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病人解决耳鸣

我以白术为天,泽泻为地,石菖蒲为人,帮病人解决耳鸣,其实,对患者而言,西医只是来处,中医才是归途。
年轻时不知人间疾苦,觉得耳鸣也就是那样,没什么大不了,行医多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才真正体会到耳鸣患者的痛苦,这世上,最可怜的就是病人。
耳鸣这病比较奇怪,它本身并不致命,但是若论折磨人的程度,它可以说名列前茅,所以说西医常用三环抗抑郁药或者抗焦虑药来为病人缓解痛苦,其中折磨,可想而知。
这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罢了,治病,是为病人解决问题,不是打马虎眼,控制指标,缓解症状,最后没办法,告诉病人,只能做手术。
很多人不了解中医,其实中医脱胎于五行阴阳,与地天万物是互融互通的,从千年前开始,我们的先辈就从大自然中寻找治病的办法。
之前门诊有一位患者,耳鸣3年,从最开始的蚊子叫,变成蝉鸣,再到最后的机器轰鸣声,一直吃西药,最后彻底失望,四处打听中医,找了两个月,最后找到了我这里。
我看了他的情况之后,给了他一个方子:白术,泽泻,石菖蒲。
他一看只有三味药,摇着头说:大夫,你没有搞错吧?我之前吃了那么多药都没好,你就开这三味药有什么用啊?
我说:中医开方不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所谓山不在名,有仙则灵,药用对了,一味药也能治病。
他听了我的解释之后,答应回去试试,结果,吃了半个月,声音就小了很多,我又加了补骨脂、王不留行两味药,让他继续服用。
治了多年病,在我看来,耳鸣,其实就是一些痰湿水饮,时间长了,这些痰湿水饮纷纷往孔窍里钻,堵在那里,就会害病。
有的人表现为掉发,这是痰湿堵塞毛孔,导致气血受阻,头发就开始掉。有的人是健忘,记不住东西, 这是痰湿闭阻了心窍。
还有一些人,表现就是耳鸣。就像一个空瓶子,灌了半瓶水进去,你背着它走路的时候,瓶子里的水摇摇晃晃,瓶水相撞,肯定会发出声响。
再来说这个方子,其实我第一次用它,是受了道家”天地人“三才的启发,用这个思想去开方,虽然只有三味药,却能环环相扣,让彼此都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首先,白术为天,健脾祛湿,它的药性朝上,可以助脾气上升,把脾胃的清阳之气带到头面上去,所以不管是脾胃虚弱还是痰湿困脾,都离不开它。
其次,泽泻为地,利水湿以降浊阴,它的药性是往下走的,可以把痰湿水饮通过下焦的小便排出去。
最后,石菖蒲为人,直接针对耳窍,它是一味开窍药,耳窍也属于九窍之一,就好像在你迷路的时候,为你找个带路的人一样。
中医源于自然,在这条探索自然的道路上,出现了无数惊才绝艳的前辈,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方,离我们似乎很远,但是又好像在我们身边,指导我们前进。

治疗耳鸣,这三味药组成的妙方,疗效确切

前不久,一熟人来找我治疗她的耳鸣,她说这耳鸣严重影响她的生活,每天耳朵里面响个不停,十分的难受。

说起耳鸣,现在很多人都有,尤其是中老年人,如何去治疗让这帮人远离耳鸣的困扰正是作为医者正要考虑的事情之一。
耳鸣原因很多,今天就介绍其中一个可以治疗耳鸣的妙方,希望能帮助有缘人。
此方是由三味药组成:
白术12-15g 泽泻15-30g 石菖蒲12-15g
水煎服,饭后温服,一天两次
这小方主要针对因脾胃虚弱产生痰湿,痰湿堵塞耳窍而引起的耳鸣,这类耳鸣伴随的症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1)上面
脱发,记性变差,健忘,头重头晕,胸闷气短
(2)下面
下肢困重,大便黏,排不尽感
(3)舌象
舌头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
如果有上面的症状,加上舌象就可以使用此方,效果还是不错的。
为何这三味药就可以治疗耳鸣呢?
主要原因有:
(1)白术泽泻,这两味药在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称为泽泻汤,它可以治疗因痰湿引起的头晕,原文是这样描述的: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虽然此方原文是治疗头晕的,这种头晕和体位是没有什么关系,但病因都是由痰湿引起的,因此也可以用来治疗痰湿引起的耳鸣。(2)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之功。
白术泽泻健脾利水除湿,而石菖蒲是开耳窍的钥匙,白术泽泻想要发挥更大的效果,需要石菖蒲把耳窍打开,把它们带到耳窍里面起作用。

三味药相互配合,共同起到健脾除湿,开窍醒神的作用,治疗痰湿耳鸣妙不可言。

三味药止耳鸣,一通一补一消,大有奇效!

