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学习的策略

学习的策略之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就是对学习的渴求与向往。学习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新颖的教学内容,系统而又生动的讲解,都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密切关联着,有时候学生对某些具体的学习对象或学习活动并不直接感兴趣,但是他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对学习结果发生兴趣,因而支配着自己去坚持学习,这就是间接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对待学习的态度直接关联。研究表明,在中、小学学生中,具有强烈而自觉的学习兴趣的学生,一般都能专心听讲,认真而仔细地完成作业或做笔记(中学生),遇到困难时表现出极大的自制力和顽强精神;而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被动,遇到困难与障碍时不能坚持学习,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较差,等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是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

学习兴趣对学业以至于学术的成功有重大促进作用。许多科学发明家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兴趣。据达尔文的父亲回忆,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酷爱大自然,并以最大的热情从事学习,搜集标本和进行野外观察,终于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那么,怎样培养学习兴趣呢?

一,开展竞赛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由于在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在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关于竞赛在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上,国内外均有一些实验。

因竞赛具有如上的意义,所以学校等教育机构经常设有形形色色的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学习者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学习伙伴进行小型的竞赛,比如,和白色的同伴进行单词记忆比赛,解题比赛等。此外,你也可以暗中和别的同学竞赛。比如,可以找一个比你成绩略高的同学作为对象,暗下决心,争取逐步赶上和超过他。

实验还表明,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个人竞赛比团体竞赛效果好。

有些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反而学得差了,这或者是因为竞赛的高强度超过了他们的体力和精力,或者是因为竞赛的水平远远高于他们的知识水平而使竞赛者丧失了信心。过于频繁的竞赛或统测,不仅不会产生激励作用,反而会制造紧张气氛,使学生产生怯场的心理状态,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因频繁的竞赛和过多的考试带来的失败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故采用竞赛时,要慎重、适量,并注意操作方式。

二,关注成果

略想一想,你就会认识到给行为者反馈行为结果的重要性。在弹钢琴过程中,就有听觉的反馈;在打字的过程中,刚打完的字样立即就能提供关于正误的视觉信息。当然在许多活动中,比如像游泳、网球、板球或高尔夫球这样一些活动,要使学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努力结果,就困难多了,因此需要教练和指导。在射击远距离的靶子,如果不让学习者知道结果,就根本不可能有所提高。尽量想办法使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努力情况作出估计是有好处的。在镜子前进行练习,对于学习舞蹈和高尔夫球是很合适的。运动员则通过对自己动作摄下的慢镜头来获得帮助。

工作者看到他的努力成果,就会增进他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和动机。例如,在割草,或写散文时,人们总喜欢得意地回过头来欣赏一下自己努力的成果。

在学习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进步情况作些测量非常有好处。比方说,你若是每星期都进行测验和考试的话,你就能用图来标绘出你的进步情况。并通过改进自己最近一次成绩的方法,来进行自我竞赛。但是在大多数学校里,并不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就使学生难于掌握自己眼下的努力程度,也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努力是否用对了地方。

许多实验都表明,及时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努力结果是有很多好处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知道结果的重要性。选两个被试者,让他们徒手画直线,并告诉他们每条直线都画三寸长。画完一条直线就用东西将其盖住,以免再画下一条线时拿它作参照。对其中一个被试者,不让他知道自己所画的直线是否准确,因而他不能作出改进。对另一个被试者,则每画完一条线都准确地告诉他这条线究竟长了多少或短了多少。在画了几条线以后,这个被试者便能够非常精确地画出三寸长的直线了。其它许多实验也取得了基本相同的结果。因此,为了求得改进,学习者就需要知道他的条件反应或回答是否正确。

有一项心理学实验,将两组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每天练习快速写字30秒钟,在最初9天内,A组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不知道;自第10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实验,即A,组不知道成绩,B组被告知。结果表明:最初9天A组成绩比B组成绩提高较快,有明显差异;自第10天后,A组成绩骤然下降,B组成绩迅速提高,B组成绩又明显优于A组成绩。可见知道成绩者可避免盲目性,对提高学习成绩有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效地使用这一措施,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作出批改评价后要及时告诉学生,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也应该经常对自己进行一些测验,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对自己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给予奖励。这其实是一种自我竞赛。有的同学用自我比赛的方法既提高学习效率,也增加学习兴趣。如学习外语时,今天用一个课时,记下自己学会多少单词,看看明天用同样的时间是否能多记一些内容,不断自我比赛,自我检查。

