在原地。想当然的惯性思维和大量药厂提供的所谓“药物保健”效果的论文、数据,很容易使我们走上“药物保健”这条道路,加上初始施行“药物保健”的短期表面效果和暴风骤雨的宣传导向,更加鼓舞着养殖业在药物保健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学术界的科研成果,好像偏重于出论文。论文研究偏重于短期实验产生的数据对比,然后贸然结论。长期追踪、深入更广大基层、辛苦贴近一线分析研究的,几乎没有。十几年不一定出一篇论文,成果效率太差,太辛苦了。笔者阴差阳错不得不处于这种位置,不得不长期从事这类工作,在这里就广大养猪场身陷药物保健的恶果进行一些分析。
养猪场比较典型的药物保健,有母猪产前产后15天的药物保健、分娩后子宫药物清洗、断奶前后的药物保健等,仔猪产后的三针或五针保健,断奶前后药物保健、保育期定期更换投药保健等等。这里从《新生态养殖》免疫健康四个台阶理论来简单分析:
母猪药物保健为了预防产后三联症、预防仔猪黄白痢,当时有效果,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的根源没有找到,以后还会重复不断地发生。长期的后果是,母猪免疫力日趋下降、抗病毒力弱、对病菌适应力差,反而加重了不发情、返情、死胎、流产、弱仔等繁殖障碍。同时削弱了母源抗体,对仔猪的继承免疫力产生根本性破坏。反而更容易爆发黄白痢、病毒性腹泻等疾病。
仔猪的继承免疫力的被削弱,加上哺乳期的三针、五针保健,频繁的疫苗注射,仔猪自身发育不均衡的“双超前-双滞后”,双超前的是体重和骨骼发育超前,心肺肝肾等内脏和免疫系统发育迟缓,可能导致商品猪终生“内脏与免疫发育”滞后,抗应激力差,长期不能独立担负起防病抗病的责任。尤其保育期,免疫断桥太长、免疫与发育不同步,仔猪非常容易发生群体性细菌感染,如支原体、副嗜血杆等,对抗菌素药物的依赖非常严重。如此循环,恶化不断。很多猪场在此阶段往往出现:“一用药咳嗽就轻,一停药就坏”。如有病毒感染,往往发生恶性死亡,损失巨大。
详细论述可见《新生态养殖》理论篇中的“免疫健康的四个台阶”
总而言之,一个猪场长期实施所谓的药物保健,就像抽大烟吸毒,一时精神焕发,长期换来的是“动物越来越难以依赖自身的免疫机制来抵御疾病了”,于是逐渐对药物保健产生了依赖性,而且这种依赖性会越来越严重。2009年末,正是济阳口蹄疫施虐时,一时间场场自危,人心惶惶。有个猪场在听了我们[新生态养殖]服务中心技术员的部分理论讲解后,无奈地说:我用药物保健是“慢死”,但现在让我马上放弃药物保健是“快死”。这是实话,一旦产生反向螺旋的药物依赖性后,在动物自身免疫机制还没有恢复起来时,马上放弃药物保健,细菌的感染几率就大大增加了,往往停了药,就发病。这好比是一个抽惯了鸦片的人,一下子不让抽了,往往激出病来。所以此时,我们指导因长期实施药物保健而产生药物依赖性的猪场,“药物保健”暂时不要将“药物保健”撤掉,在通过使用“免疫保健”技术应用2-3个月后,等动物自身的免疫机能恢复到一定健康水平,再将“药物保健”措施停掉。
其实济阳老板讲了两个“死字”,就是我们养猪业的写照,我们钻进了滥用抗菌素等药物保健的死圈里,路越走越窄。只有革命观念,坚决放弃药物保健,才能从中走出来,死圈变活圈。
这里介绍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2010年走访了烟台某猪场,该猪场存栏经产母猪100头左右,是笔者所在公司的老客户。在2008年和2009年10月前使用我们建议的“免疫保健”技术,1年来药费的仅1万来块,繁殖效率高,PSY超过20头,发了大财,挣了二百来万。但09年10月听信某权威专家讲课,放弃了“免疫保健”措施,拿起了药物保健的法宝。在权威专家的建议下用上了我所见过最雷人的药物保健措施:场内从母猪到商品猪,用头孢噻呋、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和强力霉素等做交替式药物保健,每月用一次,一次5-7天;(平时都用这些了,真到有病时用什么呢?真是无知者无畏)。疫苗增加了不少,蓝耳苗也打上了,母猪每胎一次,仔猪28日龄首免、55日龄二免。