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何处——随曾师学易体会

文/良云化雨

数年前开始学易经,看了一些大师的讲解,始终如入空门,不得要领。

一次偶然的时机,也是注定的际遇,有幸得闻曾师的讲解,如登上一艘大船,开始探寻中华文化海洋的源头。

彼时曾师那样循循善诱的神情,不禁让我想起祖父。记忆里的音容笑貌晃若眼前,倍感温暖。

风水先生的祖父,如父一般为我操碎了心。他恐我此生漂泊难安,为我起字良云,望我如云升聚能,雨落旺家。

于是,天随人愿,我就变成了一朵云,被曾师带进易经的世界。

云的变化莫测,如易经的需卦、解卦、讼卦,就是凝聚成云,漂浮不安;待时而动,自我解困;随遇而安,享受争议。

01

做一片云,漂泊是有理由的

云说,能升上天,是把自己化为渺小。

古人常常求老天爷帮忙,仰头望天,倾诉着自己的愿望,可是发现天上除飘着云外,空空如也,或许哪路神仙驾祥云路过,正好满足心愿也未必。

需卦,描绘的就是云在天上飘的象。需卦为易经第五卦,上卦是水,下卦是天,是水上于天的卦象。

可见上天的功能,就是把地上的水,收上来变成雨,再在合宜的时机把雨下到地上。循环往复,实现能量的转换。云行雨施,畜养万物就是天的职责。

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万物干渴难耐,人们盼望着雨水落下,缓解旱情。可是天上的云还是不断的飘走,终归又是白等一场。

就像愿望一次次的落空,人们不免回顾自身,是否曾开罪了老天,要受惩罚?于是,就开始反省自己为人处世,是否有愧天地。

人生有时需要附带很多东西,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看到天地只提供阳光、空气和水就足以滋养万物,需卦启示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需求。

云会在合适的时机化成雨落下。所以人们随时要准备好接雨的工具,谋划好用水的安排。否则,雨水落下也是平白流走。

如此看来,静待时机,才是人生中艰难的考验。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需卦告诉我们,自我反省就是能量蓄积,提升自己的过程。

一切合乎天理人伦的需求,都是值得等待和努力的。

02

电闪雷鸣,缓解一时之困

云说,化成雨,是对蓄积能量的化解。

天上飘浮的云朵,悠哉游哉看似天马行空,可也会遭到风的吹赶,慢慢的聚在一起,上下重叠,左右交织,互相碰撞。

当乌云密布,天气烦闷之时,似有重物压在心头上,令人窒息难受。

一阵电闪雷鸣,乌云就像冲突后达成共识,化成大雨倾落而下。

大雨过后天空晴朗,豁然舒适,一切如常。

解卦为易经的第四十卦,坎下震上,表示乌云密布的天上,一个巨大的能量震动,大雨倾落而下。

这个能量来源于九二和九四两个阳爻,突破四个阴爻的重重包围,打破沉闷状态,得以实现天地阴阳重新平衡。

天与地之间要安定平衡,万物才能生存。但是天地不能总是永恒不变,需通过剧烈的能量释放和转换达到生生不息。

天地互动有时是平和缓慢的微风细雨,有时是剧烈的海啸地震。

古时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常要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常怀敬畏之心。

而现在社会多仰赖于不断更迭的应对措施,所以当发生危险,产生问题时往往归于措施不善,这样反而削弱了人自身应对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及时雨”是自然的恩赐,也是人们的期待,当国家、社会出现困难的时候,就会有人奋不顾身,勇担责任,这才是有担当的人。

在平常,大家应该默默无闻,和平相处。

03

雨落何方,都会争议不断

云说,水与天背向而行,却符合大道。

天下都是水,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但是人类历史上,对水资源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雨不会搞平均主义,这个地方下得多,那个地方就下就少。

雨下在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水资源就是财富。

风调雨顺也好,洪水肆虐也好,雨水只要遇到合适的时机就落下,并且哪里低坎,就往哪里流。

讼卦为易经第六卦,坎下乾上。反映了天性、水性、人性的不同。

不同的诉求,就会有争议,就会有如何化解的问题。

“水与天违行”符合大道。天用升的力量把水带上去,水却还要回归地上:天自东向西运行,而水却自西向东汇入大海。天与水不同行,却使万物生生不息。

中国人把天地比作父母。“孝”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但是“孝”字后面不能加“顺”。

“顺”就是把责任推给父母,就是缺乏继承和创新的精神。

父母不一定了解事情变化。所以要尊重父母,汲取经验,而不是盲目的听从。

讼卦告诉我们如何看待和解决争议问题。当人遭遇不公,就会找人评述,甚至诉至公堂。

考虑天时、人力,寻找帮助,适可而止就能合理化解矛盾纠纷。

云、雨、水是形式的不同变化,世界因这种不断变化而生生不息,精彩纷呈。

用易经演示事物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的尝试,人人都可以。

易经讲的道理大无边,小无内,如今仍是中国人品玩的工具。

曾师在《易经的智慧》里,用人间小事去感悟宇宙万象,为世人打开了学习易经的大门。

学习易经从读原文开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刚开始不急于理解,勤读原文,时间久了就有感受。

易经思维给中国人合理的思维去理解人间百态,创造美好生活。玩得好了,也如网络游戏一样可爱有趣。

END

作者简介:

赖志祥,字良云,学习曾师智慧十余年,体会天地自强厚德,人生不易美好。人生遇一天地之师足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