三,拓宽知识

还有一种使你对学习发生兴趣的办法,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阅读,研究有关知识的历史和方法,研究它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它与其它相似学科的关系。大脑是一个巨大的互相联系的网络,而且这个网络越是复杂,其中相互联系越多,它的工作越有成效,学习者获得的兴趣也越多。并且,你对某个科目学到的越多,它就变得越容易。

四,参加实践

实践活动可不断地使学习者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动机,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进一步激发更大的兴趣。例如在航空模型小组、船舰模型小组、无线电爱好者小组、数学小组、乒乓球小组等活动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获得了某些新的知识,培养了求知欲,发展了学习的兴趣。参加这些小组的条件之一是各门功课的学习都较好,因而争取参加小组也就成为鼓舞学生学习的重要动机。这些小组活动中培养起来的专业兴趣,又可成为未来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五,假喜真干

假喜真干,就是假装自己喜欢,并且付出实际行动。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提出:“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这态度往往就使你的兴趣变成真的。这种态度还能减少疲劳、紧张和忧虑。”有位办公室秘书,经常要处理许多烦琐的书信文件,还要抄写和打字,工作很枯燥无味,被累得精疲力竭。后来她想:“这是我的工作,单位对我也不错,我应该把这项工作搞得好一些。”于是决定假装自己喜欢这项工作(其实很讨厌)。此后,她发现一个重要事实:如果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真的就有点喜欢它了。而且,一旦喜欢起自己的工作,就能做得更有效率。由于工作得好,她被提升了。她说现在她总是高高兴兴地超额完成任务,而这种心态的改变所产生的力量,实在是她最重要的大发现,确实神妙无比。

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枯燥乏味的课程,你假装对它感兴趣,然后坚持学习,这种学习态度往往就使你的兴趣变成真的。所以,当你发现你对学习不感兴趣,而这种学习对你来说又非常重要时,你不妨试一试假喜真干这一妙方。

学习的策略之二:培养积极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对其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它就像薄雾一样弥散在人的种种心理活动中。克服消极心理,培养积极心态,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一、培养信心

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句名言:“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W·詹姆斯也说过:“面对成败难卜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信心。”

从总体上看,信心能够激发你的智慧和潜力,改善你的策略和技巧;信心能使你增强毅力,不怕困难,并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下面这个实验深刻地说明了自信心和能力发挥之间的知系。实验对象为智力和知识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将他们分为三组,让他们做难度相同的作业。在做作业之前,实验者对第一组只做一般说明,对第二组在一般说明之外,还告诉他们:“我了解你们的能力,下面的作业对你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经过努力你们有能力完成。”而对第三组做一般说明之后,对他们说:“今天交给你们的作业超出了你们现有能力所能达到的限度,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能解决,不过你们尽力而为吧。”

实验结果:第一组完成作业的人数为50%,第二组为80%,第三组还不到30%。从实验结果不难看出,第二组和第三组有很大差别,其所以有这么大的差别,根本原因是由于指导语不同,致使学生对待作业的信心不同。给第二组学生的指导语增强了他们完成作业的自信心,而对第三组的指导语则使学生丧失了完成作业的信心。由此可见,自信心强弱与能力发挥水平呈正相关。

日本教育家田崎仁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成绩差的原因,“……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发现了这一问题,“学校里总有一批学生,他们感到自己没有学好,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缺乏自信会使人的身心活动和交往活动受到严重阻碍,原有的聪明才智就不能得到正常发挥,并产生相当的自卑感。

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存在自卑感,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他认为人对优越性的渴望正起源于人的自卑感,自卑感井端于幼年时期的无能,儿童要改变自卑感状态,因而产生一种补偿作用。这种补偿作用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优越目标的基本动力。就是说,自卑感人皆有之,但是,如果因总怕人家看不起,转而努力去追求优越目标,以补偿自己的时候,就可以将自卑这一消极因素变为前进的动力。那些自信心不强,因自卑而影响学习的同学,应该振作起来,化自卑为超越,将阻力变为动力。可以说,自卑感可以克服,自信心也可以培养。

那么,怎样培养自信心呢?