结果,繁殖效率可想而知,疾病反而比以前多起来,年前还好些,年后愈发严重,药费往上猛蹿。只讲2010年春,一次蓝耳和副嗜血杆的混合感染,几乎全场发病,死亡仔猪100余头,损失惨重。解剖普遍为肺部糜烂。笔者没有亲历治疗现场,但从《新生态养猪》理论可以推断,该猪场正是抗生素药物保健的受害者,阴差阳错,好像实施这些措施是专门为猪场自杀来的。猛烈的药物保健,快速削弱了猪群的免疫力,仔猪继承免疫力低下,自身的免疫机制又发育迟缓,蓝耳活毒苗不失时机的跟了上来,在没有健康免疫机能的基础上来打,反而更加破坏了免疫机能,继发副嗜血杆的巨大损失是不可避免。
可以想象,就算马上停止这些错误方法,至少1年多时间里,该猪场不会平安,繁殖障碍和传染病这养猪两大难会使其艰难异常,上不了的火呀!只有等猪群免疫力逐步恢复重建,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可叹的是,这也是全国养猪业的普遍现象和典型代表。可悲的是,我们广大养殖企业,特别是农民兄弟,赚钱实在辛苦,还要时不时地挨上这么几刀,往往自己还蒙在鼓里,血淋淋的损失啊!可恨的是,如果那些所谓的专家不懂,不知者不怪,为了赚钱瞎忽悠,尚可原谅。若是明知而为,那就是图财害命,要下地狱。
2-当前疾病预防模式的穷途末路(越防越病)
当前的疾病预防模式却迷信于“疫苗兽药消毒剂”等人为干预手段,而忽视了动物自身的免疫机制才是防病的主力军。因为抗菌素药物和消毒剂的滥用,特别是经常性的抗菌素药物保健,造成动物免疫力的持续削弱和病菌的耐药性增强,使得猪形成了药物依赖症,同时也使疾病治疗的疗程长、药物使用量大,治愈率低。最终结果是“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治疗大量用药,预防也大量用药。而病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这种局面,广大养殖老板们是否意识到?广大药厂的老板和专家们是否也意识到了?这种局面又是谁希望看到的呢?
(图4)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落后就要挨打,无知就要受骗。自从兽药界发明“药物保健”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以来,全国各地的养猪场老板反复被请去吃饭听课,还发礼品。一时造成“谁不会用药物保健谁就落后、谁就老土”的态势,笔者也经常听到很多养殖户说过“现在养猪,不舍地买药就防不住病”的所谓肺腑之言。
但是舍得用药就能防住病吗?为什么2002年以前,我们全场药费平均到每头出栏猪上不到5、6块钱就够了,而现在50-60还防不住病?按理说,药物如果能防住病,药费增加了十倍,疾病应该少十倍才是,为什么反而更加厉害了十倍呢?结果只能是猪没养好,很多药厂、药商或其聘请的所谓专家教授,却得以迅速发财,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我们广大养殖场老板,不能谁来讲课就听谁的,盲目崇信所谓的专家教授。因为专家教授来讲课多数是药厂请来的,不是你养猪场请来的。我们自己要学科学、懂科学,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观念,养猪要实现安全养殖,不见得非要花费很多钱才能防住病,懂得疾病防治的真正知识,可能很简单的方法,花很少的钱就可达到目的。
要真正有效预防疾病,实现安全养殖。养殖业首先要进行理念革命,抛弃传统的错误观念,树立“免疫为本”的新理念和新理论技术体系。从宏观的全局入手,逐步深入到养殖操作细节的一线,循序渐进,才有可能到达安全养殖的彼岸。笔者所从事的所谓[新生态养殖]事业,就是养殖革命大军中的一员,我们迎着风雨,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为开创安全养殖的新世界而不懈努力!我们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会使真伪自辩!
