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整理

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整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运动神经元退化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的常见类型,占运动神经元病的80%,年发病率在10万分之4至10万分之6。临床特征为隐性起病,慢性进行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和锥体束病理征阳性,一般无认知、智能和感觉障碍,属难治病症。

重视面部望诊,尤重准头望诊具有悠久的历史,《内经》中就有望色诊病的详细记载,如《素问·五脏生成》中描述了五脏常色、死色的具体表现,用于指导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清代汪宏根据《灵枢·五色》著《望诊遵经》,书中提出“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其上下,以知病处”。而望面色又是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认为:“色为气血所荣,面为气之所凑,气血变幻,色即应之,色之最贵莫显于面,故望诊首察色,察色必重于面也”。关于颜面的脏腑分部法有两种。一种是《灵枢·五色》中记载的“庭候首面,阙上候咽喉,阙中(印堂)候肺,阙下(下极、下根)候心,下极之下(年寿)候肝,肝部左右候胆,肝下(鼻端、准头、面王)候脾,方上(即鼻翼)候胃”;另一种是《素问·刺热篇》中记载的“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额候心,鼻候脾,颏候肾”。当脏腑有病时,可在面部对应的区域出现色泽的改变,观察面部不同区域的色泽变化,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具体脏腑定位。准头(鼻尖),居面之中央,足太阴脾位居中焦,主开合,为阴阳枢纽,故准头应脾。望准头色泽变化对肌肉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健康人鼻色红黄隐隐,明润光泽,提示脾胃精气充足。脾胃的生理活动特点是阳升阴降,若色泽过于鲜红则为上升疾患,若色变晦暗,为滞、为痛、为向下。若鼻准胖白,并伴湿滞黄,往往表明脾气为湿所困,失却上升功能;鼻准色白属脾寒;鼻准干燥则出现便秘;鼻头色淡红,有光泽,疾病向愈;病情进一步好转的话,鼻头应现黄色,恰合红黄隐隐之意。疾病的变化十分复杂,所以,面部脏腑分部的望诊不能过于机械,一定要结合患者的不同病情灵活运用,并将面部色诊、分部色诊和其他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判断。

辨证论治对于ALS的治疗,以健脾益肾为主,熄风、化痰、祛瘀随症配用。基于这一原则,在治疗本病不主张分型过细,而是以补益脾肾统治其本,随症加减,权衡其标。临证治疗中常用黄芪、五爪龙、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补骨脂、肉苁蓉、熟地黄、巴戟天等补肾益髓,陈皮理气消滞,选用虫药如全蝎、僵蚕、地龙、土鳖虫祛风通络。

主方:黄芪30~180g,五爪龙30~100g,白术15g,茯苓15g,熟地黄20g,巴戟天15g,肉苁蓉15g,陈皮5g,升麻10g,柴胡10g,僵蚕10g,水蛭10g。水煎服,每天1剂。

加减:伴纳差、腹胀、便溏等脾气虚明显者,去熟地黄加砂仁(后下)6g,鸡内金12g,炒白扁豆15g;伴便干者,白术加至30g,肉苁蓉加至20g;伴肢冷、尿清、腰酸痛、舌淡嫩、脉沉细无力等肾阳虚症状者,加用鹿角霜(先煎)30g,狗脊20g;伴肌束颤动、肢体关节僵硬等肝风症状者,加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g,制龟板(先煎)15~30g,蜈蚣1~2条;伴吞咽不利、呛水、舌謇、言语不利等风痰上扰、痹阻经脉窍道者,加法半夏、僵蚕、石菖蒲各10g,远志6~12g;伴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迂曲紫暗、四肢固定疼痛性痉挛等瘀血痹阻经脉者,加赤芍15g,桃仁10g;口干、舌苔花剥者,加石斛10g以养胃阴;舌苔白厚或白浊,加茯苓15g、薏苡仁20g以化湿;咳嗽多痰者,加紫菀、百部、橘络各10g以化痰;咽痛者,加千层纸、桔梗、玄参各10g以利咽止痛;夜寐多梦,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各30g以养心宁神;血压偏高者,加用桑寄生、草决明各30g,杜仲12g,同时升麻和柴胡适当减量;吞咽困难者,以枳壳易陈皮,加桔梗一升一降,以调气机。

病案举例

林某,男,54岁,2016年10月初诊。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相继出现双下肢乏力,肌肉跳动,无肌肉萎缩,尚可行走,乏力进行性加重。10个月前开始出现双上肢乏力,肌肉跳动,右上肢不能进行持碗、持筷、系纽扣等精细活动。相继在各医院治疗,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均于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坚持中药治疗。6个月前尚能右手持笔写字,但4个月前肢体乏力再次加重,右手不能持笔。

诊见:二便尚调,睡眠差,舌淡红、苔白,脉细。察体:神清,言语尚清晰,舌肌萎缩,可见肌束颤动,伸舌不能,咽反射迟钝,右侧胸锁乳突肌肌力下降,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侧大鱼际肌及冈上肌萎缩,双上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高,左上肢肌力2级,右上肢肌力1级,双下肢肌力1级,深浅感觉无异常。腱反射亢进,双侧罗索里莫征(+),双侧髌阵挛、踝阵挛(+),双下肢病理征未引出。肌电图示:右下神经及右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波幅偏低,其余所查神经传导未见异常改变。所查肌肉见神经电位,轻收缩明显延长,波幅高,重收缩募集少,峰值可;双股四头肌、右第一骨间肌、右胸锁乳突肌示神经源性损害,右正中神经运动传导周围性损害,以轴突损害为主。本病属中医痿证范畴,证属脾肾阳虚夹瘀。