想像成功。好的学习者经常会想,学习一定会成功。应该相信,只要认真听讲,及时复习,认真做作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尝试运用各种学习方法组织和理解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学习就一定能成功。

提醒自己,你比你想像的要好。心理学家们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指出,超常儿童和弱智儿童大约各占2%左右,95%以上的儿童在智力发展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异。你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不要低估自己的智力,高估他人的智力,老想着自己不如别人,甚至总以不够聪明为理由放弃自己的努力。其实重要的不是你聪明与否,而是如何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挖掘你的潜力。才智的挖掘比才智的已经拥有更重要。

树立大志。成功的大小取决于你的自我抱负和期望。目标树立得小,成就不可能大,你的目标树立得大,所得的成就自然也就大。“预得其中,必求其上;预得其上,必求上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拥有信心,你才能够在集会或者上课时,勇敢地坐在前排,积极地发言,才能在乎常主动地与别人交流,痛快之时开怀大笑,你的学习成绩也才能更上一层楼。

自信心不是自大,不是自傲,更不是空想,自信心是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由自信心形成的思想习惯,将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学习者艰苦奋斗,达到远大的目标。

二,直面失败

1.对失败要有心理准备

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挫折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无不经历过许多困难、挫折、失败和不幸。每个人都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即一生中难免碰到几次大的挫折,几次大的精神痛苦和危机,这就是生活。有了这种心理准备,当挫折出现时,就不会轻易被它击倒。

2.正视挫折

多数挫折,都是局部的、暂时的。学生时代的挫折更是如此。挫折并不可怕,只要能正视,就不会觉得它令人难以忍受,即使是再大的挫折和失败,也只算是小小的困难。正视挫折还要注意一点,即,不要一遍一遍地体验已经过去的痛苦。

3.全面分析挫折的得失

对每一个挫折,都应该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权衡积极因素和不利因素。对挫折的分析,可以提高个人的认识能力,从而克服不利因素,利用积极因素,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转败为胜。例如平时考试,不要因为出了错就一直闷闷不乐,应该看一看成绩是否有提高,找出错误原因及改进办法,以求今后的提高,权衡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4.积极寻求转机

如果我们消极看待失败,那么事情就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积极对待失败,那就可能转败为胜。

(1)积极创造条件

许多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不会因为考试不理想而沉缅于不快之中,他们会分析原因,更认真地听讲和复习,在学习中开动脑筋思考,并进行系统牢固地记忆,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胜利不是坐着等来的,只有积极行动才可能成功。

(2)坚持不懈,改善方法

有些人遇到的问题多且难度大,这就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对付难度大的问题,光有毅力也不行,还要寻找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有些高中学生,反复补习也未能考上大学,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方法。

(3)换一个努力的方向

经过努力还不能成功,也许这项工作真的不适合你,那么你不妨换个方向,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我们都知道历史人物姜子牙,传说他做过生意,他贩猪时,羊好卖,贩羊时,猪又畅销,结果赔了大钱。后来搞军事、政治却获得成功,成了周朝的开国宰相。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每个人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因而,没有必要因为某一方面的欠缺而自暴自弃。

三,进行社交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需要良好的社会关系。有些心理学家把参与'社会的程度看作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某种指标,因为这是一个人的精力和活动力的标志。例如友谊是以某种共同活动(如共同的工作、体育运动或娱乐活动等)为基础的,一个人参加的活动越多,他得到的友谊就越多,他的参与社会程度也越高。

特别好交际的学生和特别不善交际的学生在成绩上都是很差的。因为,把大量时间用在聚会或聊天上面的人,没有充分的时间学习。而根本不参加学生活动的孤独者,则缺少朋友的鼓励和帮助。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适度的交往活动,朋友间的相互支持,确实有心理调节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习。

交际中要消除消极的心理。

孤立感——因害怕被人伤害而不能将必要的情感投入到人际关系中。

自卑感——缺乏起码的自信或自重。

过分依赖——在物质或情感支持上过多地依赖别人,甚至进行决策时也依靠他人。有过分依赖倾向的人在某种人际关系中几乎不做、或者根本不做什么奉献,并常常不顾及自己的尊严,也较少考虑尊重别人。