观念错误了,导致更多的错误行动,最终得到的是失败的结果。现在所谓的新疫苗、新兽药的不断研制出世,根本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现在的养殖危局。药物保健的观念不革掉,就永远走不出疾病恶性循环的死胡同。
一、 没有药物保健,就没有高热病
高热病是2006年以来的新名词,很多专业人士认为该名称不科学,甚至不负责任。2007年权威部门认定“高致病性蓝耳变异株”是元凶。笔者认为既然大家习惯了“高热病的称呼,就顺应潮流,也方便上下沟通。
高热病本身不必详说,笔者这里暂且给高热病定个范围:
(1) 高热症状:严重的炎症反应,高烧不退,脱水衰竭。
(2) 多重感染:至少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感染
(3) 恶性死亡:超过20%
凡符合以上三个标准都可以称作“高热病”。
而实际上,高热病的本质就是“免疫崩溃”,是药物保健的典型产物。自06年以来,笔者一直在养殖一线服务,在很多地区很多猪场的观察分析基础上,发现一些规律现象:从不同的区域看,高热病往往成片爆发,哪里药商药物保健推广的好,哪里发病越早,损失越大;不同猪场对比,那个场药物用得越多,哪个场死亡越多;而在推行“免疫保健”产生较高群体免疫力的猪场或区域,成了高热病泛滥中屹立不倒的孤岛。在猪群中,既无母源保护,自身免疫机能最低的保育猪死亡最多;尤其因药物保健造成免疫发育迟缓的保育猪几乎死光。没有药物保健的猪场,有的也几乎全群发病,但混合感染少,抗菌素等药物治疗有效,死亡率低,称不上“高热病”。药物保健的猪场往往多重感染严重,药物治疗无效,而且出现药物治疗加速加重死亡现象。
笔者从[新生态养殖]的理论角度分析,药物保健是高热病的根本原因。药物保健的两个反向螺旋效应,使低下的免疫力在病毒的感染下,一触即溃,继而动物能接触到或体内已有的病原体都会趁机入侵感染,多重感染而且势不可挡,脆弱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慢而无力。继发感染的病原菌几乎全是平日药物保健培养的耐药菌株,治疗无效,最后动物不可阻挡地走向脱水、衰减、死亡的末日。
因此笔者认为没有2002年以来的“药物保健”的疯狂流行,就不会有2006年以来的另全国养猪业谈虎变色的高热病,死亡惨重,损失巨大。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不言自明。
二、 药物保健=慢性自杀
1、药物保健是养殖业的慢性自杀
[新生态养殖]在合理使用抗菌素药物上,要树立的一个理念就是:
--抗菌素药物只能用于抗感染治疗,没有预防疾病的功能。
--抗菌素药物不能用于促生长,更不能用来进行所谓的药物保健。
药物保健实际上也是抗菌数促生长药物的一种扩大和加深,从长远意义上讲,抗菌素促生长药物也要禁止,这里不得不揭示抗菌素促生长作用的秘密。
药物保健在养殖业中,用量最大、最早、最广泛的当属肉禽和水产养殖,肉仔鸡在短短的40几天生命里,体重迅速增至5斤左右,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药物保健”。传统上,雏鸡阶段的免疫防御,主要依靠种母鸡的母源抗体和后期自身及时免疫发育,并且二者要有效顺接。但事实上首先种鸡场在母源抗体保护上往往做不到,导致仔鸡前期发病多,而业界管理是仔鸡前7天的死亡算是种鸡场的责任,种鸡场不但要承担的经济损失,而且不利于其品牌信誉。于是总结了一个障眼法,就在仔鸡出壳后,送客户前,所有仔鸡都打上一针长效抗菌素,就算母源抗体保护不够,7天内却可极大地减少病菌感染死亡,于是在药商的大力推广下,几乎所有种鸡场都会用了。7天后死活就不管了,但恶果就像前面章节所述,会导致仔鸡免疫发育迟缓,后期发病率更高。但7天后的发病死亡,养殖户往往认为是自己养得不好或大家都感叹的是病毒病菌太厉害的原因。怎么办呢?又有了对策,就是所谓的“疫苗、兽药双保健”。在动物免疫发育迟缓情况下,将疫苗注射提早,尽管不会产生有效的特异性免疫,但可以造成免疫耐受,使以后就算有病毒感染,动物免疫机制不能识别,抑制了免疫反应;同时使用高剂量的抗菌素药物保健,短期内屏蔽了免疫机制对病菌感染的免疫反应;二者同时也大大迟滞仔鸡的免疫发育。