耳鸣的原因,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是因虚而鸣。就像肚子饿了会咕咕响一样,耳朵也会响,肚子响是脾胃里面空虚了,耳朵响是肾精亏虚了,因为肾开窍于耳。

第二种是因实而鸣。耳朵里头被气机堵住,耳窍不通畅了,也会鸣响报警。

还有第三种,和脾胃有关。

《黄帝内经》里讲,脾健则九窍清晰,反过来,脾病则九窍不利。耳窍是不是九窍之一?

脾胃最大的功能四个字就概括了,升清降浊。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把清阳升上去,胃把浊阴降下来,而头面部的孔窍是最需要清阳之气的,清阳升不上来,它会出问题;浊阴降不下去,它也会出问题。

浊阴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些痰湿水饮。而诸湿肿满,又皆属于脾。脾胃一旦受伤,吃进去的水谷精微变为气血的就少,变为痰湿的就多,这些痰湿水饮纷纷往孔窍里钻,堵在那里,时间久了,就会害病。

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是脱发,这是痰湿堵塞毛孔,导致气血受阻,头发就开始掉。有的人是健忘,记不住东西,上一秒想做的事情,下一秒就忘了,这是痰湿闭阻了心窍。

还有些人,他的表现就是耳鸣。就像一个空瓶子,灌了半瓶水进去,你背着它走路的时候,瓶子里的水摇摇晃晃,瓶水相撞,是不是就会发出声响?中医讲,九窍要通,通则无病。所以耳窍它应该是很通畅的,既不能被气机堵塞,也不能被痰湿堵塞,假如你的耳朵里有痰湿之邪,痰湿和耳窍相互碰撞,它也会发出声响,耳鸣就出现了。

有一个治疗痰湿耳鸣的小方子,只有三味药,白术,泽泻和石菖蒲。

其中,白术15克,泽泻30克,石菖蒲15克,水煎服。

白术和泽泻,这两味药合起来叫泽泻汤,也是《金匮要略》里的名方,张仲景用它来治疗“支饮苦冒眩”,就是说,一个人身体里有痰湿水饮,老是头晕,不清醒,就像乌云蔽日一样,这种情况下,单用白术、泽泻两味药就管用。

白术,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功效就是健脾祛湿。

首先,它能健脾。白术的药性是往上走的,可以助脾气上升,把脾胃的清阳之气带到头面上去。其次,白术还是祛湿的高手,仲景很多祛湿的方子中都用到了白术,所以不管是脾胃虚弱还是痰湿困脾,都离不开它。

泽泻长在水里面,可它的球根又白又圆,切开来又很干净,给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所以它能把水里面的阴邪俗气都逼开。泽泻利水湿以降浊阴,它的药性是往下走的,可以把痰湿水饮通过下焦的小便排出去。古书上说,泽泻,人服食后,感觉到能行水上,日行百里,身轻如燕。这是形容人体水湿清走后,那种轻松畅快的感觉。

白术和泽泻是治水绝配,白术守住中焦,既能健脾,又能除湿;泽泻在下焦,引水下行,使水气不上逆。

为什么要加石菖蒲?石菖蒲是直接针对耳窍的,它是药引子,就好像在你迷路的时候,为你找个带路的人一样。有了石菖蒲,这个方子就万无一失了。

石菖蒲很香,叶子捏一捏香味很浓,所以它能往外透,能通九窍。你看芳香的东西闻过之后是不是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这就是它醒神开窍的作用。你可以把这个窍想象成一扇门,石菖蒲在这里就等于是把耳窍这扇门给打开,让其他两味药的药效更好的发挥,而且它本身又有一定的祛湿的作用,因为芳香化湿嘛,可以把痰湿水饮排出去,浊阴降下去,清阳升上来,就像杠杆那样。这样,耳窍就会变得灵敏许多。

这个方子药味虽然比较少,但药效却一点儿也不差,只不过,它针对的症状比较单一,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耳鸣的同时又常常伴有头昏头重,胸闷气短,这个方子就很适合。如果兼有其他问题,就要另当别论了。

湿气降,耳鸣止!两千年前的方子,巧治湿气耳鸣

我总觉得,中医人,该有一点自信。

不是吗?