过分遵从——一方面被说话似乎有权威性的人吓倒,另一方面却又以权力主义的或不友好的态度对待那些被认为低于自己的人。

自我中心——关心自己利益达到感觉不到别人利益和权利的地步。自我中心者除能维持最表面性的关系外,什么关系也不能建立。

敌对——与权威问题相联系的一种对别人表现出对抗和猜疑的倾向。当敌对公开表现出来时,就会造成人际关系中的障碍。像喜欢传流言蜚语和具有过强竞争心理这样的一些隐藏的敌对性,也同样有害。

欺诈——有利用人的倾向。有时这种欺诈可发展到当面撒谎和偷窃,但更为经常的表现是,以“精明强干者”的身份出现,为自己的利益而施展手段,操纵别人和周围事态。

反叛——只要稍有一点被人“领导”的感觉,便立即产生敌视和不合作的态度。有的时候,反叛性表现为,以某种怪诞的、想要维护独立的企图,来藐视一切社会惯例。

人应该克服自己的缺点,和别人适度交往,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

四,欣赏音乐

音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中国古代就有用音乐进行胎教的先例。根据报道,悠扬的音乐能让植物生长得更好,能增加奶牛的产奶量。我们自然期望它也能带给人体良好的影响。科学实验证明了这点。

研究显示,当人听着悠扬的音乐时,心跳、脑电波、脉搏等倾向于与音乐的节奏同步,因而变得缓慢而协调;血压亦会下降;Alpha脑电波会增加,使左右脑同步协调,上下脑沟通增加。音乐会使人产生一种松驰、清醒而又警觉的状态,大大提高人的学习能力。

学习之余,听一听悠扬的音乐,会使你的心情轻松舒畅,何乐而不为呢?

学习的策略之三:保持身体健康

人的身体与其心理活动紧密关联。心理活动往往伴随着身体的变化。比如,思维就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当肌肉紧张时,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人的情绪会引起身体的变化,忧虑会引发生理疾病,而肌体的变化也会引起心理上的问题。大脑的意识活动就完全依赖充足的血液供应。如果你没有一个健康的大脑,不能提供足够的氧,你的思想就很可能受到影响。

学习的策略——保持身体健康

关于身体状况对工作和学习的影响,麦克沃思(Mackworth)在剑桥曾做过一个实验,对此作了很好的说明。在实验中让两个报务员在健康状况下和在感冒状况下接收摩尔斯电文,并将他们在接收时出现的错误数记下来。在健康状态下,他们出现的错误极少,而当他们患感冒时,在连续接收的电文中,出现的错误越来越多。当接收第九条电文时,其中一人已超过100个错误,另一人的错误数竟达300处之多。

毫无疑问,那些易于疲劳,懒于活动,经常受小病干扰的人,不可能长久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一个好的学习者一定要懂得如何保持身体的健康。

睡眠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新生儿每天的睡眠时间在15小时以上,成人一昼夜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睡眠上。

睡眠与觉醒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须的两个相互转化的生理过程。实验研究表明:睡眠时虽然大脑处于安静状态,但睡眠不是一个被动和静止的过程。睡眠与觉醒一样,也是一种主动过程。睡眠时人脑内一系列生理和脑化学的过程仍在发生,心理活动也没有完全静止,梦是睡眠时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所以睡眠并不是觉醒状态的简单终结,而是一种主动的生理交替过程。

睡眠至少包括下面两种功能:一是与脑的发育、激素分泌和保持身心健康有关;二是与脑内信息加工和学习记忆活动有关。

睡眠的功能与两种睡眠,即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有关。快波睡眠一般有梦,慢波睡眠一般无梦。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是连续的,相互交替的,一夜一般交替四到五次。所以,人一般在一夜的睡眠中要做四到五个梦,但人一般只能清楚地记忆清晨的那个梦。有些人为自己做很多的梦担心,认为做梦有害于身体。其实造成危害的,不是做梦本身,而是记住了过多的梦,以至于影响精力的恢复。

慢波睡眠一般与体力的恢复以及身体发育关系较大。

研究发现,在觉醒期间体内分解代谢高,而在睡眠期间尤其是慢波睡眠期间,体内合成代谢高。合成代谢是疲劳后恢复体力的生理过程。所以在体力劳动和锻炼身体之后,体内分解代谢增加时,以及疼痛、疾病或受伤时,睡眠更是必须的。