免疫反应和免疫发育是影响动物食欲和生长速度的,但在“疫苗、兽药双保健”下,正常的免疫发育和免疫反应被抑制,仔鸡几乎所有资源都用于增重,所以仔鸡短期内像打了气一样,疯狂生长,40几天即可达2.5公斤,每公斤体重的药物普遍超过1元。但这样的方法有严重的后果,就是随着动物的日龄增长,免疫反应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强,病毒病菌持续感染越来越难以掩盖,40天以后,仔鸡会不迭的发病死亡,很难养过8周。所以到了40天左右,无论价格如何,养殖老板总是恐慌不迭的出栏,否则损失巨大。所以很多时候肉仔鸡是一边发着病一边被运到屠宰场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好在肉仔鸡只生活40几天,药物保健在肉鸡上的长期运用,算是“成功经验”。但从更长远的后果分析,最终药物保健还是要摧毁肉鸡养殖业。
肉仔鸡药物保健的成功经验发起得早,1990年代底就成熟了,现在已是成熟产业。但药厂要把肉鸡经验搬到养猪上就不那么灵光了,原因是猪是更复杂的哺乳动物,再者商品猪的饲养期远远长于肉仔鸡的40天,到出栏一般要5-6个月之久。所以在养猪药物保健使用中,往往伴随着高热病等恶性死亡,只不过没人将二者联系而已。蛋鸡饲养期更长,78周淘汰,几乎1年半时间,要推行药物保健既花费不起,“反向螺旋”的恶果更难以掩盖。所以很少有药厂敢于在蛋鸡养殖上推广药物保健,就算有试着推广的,也难以产生肉仔鸡和猪上的欺骗效果。所以在“肉鸡、猪、蛋鸡”三大养殖的药物残留中,蛋鸡是最干净的,猪次之,肉鸡最严重。水产养殖可能类似于肉仔鸡模式。
药物保健在养猪的担忧不但是陷入了一个犹如吸毒的慢性自杀的死圈,而且对遗传育种也是灾难性的,现代育种本来就不平衡,倾向于增重速度、料肉比等生产指标的选择,忽视内脏与免疫功能的保护。只就二元母猪的繁育讲,如果长期介入药物保健,养育的后备母猪外表亮丽,内脏和免疫功能先天低下,那么在三元商品猪生产阶段,将面临恶性循环的灾难性后果。
药物保健对养殖全行业来讲就是慢性自杀。从[新生态养殖]免疫健康的四个台阶理论来看,药物保健不但破坏了动物的个体抗病力,削弱了继承免疫力,而且造成一个养殖场低群体免疫力的状况,这是猪场容易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关键。同时就整养殖业来讲,药物保健会造成就整个地区甚至全国的区域免疫力低下,这也是大环境疾病泛滥的根本原因(详细论述在《新生态养殖》中一篇文章《免疫健康的四个台阶》中)。
如果抛弃药物保健模式,有什么有效方法能够帮助实施有效的疾病防治呢?对此[新生态养殖]推荐的是“免疫保健”技术,经实践检验是可靠和有效的。对肉鸡,简单说就是要从种鸡做起,放弃药物保健,提供全面可靠的母源保护,仔鸡才有可能有同步的免疫发育,才使真正实现安全养殖成为可能。但我们在肉鸡养殖上推广“免疫保健”技术非常困难,因为种鸡场养殖户分段负责,往往养殖户愿意而种鸡场反对,详述会在新生态养鸡篇章中出现。至于猪,[新生态养殖]的推广就容易得多,一般养殖场是母猪、仔猪一块养,正好整体解决。详述请看[新生态养殖]的另一篇文章《加美利佳和免疫保健》。
2、滥用药物,也是人类的慢性自杀
既然药物保健是养殖业的慢性自杀,那对人类健康呢?看下面的详细分析。
在人的疾病治疗中滥用抗菌素药物的现象跟兽医差不多,既得利益者利用了医学的专业性和人们想当然的惯性思维,首要目的是赚钱,要赚钱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卖药,而且什么药贵就卖什么,而不是什么有效就卖什么,以至于出现东北某病人1天被打吊瓶好几吨的笑话。
药物保健的促生长效果,短期内是十分显著的,长期使用的后果是灾难性的。笔者通过对一些青少年儿童的观察,也发现两个类似现象。(1)经常感冒发烧,治疗期长;(2)有生长期几年身高、体重高速增长,却虚弱不堪;其中大部分有抗菌素药物滥用的影子。
首先谈儿童的经常性发烧。儿童自身免疫机能差,内脏和免疫发育不完善,易感冒发烧。家长心急火燎,恨不得马上退烧、康复。通常是先自行服用大量退烧药和抗菌素,过1天还没好,就送往诊所医院,吊瓶几天。期间一些不良医生为求表面效果,赢得家长欢心,偷偷兑上免疫抑制药物或激素等,孩子马上活泼起来,食欲大增,家长长舒一口气,向医家投以感激的目光。经常这样搞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感冒发烧了,打吊瓶成了经常的事。家长上火、孩子受罪,只能抱怨自己孩子太弱、传染病太猛。其实更大的灾害就是,孩子免疫发育被迟滞,可能害及一生。实际上医学实在是太专业了,人们吃的是无知的亏。就病毒性感冒来讲,总要经历一个过程,大约7-10天,抗菌素药物吃再多不能杀死病毒,短期内发烧,也不要急于退烧,体温升高暂时利于调动免疫机能来抗感染,发烧是身体的免疫反应。贸然大量药物退烧,破坏了这一过程。