我们中国人,五千年来,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玩家。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

还有波斯、匈奴……

无论牌桌上的对手是谁,

我们中国人,都一直屹立在那里。

因此,养育了中国人的传统医学,必然是值得发扬光大的学问。

否则,它不可能支撑中国人,走过无数次磨难,经历无数次兴衰。

现在,我要给你讲一个配伍,一张医案。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中医的玄妙。

这个故事,曾经在2008年的《山西中医》杂志中刊发出来过。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年55岁,男性。

什么病呢?就是耳鸣,有发展成耳聋的趋势,听力大大下降。

从第一次耳鸣到后来就医之际,已经持续一年多了。

一年多以来,该患者一旦耳中鸣叫,就会感觉到双耳发堵、发胀。有的时候,甚至会从耳道里,流出少许液体。

这个液体是啥?他不知道。反正,耳朵此时不疼,也不痒。

与此同时,这个患者的脑袋感觉沉重,发胀,发闷,就好像戴上了一个什么东西。

另外,他胃胀,胸闷,一天不吃饭也不知道饿,完全没有食欲。

这到底是什么病啊?该患者到很多医院的耳鼻喉专科去看,发现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有医生给用了营养神经的药,无效。

后来,没办法,患者决定找中医试试。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缓、苔白滑,舌体较为胖大,布满津液。

这时候,医师给开了一个配伍,非常简洁,才3味药。方见——

泽泻30克,白术、石菖蒲各15克,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匀服2次。

患者拿到配伍,心里头也怀疑——这么简单的方子,才3味药,能治病吗?

尽管心里头怀疑,但是患者还是试着服用了。结果,7剂之后,病情减半,耳朵听力有所恢复,耳鸣大大减缓。前后共用了12剂之后,诸证悉平,头部的胀闷感也消失了。

患者十分高兴,觉得自己重获新生。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啊?我给你简单讲一讲。

我告诉你啊,这个人的问题,在于湿气耳鸣。

这个病因病机,我以前在文章里头没少说过。很多新读者没读到过。它指的是,我们体内的水湿痰饮之邪,上泛清阳之地,令双耳听力失常、耳鸣。

你看这个人,脉象沉缓,说明脾虚气弱。舌苔白滑而布满津液,说明有水湿痰饮不化。舌体胖大,更是痰湿内蕴之征。脑袋胀闷、腹胀纳差,皆痰饮内困、脾运失常之象。

读者朋友,你记住,这个痰湿水饮之邪啊,哪儿都能去。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有些人,表现为痰湿脱发。有些人,表现为痰湿失眠。还有些人,他就表现为痰湿耳鸣。

你可能会问了,痰湿,到底通过什么途径,让耳朵鸣叫呢?

打个比方:你的水瓶子里,灌了半瓶水。你背着它走路的时候,会不会听到瓶水相撞之声?同样道理,你的耳朵有痰湿之邪,它也会发出声响。那是痰湿和你的耳窍“相撞”的声音。

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这个时候怎么办?把痰湿泄下去。

怎么操作?方法很多。上文所述的泽泻、白术、石菖蒲的办法,算是我见到过的最简单、最直接的了。

请注意,这里头的泽泻配白术,是经方配伍。它化自近2000年前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泽泻汤。原方,就是泽泻和白术配伍。泽泻15克,白术6克。它能干啥呢?就是利水除痰饮,健脾。其中,泽泻是专门利水除湿的,白术能健脾燥湿。

这个配伍,原先是治疗头晕的。就是说,由于痰饮湿邪上犯于头,导致眩晕,用这个治。张仲景明言:“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不过,由于痰湿耳鸣的病因病机,也是在于水湿上犯,所以,我们在其中加上一个除湿开耳窍的石菖蒲,就能治疗痰湿耳鸣。其中的泽泻和白术,一个利水,一个燥湿,兼有健脾之能,增进身体对水湿的运化,这样就可以把上犯到耳窍的痰湿排解出去。

湿气降了,耳鸣就消了。对不对?