睡眠与激素的分泌密切相关。其中有一种叫生长激素,它在慢波睡眠时分泌比较多,这种激素分泌出来以后直接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可以增加细胞的体积和数量,促进机体的生长。实验指出,孩子在慢波睡眠阶段比没有睡觉时的生长速度快三倍。这是因为在慢波睡眠时分泌的生长激素多,因此机体的生长与疲劳后的恢复,与睡眠有关。在睡眠时其它激素如催乳素和黄体素(在青春期)分泌也增加。

快波睡眠与脑的生长发育、脑力的恢复以及信息加工关系比较大。

一些研究认为,快波睡眠与脑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人、猫和老鼠在出生时,由于脑的发育还很不成熟,其快波睡眠的时间很长,占整个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很高。相反,羊、牛、马出生时脑的发育基本完善,它们的快波睡眠比例相应也比较低,而且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快波睡眠的比例不发生大的变化。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脑的发育与快波睡眠有密切关系。

在快波睡眠阶段,脑内活动水平升高,脑血流量增加,大脑温度上升,氧的消耗量也比慢波睡眠时大得多,可见这时的脑,进行着活泼的代谢活动。一些慢性脑障碍的老人及呆傻儿童,此种代谢活动并不明显。所以,科学家认为,快波睡眠对于脑力活动疲倦后的机能恢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有的科学家提出,睡眠与认知过程有关,他们认为快波睡眠对认知过程起作用,可能与获得新知识、对新信息进行编码有关,与学习过程中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储存有关。由于婴幼儿和儿童需要学习的新内容很多,自然就需要更多的快波睡眠,而老年人需要学习的新内容很少,所以快波睡眠的时间减少。这种看法在许多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有的专家认为,可以把睡眠看作大脑与外界信息联系的切断。但这种切断不是为了无所事事和贪图安逸,而是为了加工和鉴定精力充沛时所获得的信息,并抛弃其中不需要的部分。

总体来看,对于人来说,已经学过的东西,必须通过睡眠阶段使之不断进行组织安排,才能使知识化为已有,也才能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巩固的长时记忆。

有研究表明:连续工作36小时,只睡3小时,工作效率为原先的55%;连续工作44小时,只睡4小时,工作效率是原先的36%;如果连续60小时以上不睡觉,就会明显地感到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发生视觉、触觉的错误,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了。一个人在疲劳之后,即使再连续学习1B小时,也不如休息好了以后学习1小时效率高。

减少睡眠时间,会降低工作效率。有人让四个学生每夜减少40%的睡眠时间,实际只能睡4.5~5.5个小时,连续五晚上。结果发现,其智力测验得分降低15%,血压普遍升高,学习效率降低。如果长期减少睡眠时间,开夜车,可能产生失眠症或神经衰弱症。

对那些持续了100小时不睡觉的学生所做的实验表明,无论对他们进行心理测验还是身体测验,其成绩几乎都没有降低。然而,为保持原来的成绩,他们不得不作出比平时多几倍的努力。这些学生变得烦躁不安、在阅读和写作时感到困难,记不起不久前所发生的事,同时伴有头疼和头晕症状。那些需要持续作战的工作过程中,他们不能保持自己思维的敏捷。此时任何形式的学习活动都变得相当困难。

由此看来,尽管我们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加倍努力来抵消失眠带来的影响,但从长久来看,这必然会产生恶果。且不说上述实验的结果如何,在得不到正常睡眠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疲劳确是事实。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安排睡眠呢?

合理的睡眠既要充分,又不过多。首先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所需的睡眠时间,以此作为尺度,才能衡量睡眠的充足、过多或过少。不同年龄人所需睡眠时间平均为:6~10岁儿童大约要11~10个小时;11~15岁儿童,大约需10~9个小时;15~19岁青少年,需9~8.5个小时;20岁以上大学生,需8个小时左右。充分的睡眠应该与相应年龄的平均睡眠时间相近。