笔者提出两条建议请参考,(1)慎用退烧药和抗菌素等药物,给孩子免疫机能在抗感染过程中一个锻炼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孩子自身抗病力的增强;(2)不能偏重补营养,锻炼身体更重要,增加室外游戏和适当距离的跑步,锻炼心肺功能,促进免疫发育。北方的儿童不妨在低烈度风雪天里,适当游戏跑步,不要总呆在温室里。
再谈生长期身体发育过速问题。工业化使我们的营养条件大幅度改善,中国最近三代人的身高,每代提高10厘米,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但部分青少年身高、体重的过度发育却是一个病,里面有很大成分是滥用抗菌素药物的原由。笔者发现很多体重过胖、身高短期生长过快的孩子,都有嗜食鸡肉或鸡肉快餐的习惯,期间食欲非常好,连续几年到达1年长10厘米、1年长30斤的大有人在。笔者认为所有肉制品中,肉仔鸡中药物残留最严重,人吃后,间接起到了抗菌素药物促生长的作用。恶果也似一样,孩子的心肺肝肾内脏和免疫发育被迟滞,使身体发育偏重于骨骼和体重。成年后徒有一个虚大的外表,可能很早就易徇患心脏疾病、气血不足等,抗病力差。有成年人嗜食鸡肝、猪内脏等,若是药物保健养殖的,就极易诱发肿瘤等免疫危机症。
所以养殖业的滥用药物,间接的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再加上人类自己的滥用,不但影响人类身体发育、免疫健康,在治疗方面也引起极大的麻烦,如“超级病菌”事件,“耐药肺结核”等,如再不悬崖勒马,我们培养的“超级病菌”或许会成为我们自己的掘墓人。
三、 坚决放弃滥用抗生素等药物,既是救自己,也是养殖业的社会责任。
世界上抗生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用于人类临床治疗,另一半用在畜牧养殖业。两个各异的抗生素消费渠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滥用问题。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等专家调查推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大约21万吨,其中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
2000年以后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在抗生素替代品上投入了更多的研究和经费,但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在一些单一的替代材料项目中有所进展,但从应用效果上看,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完全替代抗生素,更不用说超越抗生素。
笔者所在的海思特公司,在解决抗菌素药物滥用方面,首先是从“高热病”的研究起步的,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得出结论:药物保健是高热病的首要原因。从此全力以赴投入到该课题在养殖业中的研究、实践、生产和服务中去,从2006年开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费。我们三管齐下:创立新理论、研制新产品和推出新技术。逐渐产生了[新生态养殖]的一整套从理论到技术再到生产模式的可靠有效的完整体系。
通常生产中的环保理念往往悬在半空中,理念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往往成本高、效果差。如很多污染企业的污染处理设备,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但[新生态养殖]一整套关于安全养殖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模式,从一诞生就必须落在养殖业实处,它有三个存在的必须条件:(1)必须有效,而且经得住时间的检验;(2)它必须成本低,投入产出有更高的效益;(3)必须与任何药物划清界限;否则务实的广大养殖场不能接受你,玩弄虚假早晚要败露,我们也就没有未来。海思特是一个民营企业,如果不能达到三个必须条件,就没有客户、没有市场、没有未来,难以存活立足。