其实,对这种疗法,中医典籍里头早有记载。比如说《普济方》,就说:“有病耳聋,经年不愈,泽泻汤主之”。还有《本草纲目》,在归纳泽泻的药效时,对其治疗耳鸣有明确记载。李时珍说:“泽泻气平,味甘而淡,淡而渗泄,气味俱薄,所以利水而泄下,脾胃有湿热,则头重目昏耳鸣,泽泻去其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泽泻有养五脏……聪耳目之功”。

不过,说实在话,我在日常看到痰湿耳鸣的人,所用之法往往以健脾益气为主,兼化湿开窍。泽泻、白术、石菖蒲三味药搭配,单刀直入,要少力专,针对的病情还是相对单一的。我个人认为,如果患者兼具气虚便溏等问题,还是要配合更多的扶正之品。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但无论怎么说,这样的调治办法,体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临床经验,是古老中医智慧的体验。如果临证把握准确,可以立竿见影。因此,我把它科普出来,解读出来,供大家借鉴。日常生活中,这种痰湿耳鸣的人不少啊。我可以这么讲,有些人,到中年了,身体胖,有耳鸣,吃过这个丸那个片的,都不好用,咱就去看他的消化,看舌脉。如果有痰湿迹象,就去除湿化痰。只要他舌头不那么白腻而厚了,消化正常了,耳鸣往往就跟着好了。

当然了,我写得清楚,你看得明白,不代表你可以随便尝试用。毕竟,辨证这个事儿,太复杂。有些人,病因病机往往不是单一一种。所以,对用药,我们务必谨慎。文中配伍,非专业读者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

最后,还是那句话,我们中医人,必须自信起来。

你看,西医拿它没办法的痰湿耳鸣,中医有办法可治。

虽然有些地方,中医的办法无法和西医比。但是,某些领域,中医却有独到之处。

毕竟,中医学,是支撑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学问。

你说它不管用,是妄谈,那一定是错的。

全文完。

治疗耳鸣,我只用了三味药,并不是炫技,而是打蛇打七寸,重在一通一补一消。
耳鸣其实不算大病,它不致命,但是却挺折磨人,正常人可能想象不到有只苍蝇一天到晚在你耳朵了嗡嗡乱叫的痛苦,严重时甚至像有一台机器在轰鸣。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们善,所以如果你的身边有耳鸣的患者,请不要无所谓,说风凉话,因为耳鸣患者的痛苦,你没经历过,根本想象不到。
之前有一位耳鸣患者来找我,他说自己的耳朵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开始嗡嗡响,像蝉鸣,他赶紧去医院做了检查,他回来吃了一段时间西药,耳鸣不但没好,反而好像变严重了,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
他去找西医问是怎么回事?结果西医告诉他,吃药没用,就只能做乙状窦缩窄术了,把他气的不轻,从医院回来耳鸣又加重了几分,没办法,他只好四处打听中医,打听了好久才找到我这来。
我仔细看过之后,给了他一个方子:白术,泽泻,石菖蒲。
患者当时就愣住了,说:“大夫,你不是开玩笑吧?就这三味药,能治好我的病?”
我让他打消疑虑,放心回去吃药,我开方自然有我的道理。
结果,过了一个礼拜,他就来告诉我说耳朵里的声音变小了,我让他不要停药,续服20剂,症状已经基本消失。
治疗这名患者我的思路是什么呢?答案只有六个字:一通一补一消。
通什么?通耳窍,我用了石菖蒲,它有醒神开窍的作用,你可以把这个窍想象成一扇门,石菖蒲在这里就等于是把耳窍这扇门给打开,这样,耳窍就会变得灵敏许多。
补什么?补脾,我用了白术,白术被称为健脾第一药,可不是浪得虚名,白术的药性是往上走的,可以助脾气上升,把脾胃的清阳之气带到头面上去,不管是脾胃虚弱还是痰湿困脾,都离不开它。
消什么?消湿,我用了泽泻,泽泻利水湿以降浊阴,它的药性是往下走的,可以把痰湿水饮通过下焦的小便排出去,它和白术是治水绝配,白术守住中焦,既能健脾,又能除湿;泽泻在下焦,引水下行,使水气不上逆。
行医这么多年,治过的耳鸣患者数不胜数,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因虚而鸣。就像肚子饿了会咕咕响一样,耳朵也会响,肚子响是脾胃里面空虚了,耳朵响是肾精亏虚了,因为肾开窍于耳。
第二种是因实而鸣。耳朵里头被气机堵住,耳窍不通畅了,也会鸣响报警。
第三种就和上文中的患者一样,与脾胃有关,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方子虽然药比较少,但是只要根据个人情况配比合适,药效一点也不差。