睡眠过多也不好。睡眠过多,会使人无精打采,记忆力迟钝,办事不力,反应迟缓等。

要想有正常的睡眠,还要注意几点:生活、学习要有适当的节奏;睡前不宜吃得过饱,如果睡前吃得过多,会使消化器官负担过重,而且胃内食物过多还会压迫、妨碍心脏正常工作,睡眠就要受到影响。当然空着肚子也不行,饥饿感也会影响睡眠。睡前不要喝烈性酒、浓咖啡、浓茶等,它们起兴奋作用,容易破坏正常的睡眠;睡眠前要提前停止工作、学习,做些放松肌肉的活动,或散散步,洗洗脚,条件允许也可以洗洗澡,这有助于正常睡眠;卧室通风,空气新鲜,床被舒适,清洁卫生,卧室光线要暗,温度适中,环境安静等也是正常睡眠的重要条件。

难以入睡的最普遍的原因有:异常的忧虑或兴奋;对某食物、咖啡或吸烟的过分嗜好;消化不良;缺乏锻炼;过热或过冷;睡觉前着力争论那些费思考的问题。在睡觉之前,通常不要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不要尽想一些烦心的事,最好是放松一下,说些或看些轻松的东西。在床上看书常常能诱发睡意,因为这样做容易使人疲劳,同时也使眼睛疲劳,但时间决不能长。

二,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健康,改善大脑的供氧状况。因为体育锻炼时,人的呼吸与血液流动的速度会加快,大脑就能够得到更充足的营养供应,思维就更加敏捷。

体育锻炼还有心理调节作用。体育锻炼是消除郁闷和忧虑的最好办法。户外散步能使你看到和碰到一些新颖的刺激,启发你的思路,并且肌肉活动本身也常常能改善一个人的情绪。在很多体育游戏中,你不得不集中精力去应付一个接一个的刺激,从而使你暂时忘记所有的烦恼。

调查结果也表明,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者比体弱多病者学习要好。因为学习并不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情,它不仅需要学习者的脑力投人,也需要学习者的体力投入,一个体弱多病的人很难承受繁重的学习任务。而且,脑力的投入也是以身体健康为条件的。体育锻炼是保证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怎样锻炼身体呢?

锻炼身体的一般准则是:以健身为目标,以轻微的调节性活动为主,避免完全不动,从事剧烈运动要谨慎。

那些特别紧张剧烈的运动使参加者从一种悠闲的松驰状态,一跃而达到近乎筋疲力尽。因而,那些好胜心强的学生进行较剧烈的运动时须慎重。生理学家的研究也告诉我们,特别紧张剧烈的活动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疲劳,从而降低脑力劳动能力;而较轻微的和适度的锻炼则会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

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那些完全不运动而只顾学习的学生以及整日在操场上疯狂玩耍的学生往往很难成为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所以我们在锻炼身体的时候,也应该讲究适度。

在方式的选择上,散步、太极拳、气功、乒乓球等项目比较好,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也可以适当参与,但应该避免过于激烈的对抗。

学习的策略之四:什么是学习

一,学习的三层含义

学习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人和动物都能学习,这个学习指的是广义的学习;第二,人尤其能学习,这个学习指的是狭义的学习;第三,学习对于青少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个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学习。

1.广义的学习

无论人和动物,都需要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以获得更优越的生存条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理解广义的学习。

(1)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学习指的是变化中的活动过程,而不是指变化所取得的结果。如,学生获得数学知识,能够解答某些数学题,还取得某学业成绩,这是学习产生的一定变化的结果。可以通过这些变化结果来做出学习是否发生的推论,但这些结果本身并不是学习,学习特指由原来不会解题到会解题这中间经过的全部活动过程。又如,一个人正在熟练地骑着自行车,这是学习的结果。骑车行为 与活动本身不是学习,然而从不会骑车到能够熟练地骑车,其间主体的行为与活动变化的过程则是学习。

(2)学习是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的过程

学习中,主体自身必须在行为、知识、技能或能力等方面产生某种变化。

例如,幼儿开始练习用筷子夹菜吃饭,从不会到会,是一种能力和行为的变化,这是学习,但学会了以后,再使用筷子吃饭的重复活动,则只是运用已习得的技能,而在能力和行为上没有发生什么新的变化,这就不是学习。所以说,学习是一个新的行为模式形成的过程。

(3)学习导致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主体由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暂时的,而是相对持久的。例如,疲倦了需要睡觉,从觉醒到睡眠又从睡眠到觉醒的机体行为与状态发生着很大变化。又如酒醉、外伤、药物效应等,也会影响或引起主体发生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暂时性的,一旦觉醒,伤愈,或酒力和药力消退,这种暂时性变化也就会消失,故都不属学习。