予补五龙荣肌汤加减口服,处方:黄芪120g,党参、五爪龙、桑寄生、鸡血藤各30g,白术20g,巴戟天、当归头各12g,赤芍15g,川芎、水蛭、全蝎、僵蚕各10g,柴胡、升麻各9g,陈皮6g,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经治疗后患者有肌肉跳动感,纳食尚可,二便调,守上方加地龙、土鳖虫各10g,以活血通络。

二诊:患者出现外感咳嗽,咽痛,恶风。辨证为体虚外感风寒,拟方:豨莶草12g,北杏、桔梗各10g,紫苏叶、薄荷叶、防风、甘草各6g,大枣6枚,五爪龙30g,一次服2剂,诸症消失后,续以初诊方治本。

三诊: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痰黏难咯等症,根据病情变化,选加化痰行气之品。处方:黄芪150g,五爪龙60g,党参、白术各30g,巴戟天15g,续断、僵蚕、茯苓、全蝎、当归头各12g,紫菀、百部、桔梗、炙甘草各10g,柴胡、升麻各9g,陈皮6g。每天1剂,水煎服。药后患者痰涎减少,吞咽困难改善,食量增加。至12月底患者可自行抬腿,肌力增至2级。此后,维持原治疗方案,选用巴戟天、杜仲、菟丝子、肉苁蓉等补肾之品交替使用。

随诊:病情稳定,每餐进食2碗流食。服用中药基本方:黄芪120g,五爪龙60g,党参30g,熟地24g,茯苓、白术、当归、白芍、巴戟天、当归各15g,川芎、僵蚕、土鳖虫、全蝎各10g,陈皮5g。(自行抓药者后果自负)

(0)

相关推荐

  • 运动神经元病易与这几种疾病混淆,注意警惕。

    多灶性运动神经病 实属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以成人男性多见‚起初为不对称的上肢远端无力‚逐渐累及上肢近端和下肢‚也可下肢起病.受累肌分布呈现多数单神经病的特点.数月内出现萎缩‚会出现肌肉跳动‚但是多灶 ...

  • 如果你是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你应该了解这些!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组原因不明.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和脑干运动神经核,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对本病的基础理论研究及诊治方面有一些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本病多发于老年前期和老年期 ...

  • 运动神经元是什么病?

    运动神经元病是神经系统的慢性变性疾病,一旦发生病程就会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是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出现病变,或者以不同组合的形式出现病变.特征性的表现是骨骼肌的肌肉无力.肌萎缩,伴有锥体束征阳 ...

  • 运动神经元病每个人表现不同

    一.肢体无力.发紧.动作不灵.症状先从双下肢开始,波及双上肢,且以下肢为重.肢体力弱,肌张力增高,步履困难.表现口齿不清.吞咽障碍,下颌反射亢进等,此类症状临床少见. 二.颅神经损害常以舌肌最早受侵, ...

  • 什么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霍金得的这种病你了解多少?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属于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它主要累及人体的运动神经元:由于只累及到患者的运动神经元,因而患者的思维和智力都不受影响:目前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原因尚不 ...

  • 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优势在哪里?

    运动神经元病确实是一种非常难治的疾病,也是一种可怕的疾病.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为肌肉无力,如手无力持物不稳.甚至于手臂不能抬起,脚无力表现为走楼梯困难.蹲下站起困难,随后发展为丧失行走能力,还可引起舌肌 ...

  • 【五龙荣肌汤:治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肌肉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渐冻症".这种疾病是非常罕见也是我非常危险的疾病,他不直接对生命产生威胁,但是会逐步蚕食生命力.一般渐冻症患者病程在3-5年左 ...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病)的护理!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运动神经元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为主要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的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隐袭起病,慢性进行性发展,并存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损的症状和体 ...

  • 临床急需罕见病新药「依达拉奉」在中国获批: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该疾病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导致患者肌肉力量下降,包括四肢.面部.呼吸肌肉等,患者通常表现为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 ...

  • 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全科普!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目前是一个临床的诊断,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完全的确诊,主要靠临床观察肌萎缩的特点.无力的特点,以及分布来做出确诊,可以做以下检查: 肌电图,肌电图是所有肌萎缩侧索硬化之后诊断所必 ...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中医病因病机探究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运动神经元疾 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中最常见的类型.该病是神经系统中的难治性 ...

  • PFS延长25%,马赛替尼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获积极结果

    7月8日,AB Science公布了masitinib(马赛替尼 )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II/III期AB10015研究积极结果. AB10015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I ...

  • 伍炳彩:中医治疗湿病的经验分享

    伍炳彩认为在临床准确诊断湿病,除了要熟练掌握湿病致病的一般特点外,还要重点辨小便浑浊.辨汗.辨身热足寒.辨口黏.辨面色.辨舌苔厚薄.辨脉濡. 伍炳彩认为湿病发热,除具有身热不扬.午后热甚.汗出热不退等 ...