还有一点要唠叨一下,这个方子针对的是痰湿耳鸣,这类患者常常伴有头昏头重,胸闷气短的症状,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就需要从长计议。

用四味药的方子,散掉了患者十年的耳鸣

用四味药的方子,散掉了患者十年的耳鸣,他才明白:寻医问药,'拟规画圆’才是下下之策
有一个患者说,“大夫,你能体会到耳鸣的痛苦吗?”
中医说,“体会不到。”
患者说,“就像是脑子里一直都有炸鸡蛋的声音,越在意声音越大,慢慢还会有海潮声,偶尔还会有沙锤声,中医可以治疗吗?”
中医说,“如果不能治的话,你还会来看中医吗?”
患者说,“既然中医可以治,那为啥我之前用过的那个药方,一点用都没有?”
中医说,“你怎么不想一想,那方子你到底适合适合?到底能不能用?你以为中医是批发吗?一张方,所有人都可以用吗?”
患者说,“我看了方子的说明,就是治疗耳鸣的。”
中医看完他的方子,说,“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手里的这支笔,现在写不出来字了,啥原因?”
患者说,“没油了,或者笔尖坏了呗。”
中医说,“你知道这个,为啥换成耳鸣就不明白了?耳鸣又不是只有一个原因,肾虚、脾虚、痰热、肝火等等的,都会造成耳鸣,你都没有经过辩证找清楚原因,就套用了一个治疗肾虚耳鸣的方子,你说,治好的概率有多大?”
患者说,“是挺小的,那你说,我该咋办?”
中医看完他的情况,说,“用这个方子吧,白术,泽泻,磁石,石菖蒲。”
患者说,“这方子太小了吧?四味药?要不在加一点吧,我前面那方子好歹也有个12味。”
中医说,“药多就管用了?药再多,若是对不上你的证,那都是白搭。”
患者说,“那你这里面石菖蒲是干嘛的?”
中医说,“你迷路的时候,是不是需要一个指路人?”
患者说,“是,但是这和石菖蒲有关系吗?”
中医说,“有很大的关系,耳鸣就像迷路了,也需要一个引路人,也就是所谓的药引子,石菖蒲就充当的这个角色,可以让其它药,更好的发挥作用。”
一周后,患者说,“我耳朵里面,炸鸡蛋的声音、海潮声、沙锤声,都消失了,果然啊,有病了,还是得找大夫看才行,自己套方子这些,就是'拟规画圆’,完全是下下之策,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复发?”
中医说,“会不会复发,你隔上三个月,答案不就出来了?事实是最好的证据。”
三个月后,患者说,“看来,找对了大夫,看准了病因,治病真的很轻松啊,果然没有复发。”
那么,这个方子,是如何治疗耳鸣的呢?
首先是要找准病机对吧?
这个患者,脉象沉缓,说明了啥?是不是脾虚气弱?
舌苔白滑而布满津液,这又说明了什么?是不是有水湿痰饮化不开?
舌体胖大,是不是痰湿内蕴的表现?
还有脑袋胀闷、腹胀纳差,不就是痰饮内困、脾运失常的常见表现吗?
所以,总的来说,这个患者,他体内有痰湿,这个痰湿,上犯了清阳之地,也就是耳朵,就会耳鸣。
所以呢,这个患者,只需要解决痰湿这个祸根就可以了。
方子里面的白术,守住中焦,既能健脾,又能除湿;泽泻在下焦,引水下行,使水气不上逆;还有这个石菖蒲,它除了药引子的作用外,本身又有一定的祛湿的作用,三者搭配在一起,一补一消一通,可以很好的化解痰湿,如此一来,耳朵能不灵敏吗?
因为张仲景很多祛湿的方子,里面都有白术的身影,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可以助脾气上升,把脾胃的清阳之气,带到头面上去。
而泽泻,虽然长在水里面,但是它的球根又白又圆,切开来又很干净,给人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觉,这就是,它能把水里面的阴邪俗气(利水湿以降浊阴 ),都逼开的原因所在。
那么,为什么要用磁石?因为这个患者,年纪已经48岁了,“年过四十、阴气自半”,所以这个补肾还是需要兼顾一下的,用了磁石以后,就可以很好地潜镇肾气,吸纳上浮的肾气,不让它们继续走耳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