首先我们在应用材料的使用上取得了进展,通过四大类8种材料的使用,初步产生了“加美利佳”系列产品。同时在大量研究、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步产生了“免疫保健”“环境净化”等新技术,三年后的2009年取得了宏观理论上的突破,[新生态养殖]核心理论得以创立。在随后的发展中,基于实际生产中的大量验证与分析研究,三者互相促进,互为验证,无论是新理论、新技术,还是新产品,都在不断精益求精、日渐完善(如:加美利佳产品已是第四代了)。既是在短期的防病与促生长效果上,也取得了极好的成果,可以完全替代并超越抗菌素药物。长期考核,效益极佳,良性循环,产生了更大的生产和社会效益。
[新生态养殖]在理论上首要的是确立“免疫为本、免疫否决”等根本思想,并衍生出如“免疫断桥、免疫与发育同步、免疫健康四台阶”等许许多多的新理论,技术上以推行“免疫保健”为主的方方面面的新技术,产品从免疫保健的“加美利佳”系列产品,到爽净佳的环境净化产品,到无抗保健饲料、金可耐等代谢保护产品,等等。
笔者是[新生态养殖]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海思特公司[新生态养殖]课题组的带头人,[新生态养殖]的推广有如一场养殖业的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但我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一往无前,直到最后的胜利。以前是这样,以后仍将如此,不达目的,绝不放弃。
为此我们也通过有限的宣传渠道,向全行业和全社会呼唤,唤起更多人的认识,召唤更多的志士同仁,加入到[新生态养殖]运动中来,希望能感召到更多的养殖场走上[新生态养殖]的道路,能产出更多的安全又健康的食品,贡献给更多的人!
四、 反思
1- 养殖场总是希望获得的效益,多赚钱。而“药物保健”到今天已经连所谓“眼前的效益”都无能为力了,为什么还要滥用药物?这不但是有如吸毒般的药物依赖性在作怪,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想当然的惯性思维”在作怪。“落后就要挨打,无知就要受骗”!所以普及基本科学知识,养成科学思维模式很重要。
2- 药物是人类科技伟大进步的结晶,正确使用它,则造福人类;滥用错用,则贻害无穷。好比是一把斧头,本来是发展生产的工具,用错了也能成为杀人武器。当前亟待解决的是要建立持中立立场的独立兽医制度。我们的基层兽医靠卖药为生,并不是水平越高越赚钱,而是卖药越多越赚钱。卖药也是哪个赚钱卖哪个,不是哪个有效卖哪个。医和药能分离最好。
3- 商业利益的引导:现代养殖业的发起,广大饲料厂商、兽药厂商、消毒剂厂商和疫苗厂商等功不可没。但目前养殖业的危难局面,与各方的错误引导也是有一定关系的,特别是兽药商的宣传引导。拿一个人药的例子来看,如:有网络文章指出,H1N1对人的危害并不大,但全球知名的瑞士某药厂所付顾问费的一些专家学者却在全球各大媒体发表文章,渲染夸大其危害、记者也积极报道,导致全球性恐慌,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该病不了了之,死亡人数不及普通感冒的零头的零头。另外的一个结果是该厂的一个抗病毒药物却大卖特卖,效益可想而知。但据部分国内医疗机构后来对该病的治疗经验分析,该药的抗病毒效果远远不及传统中药板蓝根。但为什么板蓝根没有热卖呢?讲到这里,大家都心知肚明,还是利益在作怪。该国外著名制药厂在2010年就H1N1事件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点名批评。
本来欧洲国家禁止的抗菌素药物使用模式,他们却在我国大肆兜售。他们编制所谓先进科学的谎言,蛊惑我国养殖业多用抗生素。一边不停地赚取我国的财富,一边摧毁我国养殖业的健康体系,将我国养殖业推向高风险、崩溃的边缘,如同一场隐蔽的新鸦片战争。他们的惯用手法就是:不直接做产品广告,一方面捐助公益或慈善事业,然后通过大力投资和公关媒体来大力宣传,在我国民众面前展现一副慈善面目的伟大形象;一方面收买大量权威专家学者,到处游说,发表文章,大造舆论。甚至雇佣一些蓝眼黄发、外表文质彬彬的老外,在中国到处讲课兜售。如果其推广的是药物保健、药物促生长等,则是图财害命,我们权且称其为“高雅的野兽”。
4- 如有的专家教授拿着药厂的顾问费,那就不能指望他们发表中立的言论,要有所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