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劈柴,无非是道

家里水井浅,几天不下雨,就没水了。还要到邻居家去挑水。现在还有手摇从水井提水。
劈柴从小就会。到现在好些年没有劈柴了。常年在外,就没有这个机会。如今在家,未回上海。在农村的日常,好像每天基本上是为了吃。
喝水,吃饭。一天的早中晚,三餐。吃完饭,喝茶,看书,线上做些工作。
原来有想过在家生活,搞些自由职业什么的。现在想来,在农村我还真的难以养活一家子人呢!能干些啥呢?
在家待一个月了,倒是理解父母为什么不让我们在农村待了。父辈们在乡村的生活,大体还算生活安逸,但是又不能安逸下来。安逸下来就是坐吃山空,所以就是想着法做些事情。不管是刨刨地,还是搞点柴火。还是洗衣做饭,等等。总归不能停下来,什么用电啊,买东西啊,那是能省就省。赚不来现金,也就少花一点现金。地里、山里能产出的,就不买。一个月的生活花费,一个家庭都可以不超过500元的。
现在就能理解,我们河南,为什么每年要输出那么多的农民工了。因为在农村者块土地上,在现代这个社会,有一点格格不入。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一年大部分的时间,安闲(无聊、焦虑),农忙的时候又忙得要死。投入那么多精力搞农活,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哪有现金对接现代化的生活?所以,只能出去,到城市务工了。务工的农民工,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农活呢?父母这辈,闲的时候,除了闲的发慌,打打牌,看看电视,现在是玩玩抖音,好像没有多少爱好。
累,忙碌,这样才是日子,才是生活,这是父母这辈的道。挑水砍柴无非是道,父母这辈在劳作中,安顿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踏实,实在。
在我们父辈身上,有那种为生存,以性命相搏的生存状态。虽然不得已,但是他们是认真的,付出的是血汗,是全身心投入的。
而我们在城市,所谓的职场,所谓的办公室工作,有时候我倒是觉得缺少一种精神,缺少那种血汗等切身的东西,我们与工作,似乎是隔了一层。是不是为工作而为工作呢?很多时候,我们活得有些浮。
父辈为我们承担了某些厚重,苦难,所以我们的得以“轻松、有理想、窗明几净、有爱好有质量地活着”。
二十几年的教育,成了如今这个样子,很多方面和父辈不一样了。获得了一些,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我们就像经历了“一场新文化”教育,脱去了一些传统的东西,是“近道”了呢?还是“远道”了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