(4)学习导致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

学习特指由经验引起的习得性变化,那些由先天反应倾向或发育所导致的变化不能称为学习。例如,干渴时饮水,饥饿时进食,一旦喝足吃饱,这些活动便停止,这是缘于先天本能的反应倾向的变化,不是学习。再如,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短时记忆能力的退化,虽然是主体身上的一种较大变化,但这并不是老年人凭借经验而学会增加短时记忆的困难,因而也不是学习。又如,机体损伤(如大脑受损或腿骨折损等)或生化条件病变(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基础代谢率降低等),可能引起主体活动或行为发生比较持久的变化,但这都不是凭借经验习得的,所以也不能称之为学习。

综上所述,可以把广义的学习定义为:学习是人和动物后天习得的行为方式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狭义的学习

虽然学习是人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人类的学习无论是功能、动力、形式和内容,还是学习机制,都与动物的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1)人类的学习是个人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过程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地提炼、检验,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系统化的社会历史经验,它比个体的直接经验要广博得多。社会经验可通过个人学习转化为个人经验,从而成为个人改造世界的力量源泉。因此,对社会经验的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人类还可以把间接经验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是动物不可能达到的。

(2)人类的学习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

以语言为中介的学习是人的学习区别于动物学习的一个标志。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动物心理学家在对有关黑猩猩的手势语言的研究中发现,经过特殊人工驯养的黑猩猩也能够学会一些手势语言词汇,并能组成短语,甚至还能把周围的东西进行归类,学会某些概念,或把学到的手势推广到新的情境,尝试使用学会的手势语言互相交往。但是,研究结果也表明,这种在特殊生活条件下,经过特殊驯养和训练而学会的手势语言,无论在词汇的数量上,还是在内容范围上,特别是在手势语言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水平上,都难以与人类的语言相比。这些研究尚不能说明动,物也具有间接经验的学习。

(3)人类的学习是自觉主动的行为

动物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消极地适应环境。动物学习的主要动力只是满足饮食等生理需要。尽管一些研究材料表明,像白鼠这样的动物的学习行为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但动物没有像人类那么强的社会性,也不可能有人类那种复杂多样的社会性学习。

归纳以上三点,可对人类的学习下一个定义:人类的学习是自觉主动地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

较一般人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又有自己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以系统掌握前人的经验为主要任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书本和教师的传授,掌握前人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科学知识,即间接经验。学生不可能也不需要亲身实践每一个知识点。

学生也需要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的直接经验。但是,这种实践往往是带有验证性和练习性的,是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学生得到对间接经验的一些验证或补充书本知识的不足,这与从事社会实践的劳动者的实践大不相同。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固然也可能有所发明创造,但那不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还是掌握前人的成果。这些现成的文化科学知识,既是人类知识长期累积的成果,又是他人认识能力的结晶,蕴藏着丰富的认识方法和认识过程的规律。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掌握知识以发展认识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还是学习做人的过程。这种学习,是人们规范行为、美化心灵的实践活动。

(2)学生的学习在教育情境中,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指导下进行

学生在校学习,是在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下,系统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发展智力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主动性都有赖于教师的教导。

但学生的学习绝不是被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器,教师也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进学生的头脑里。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3)学生的学习在相对集中的期限内进行

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相对集中的学习期限内,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间接的知识经验。

由以上三点,可把学生的学习定义为:学生的学习是在相对集中的期限内,在教育情境中和教师指导下,系统掌握间接知识的过程。

二,学习的类型

1.人类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

可以将人类的学习方式分为两个基本类型: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1)接受学习

在接受学习中,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者对间接经验的接受,并通过对间接经验的掌握、占有和吸收,将之转化为自己的经验。

接受学习由学习者自学间接经验实现,或者由教师传授实现,学生的学习主要就是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亦存在高低之分。高级接受学习如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等,它要求学习者对间接经验进行重新构建,以将它组织化,并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融为一体;低级接受学习如死记硬背、一知半解等,学习者全盘照搬书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缺乏自己的理解,更谈不上重新构建。

(2)发现学习

在发现学习中,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者的直接发现或创造。

发现学习亦有高低之分。幼儿未掌握语言前的学习,主要是低级发现学习,它是幼儿借助自己的各种感官,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经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则是高级发现学习,它主要是借助抽象思维,发现事物本质或活动规律的理性经验过程。

就这两种学习类型,说不上孰优孰劣。发现学习固然可以实现新的发展,但接受学习却可以建立个人知识的坚实基础。怕的不是一味地接受学习,而是一味地低级接受学习。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主要就是接受学习,但必须是重新构建过的、有了自己的理解的、和自己的知识体系融为一体的接受学习。

2.学生学习内容的类型

学生的学习内容可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情感态度的学习。

(1)知识的学习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学生学习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在自己的大脑中树立起客观知识的认知结构。

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

(2)技能的学习

技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合乎规则的个体活动方式。

它分为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智力技能指的是个体的心智活动方式。譬如,解一道具体的数学题,这道数学题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属知识的范畴,而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点解答出答案的过程则属智力技能的范畴。从这一点上看,技能的学习比知识的学习更为复杂。动作技能在学生学习中指的就是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的学习

情感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抱有的态度取向。简单地说,学生情感态度的学习就是个人心理素质的学习,品德学习。

学习的策略之五:重视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的。

一,只对生命负责

负责: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只需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也只有一次。你只有将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发挥到最大极限,才能获得成功。

学习一定要重视学习效果,而不要认为:“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就一定能够学好。”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他总是在那里不停的学,但他却不注重学习方法,不重视学习效果。结果他的学习总是上不去,谁和他说,他都听不进去,反而振振有辞地说:“我只要对的起自己的时间就行了”。确实,他从没有浪费过一分一秒,但他却不知道,如果他能够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就能够提高几十倍的学习效率,才能够真正地对的起自己的生命。

二,重视学习效果

重视学习效果: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习效果,这样才能够学习好知识。重视学习效果的具体方法是:

建立起最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智慧。

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用脑。

要经常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学习效果是对自己整体情况的反映,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

检查自己的学习状态。

检查自己的思想与观念。

检查自己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当。

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

检查自己的综合素质情况。

检查自己的智慧提高情况。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连带关系,假如你的整体学习效果不佳,应该分析原因,找出主要矛盾,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

(0)

相关推荐

  • 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贾元春.王永春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 ...

  • 高中微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 参考论文

    摘要:微课教学已从推广.研究走向开发.实践.本文对微课教学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总结了微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 关键词:微课:兴趣: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 ...

  • 【教育读书】北京四中“3641系统学习法”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北京四中"3641系统学习法"     "3641系统学习方法"是北京四中学生多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主要分为: ...

  • 【教育读书】教师教学互评的实施策略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教师教学互评的实施策略     一,评价组织形式的选择     与其它评价相比,教师教学互评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评价双方关系,可以是教师间自愿 ...

  • 【教育读书】16条学习好习惯让你终生受益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16条学习好习惯让你终生受益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 ...

  • 【教育读书】再谈考试教学法与应试学习法

    文/杨德发     [摘要]     在考试教学法中,教师的备课就是命题,上课(教学实施)就是组织学生答题.在应试学习法中,学生的学习就是答题.大量的教育.培训实践证明:老师用考试教学法教学.学习者用 ...

  • 【教育读书】让学习不再困难的五大原则

        沿着阻力最小(也就最简单)的方向努力,就像从高处往山下滚雪球一样,看起来每滚一圈雪球都没有什么变化,但却会越滚越快,越滚越大,膨胀速度惊人.     采用小步快跑的方法,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模式. ...

  • 【教育读书】有效学习的原则、要点和方法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有效学习的原则.要点和方法 作者:丑丑妞     一,有效学习的原则     1.自觉性.就是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

  • 【教育读书】12个新式教育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12个新式教育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     01.教导孩子解决问题     从学会系鞋带到自己过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迈向更独立的里程碑.     ...

  • 【教育读书】决定学习成败的六个因素

        决定学习成败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在因素:另一类是外部因素.内在因素归纳起来有六个方面.     1.学习的动力是否强大     要使学习获得成功,学习动力是第一个因素.学习活动中,有两 ...

  • 【教育读书】毕淑敏:学习、旅行、锻炼,人生不能俭省的三件事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毕淑敏: 学习.旅行.锻炼,人生不能俭省的三件事     无论世界变得如何奢华,我还是喜欢俭省.这已经变得和金钱没有很密切的关系,只是一个习惯.我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